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2970200000005

第5章 帝王元首篇(5)

第二,关于伊凡三世与鞑靼人谈判和没有发动积极进攻的原因。

前苏联学术界有人认为,当阿合马于10月8日挨近乌格拉河时,伊凡三世希望争取时间和等候诸弟,乃和阿合马谈判。他起初占据克列明涅茨附近的阵地,以后又率兵退到博罗伏斯克,以便占据更有利舶战略地位。潘克拉托娃写道,当乌格拉河结冰时,伊凡三世便命令其军队后退,以便在更有利的阵地上作战。马福罗金说,伊凡三世有意识地不转入进攻;他同阿合马进行不断的谈判,在兄弟们的军队未与他会合前,不希望开始军事行动。涅奇金娜也认为,伊凡三世同阿合马谈判,没有开始积极的进攻行动,是希望赢得时间以便集中新的力量。《苏联大百科全书》和《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的作者在谈到伊凡三世同阿合马谈判时都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赢得时间”。

1480年,伊凡三世在与蒙古鞑靼人的斗争中到底是英雄还是“可耻的逃兵”,这个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伊凡雷帝是否死于非命?

伊凡四世于1547年加冕称帝,自诩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称为皇帝(即沙皇),成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生性多疑又独断专行,性情凶残而手段严酷,因而得名“雷帝”。1584年3月,他正在下棋时突然暴卒,终年53岁。他的死,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谜。

伊凡雷帝这一突发性的死亡,自然在当时俄国统治阶级上层引起种种猜疑。于是在他死后不久,就发布了一种官方的正式说法。据亚历山德罗—涅夫斯基编年史中记载:1584年5月31日,他的儿子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继位加冕时对总主教和大臣们说:“按照上帝的旨意,我们的父亲,已经仙逝的伟大沙皇、全罗斯的大公、专制的君王伊凡·瓦西里耶维奇留下了地上的王国,领受了天使的圣像升入天国;而他也以自己统治全罗斯诸王的名义给我,他的儿子以祝福。”然而这一说法对伊凡四世之死并没有解释清楚。此后这种官方的说法在一些史籍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最后,在1630年宫廷总主教费拉列特编纂的《新编年史》中是这样写的:当伊凡四世看到天空出现了向他昭示死亡的征兆以后,“不久就重病缠身。而在自知寿命不长时,他吩咐总主教杰奥尼西替他削发为僧,并取名约拿。他把莫斯科公国传给了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3月18日升入天堂”。

官方的这种说法解释雷帝之死是自然死亡,由于不少史籍均沿袭此说,所以一直为史学家们所认可。直到1963年,史学家韦谢洛夫斯基对此说法提出异议。这位熟谙伊凡四世时代历史的行家写了“可疑的传闻”一节,提出沙皇是被自己的宠臣波·别依斯基和波·戈杜诺夫害死的。他认为“这没有什么难以置信”。但是此后在他本人的其他著作,以及另外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中都未再加阐述。这意味着大家对此说并不相信,甚至他本人也有所怀疑了。

然而近几年来发掘的史料,却使历史学家们重新注意这种说法。首先是《莫斯科编年史》记载了与官方说法迥异的非官方说法。该书用肯定的语言强调“沙皇伊凡死得很快”,指出“是他宠信的人给他吃了有毒的食物”。而17世纪初的俄国作家伊凡·季莫费耶夫在《同时代人》一书中进一步披露沙皇所“宠信的人”中有三个人参与谋害了他。书中点出了波·戈杜诺夫和波·别依斯基,但第三个人的名字没有提出来。那么第三个人是谁呢?荷兰商人依·马萨在名为《见闻录》的书中提到了。马萨长期生活在俄国,和罗曼诺夫家族以及接近罗曼诺夫家族的莫斯科官员过往甚密。他写道:伊凡四世“比人们预料的死得早。他身患重病,一天比一天衰弱,但是还看不出濒死的迹象。据说,一个受到雷帝宠信的显贵波格丹·别依斯基递给他一份约翰·艾洛夫医生配制的饮料,里面放了毒药,以后沙皇很快就死了”。

据俄国档案资料记载,艾洛夫是个英国医生。他是伊凡四世的宫廷御医兼药剂师,直接隶属于别依斯基管辖。关于沙皇死于他的亲信之手的说法,在当时俄罗斯王国以外的一些资料中也有反映。比如当时乌克兰黑特曼统治区的若尔托夫斯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说沙皇死于非命。不过他把罪行归到波·戈杜诺夫头上:“他(戈杜诺夫)在收买了给伊凡治病的英国医生后,谋害了伊凡四世。因为如果他不抢在沙皇之前,他自己就要和许多显贵一样被处死;而处死下面的人,这对伊凡四世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他是史无前例的暴君。”

