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2970200000033

第33章 遗迹寻觅篇(2)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人,立‘无字碑’立得真聪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时期,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复杂的局势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也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武则天逝世当年已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世评说。

武则天立“无字碑”为后世人出了难题,至今人们仍争论不休,难断其故。

航海家郑和遗骨在何处?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由于历史上对太监的传统偏见与下西洋档案资料的被焚毁,这位称雄海上的杰出人物,竟至今还说不准殁于何时、何地,葬于何处。

第一种看法认为郑和卒于南京,葬在牛首山。据《明史·郑和传》载:“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据此推测郑和老死的地点,大概是在南京。至于葬地,据清代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载:“牛首山郑太监坟,即郑和埋骨处也。”可知郑和是葬在南京南郊牛首山风景区。对于郑和的卒年,朱偰在《郑和》一书中提出是宣德九年(1434年)。理由是,这一年跟随郑和出洋的王景弘单独奉使苏门答刺国,郑和可能已死。对此看法,20世纪30年代法国人伯希和在《郑和下西洋考》一书中也提及,并认为当时国外流行郑和死于1431年的看法是一种误会。郑鹤声在《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一书中认为,郑和是卒于宣德十年。根据是宣德九年十二月,命罢采买营造诸使只敕南京守备李隆、太监王景弘而无郑和。宣德十年正月,南京守备乏人,以黄福参赞南京机务;九月司礼监出缺,以王振为司礼监太监。这时因郑和已卒,才由王景弘等人继任。对此卒年,郑鹤声是以情势推测,根据并不充足,近来学者已提出新的看法。

第二种看法认为郑和卒于古里国,赐葬牛首山。据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发现了南京《郑和家谱首序》载:“(郑和)亡于王事,归葬牛首山,赐祭田万顷。”据此可知,郑和是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卒于古里,葬在牛首山。但卒于去途还是归途,没有明确记载。

第三种看法认为郑和卒于古里国,葬在南洋三宝垅。1983年,郑一钧在《郑和死于一四三三年》一文中考证:明代天顺元年《非幻庵香火圣像记》载,郑和于“宣德庚戌(五年),钦奉上命,前往西洋,至癸丑(八年),卒于古里国。”所以明确郑和是在第七次下西洋的归国途中死在古里的,应是葬在爪哇之三宝垅。1984年《新民晚报》连载田遨撰《宝船与神灯》中谈到,郑和是宣德七年(1432年)返航途中,卒于海上,葬于三宝垅的。今印尼爪哇三宝垅,有三宝洞,供有郑和像,三宝洞旁有三宝墩,相传为郑和墓。三宝垅因纪念郑和而名。但南洋学者对郑和葬三宝垅之说,认为是传说附会,不足为信。如郑健庐《南洋三月记》载:“今三宝洞旁之土墩,即为景弘之墓,相传为三宝大人埋骨之地。”故此三宝当为王景弘,但王景弘是否死在爪哇也是个谜。

第四种看法认为郑和卒于海上,葬在海洋。据康熙《江宁县志》载:“三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处也。”对此,南京郑和后裔曾谈及,回民之风俗,人死后三日内要速葬,以白布裹身,深埋不附棺,如死海上,即行水葬。并听祖辈人讲:“三保下西洋,自身难保。”郑和死在海外,遗体是不可能运回安葬的。故极有可能是在海上水葬了。当时有其随从称“黑大人”者,携回郑和发辫和靴子,赐葬牛首山,故牛首山墓是衣冠冢。

关于牛首山郑和墓的具体地点,由于史载也不明确,长期以来不为人们确知,30年代曾有学者专为寻访。罗香林在《牛首山之行》中说“郑和墓在牛首山西南三里狮子山乌石村”。朱偰著《金陵古迹图考》,谈他曾在南京南郊遍访郑和墓不得。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文物工作者经多年文物普查,于1964年第一次正式报道了牛首山郑和墓地的确切地点,现已进行了修理、植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重立墓碑以作永久纪念。

郑和墓地在牛首山南麓,谷里乡周昉村,西邻郑家村,原住守坟户,至新中国成立前仍有守坟田三四十亩。当地群众称此为“马回回坟”。墓坐北朝南,北对牛首山顶古塔,南望开阔坡地和长江,并有马鞍形山冈为屏障,是一处背有靠、前有照、周有抱的“风水宝地”。这种依山建坟的葬地,只有封建王族贵戚才能享有。据传当年墓区原有神道石刻、巨石碑座、单拱小桥,惜今皆不见任何可证的标志。这是否郑和墓?如果是,那是真墓,还是衣冠冢?仍是个耐人寻味的谜。

哥伦布首次美洲登陆地在哪儿?

1492年8月一天的拂晓,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渐渐从晨雾中映露出来。这时,突然一声号炮响过,只见三艘载重约60吨的海船“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雅”号,扬帆启航,驶向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在旗舰“圣玛丽亚号”的船头,正站着一位身材不高、头发火红、满脸雀斑、一副鹰钩鼻子的人,他就是这支小小船队的总指挥——哥伦布。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却家喻户晓,寰宇皆知,在世界史上被誉为“新大陆的发现者”、“伟大的航海家”。他带着当时西欧人狂热追求黄金的强烈愿望,踏上了寻找被马可·波罗所描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神话世界——中国和日本的航程。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次航行,竟会给人留下许多争论不休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