书城小说玉米的馨香
2968300000026

第26章 迷局

徐小永大学毕业后,先是考了两年公务员,没考上,又考事业单位,还是名落孙山。他只好去企业打工,经常加班加点,才挣得一份微薄的薪水。

徐小永的家在一个小镇上,镇子是几百年的古镇,很有名。每逢双休,徐小永便坐车回家,与以前的同学好友喝酒玩耍。

镇子上有一家古玩店,店名很大,叫“博古斋”。店却很小,只有一间门脸,一个瘦瘦的外乡人整天守在店里。店里的生意也很冷清,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出入。徐小永经常和老五、龙一凡、“骚狐狸”等几个中学同学在博古斋对面的小酒馆里喝酒。有一天,徐小永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忽然有些替这个博古斋担心,生意如此惨淡,这个外地佬拿什么交房租、吃饭呢?他心里想着,竟然随口说了出来。

龙一凡瞪着一双红红的牛眼说,你可不知道这一行,“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里面利头大着呢,这家伙,经常往老家汇钱,哪一年也得汇个十万八万的。

龙一凡在镇信用社工作,他的话绝对有根据。

徐小永在心里吃了一惊!这个不起眼的小买卖,每年的收入竟然多他五倍,那他这个大学是白上了。

徐小永忍不住问,他整天在店里不出去,哪来的生意?

龙一凡说,这老家伙在这里待了四、五年了,附近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他的“线人”,一发现有旧东西,就带他去看,他总是花很少的钱就把东西买下了,然后一倒手就赚大钱,而“线人”呢,也会得一定的好处。

徐小永毅然辞了职。

徐小永大学学的正是考古,因为太过冷门,所以总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如果再在企业这么混下去,这一辈子也别想在城里买房了。

第一步,他买了很多文物鉴定方面的书,每天坐在家里死读。等读得差不多了,他又扛着一箱好酒,找到了他院中的三大爷。这样,他将博古斋的房子就转租了下来。那房子是他三大爷的,徐小永又不少给租金,他三大爷没有理由为一个外地人得罪他的侄子,就冷着脸将那个外乡人赶走了。外乡人搬走的那天,冲站在门口的徐小永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一眼竟让徐小永打了个冷战。

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前外乡人的那些“线人”,都被徐小永收到了摩下。

徐小永逐渐体会到了什么叫“开张吃半年”。他花二百元收的一个明青花瓷盘子,拿到省城搞古玩生意的同学那里,竟然卖了一万多元,这一笔就赚够了他以前半年的工资。有了钱,徐小永开始回报他的同学们。以前,喝酒总是别人买单,现在,他不但请龙一凡他们喝酒,还悄悄带他们到歌厅泡妞,很是逍遥快乐。

这年秋末的一个上午,石佛寺村的一个“线人”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他们村有一个菜农在屋后挖菜窖时,挖出了一个瓷坛子,让他赶快去看看。徐小永这时已经买了一辆二手的面包车,他拉着“线人”直奔石佛寺。石佛寺是个大村,离镇子也就五公里的样子,十多分钟就到了。那个菜农的家就在村子边上,靠近大街。他的后院是一片白菜地,菜农挖菜窖就是为了贮藏过冬白菜。徐小永把那件东西拿到手里,心跳顿时加快起来。凭直觉,这是一件明成化官窑烧制的青花团菊蝶纹盖罐,是件真品。他强压抑住激动,不动声色地仔细鉴别起来: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用手抚摸,有玉质感。他又看了看罐底的落款,也对,是“大明成化年制”,根据他的专业知识,明成化官窑的瓷器,落款都是六个字,“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成化年造”,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两字款者大多为伪作。他又将罐底对着太阳,从罐口透视,呈牙白色。种种特征都表明,这是个旧玩艺儿。徐小永偷眼看那个菜农,五十多岁的年纪,极瘦,一脸的皱纹。菜农正在用铁锨翻一块菜地,丝毫没有注意徐小永。

徐小永将罐放在地上,用脚踢了踢,问,大爷,您说个价,这个玩艺要多少钱?

那菜农头也没抬,边一下一下地翻着地,边说,你是行家,看着给吧。

徐小永见老头并不在意,就说,一口价,二百块,不卖你就留着腌咸菜吧。

那菜农仍没抬头,却摞下了一句狠话:少了十万,不卖。

徐小永吃了一惊,看来,这老头不简单呀!

徐小永问,大爷,罐子是不错,可也值不了这么多钱呀?

那菜农这才停止了翻地,冲徐小永笑说,俺虽然不懂,可俺表弟明白,俺给他打过电话,他说了,少了十万不卖,他正给联系买主。

徐小永又吃了一惊,他虽然不知道菜农的表弟是什么来路,但现在下乡收文物的多如牛毛,好不容易碰上一件,再让别人弄走,岂不亏了。更让他担心的是,据可靠消息,那个被他赶走的外乡人并没有走远,就在离这里最近的一个镇上落了脚,如果他得了消息,肯定会和他争。根据他的经验,这个罐子少说也值三十万,十万块钱买进,利润也非常大。

徐小永又尝试着压价,菜农态度却很强硬,少一分钱也不行。徐小永没有这么多钱,回去筹钱,又担心事情有变。没办法,他只得用车连罐子带菜农一块儿拉到了镇上。

这一年多,徐小永虽然挣了五、六万块钱,但因整日喝酒泡妞,又刚买了车,手头上只有两万块。他到镇信用社找到同学龙一凡,又找了另一个同学作担保,贷了八万块钱,才把菜农打发走。

第二天一早,徐小永就开车到了省城文化市场,把罐子抱进他大学同学的店里。

同学仔细地观赏了一番,就问,在哪收的?

徐小永眉飞色舞地把收购过程描述了一番。

同学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怪不得你这么聪明的人也会上当,这法子确实高明。

徐小永一怔,感觉到大事不好。

同学问,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一般情况下,同行竞争,不会轻易使用这种毒计。

徐小永的脑子里,忽然闪现出外乡人那让他打了个冷战的眼神。

同学见他发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心痛,你也算长了长见识,学了一招。留着这个玩意儿,什么时候也到乡下找个可靠的亲戚朋友,唱一出戏,没准能把钱再找回来。

徐小永知道自己被那个外乡人算计了。但他不甘心,问同学,这叫什么计?

同学笑了笑说,这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是古玩行里的一大发明,叫“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