然而,一些研究者从杰·戈尔谢的《回忆录》中提出了雷帝是自然死亡的有力证据。戈尔谢是在雷帝暴卒前后能出入宫廷,见到雷帝的人物,而且是伊凡四世死前最后一些见到他的人之一。因而他生动地描述了雷帝生前最后几小时的情景:“中午,他又重看了一遍他的遗嘱,但是没有想到死。当时他吩咐自己的主要医生兼药剂师(艾洛夫)为他预备一切所需的消遣,为他准备好澡堂(或澡盆)。他派自己的亲信(别依斯基)到女巫们那儿去,他想知道星象的预兆。3点左右,沙皇去洗澡,一边像往常一样哼着他喜爱的歌曲。7点左右他容光焕发地出浴。人们将他安置到另一间屋子。他坐在自己的床上,召唤他的另一个亲信罗季翁·比尔金,吩咐他把象棋拿来,并在身边安置好自己的仆人、亲信等人。沙皇穿着敞开的长袍、夏布衬衫和长袜子。突然,他变得软弱无力,并仰面倒下。这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些人去取伏特加,另一些人去取金盏花药和玫瑰水,有的人去找他的牧师和医生。这时沙皇却已停止呼吸,身体开始僵硬。”戈尔谢指出,沙皇是因“窒息而死”。

对此,持相反意见的人认为,戈尔谢的看法与沙皇被毒害而死的说法并不矛盾。他们认为沙皇是先中毒倒下,而后为了更牢靠些,在他倒下造成的混乱中谋害者们又闷死了他。他们也从戈尔谢的书中提出不少证据来加强自己的说法。他们指出,戈尔谢提供的下述资料实际上描绘了一幅谋杀伊凡四世的图画:

年过半百且又身患疾病的沙皇曾正式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侄女曼丽·加斯金格斯求婚,这对戈杜诺夫及其亲属构成严重威胁。“王储妃周围那些最亲信的大公和贵族,也就是戈杜诺夫家族,对此十分怨恨并感到受辱。他们在寻求一些秘密措施,策划旨在根除这一意图和推倒已达成的协议的阴谋。”因为和英国女王的亲属联姻,将加强她的后裔继承沙皇王位的权利,这会有损于戈杜诺瓦·伊琳娜的丈夫,即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

有一次,暴怒的沙皇严惩王储,戈杜诺夫想要替他求情,也被雷帝无情地痛打了一顿,以致戈杜诺夫不得不请医生治疗,并有好一阵子躺在家里不能到王宫去,从而引起沙皇对他的猜疑。此外,沙皇企图玩弄自己儿媳妇的乱伦之举,也促使戈杜诺夫反对伊凡四世。

戈尔谢的书中还提供了别依斯基背叛沙皇的缘由。雷帝晚年时非常害怕在没有忏悔、没有圣餐礼的情况下突然死亡。他从各地招来60名巫师和巫医,由卫队看管起来。沙皇每天派别依斯基去了解并向自己报告这些人的占卜和预言。据说女巫们曾对别依斯基讲,天上最强有力的星宿都反对沙皇。她们还预言了沙皇死亡的日期。别依斯基不敢向沙皇报告。但最后沙皇还是知道了。他狂暴地说,在这一天他要把星相术士们统统烧死,而隐瞒这一预言的别依斯基则应被砍头。这样,对他们自身生命的威胁,在巫师们预言沙皇的死期后变得现实起来。这成了别依斯基和戈杜诺夫谋杀沙皇的直接动因。他们把自己将要受刑的日子变成了沙皇真正的死期。

持这一说法的研究者们提出的最有力证据是:1963年,在维修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阿尔罕格尔斯克大教堂时,曾打开了伊凡四世及其他一些人的陵墓。对雷帝的遗体部分进行化学分析表明,有大量的水银分子存在。根据法医的意见“不能完全排除用药物一下子,或是缓慢地毒杀他的可能性”。

总之,关于伊凡雷帝之死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属于自然死亡;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是被毒害而死的。后者的看法似乎有点玄妙,但是现代科学的测定好像对它更有利。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因何罪致死?

1587年2月,苏格兰的玛丽女王被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处死,玛丽的罪名是“叛逆”。据伊丽莎白的大臣沃尔辛厄姆的审讯,玛丽参与了以安东尼·巴宾顿为首的西班牙和天主教势力的阴谋。沃尔辛厄姆是女王枢密院的大臣,他为创立密探机关费尽了心血,考虑伊丽莎白王位的安危,他屡次要求女王下令处死玛丽,玛丽女王。

后者总是迟疑不决。这一次,沃尔辛厄姆宣称掌握了确实的证据,再次逼女王签署命令杀死自己的皇亲。事后,女王曾表示反悔,责骂臣僚欺骗了自己;也有人怀疑沃尔辛厄姆是伪造凭证,玛丽是无辜的受害者;苏格兰的玛丽在法庭上则公然否认自己有罪。具体的细节和真相后人仍旧无法知晓,史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又叫玛丽·斯图尔特,其血统来自玛格丽特。她是苏格兰的国王詹姆斯五世和法国王族盖斯的玛丽的独生女。盖斯的玛丽与亨利八世是亲姐妹。1542年12月1日,玛丽出世后6天就成为苏格兰女王。1548年玛丽去法国,10年后与法国王子弗兰西斯结婚,达成苏格兰和法国王室联姻,并附有秘密协议,如果玛丽死后无嗣,苏格兰即归并于法国。1559年玛丽与弗兰西斯共同举行加冕典礼。1560年弗兰西斯去世,法国继位者查理九世赶走盖斯家族的势力。次年,玛丽只得返回苏格兰,接受长老会教。

1565年玛丽再嫁天主教表兄亨利·斯图尔特,即达恩利公爵,这表示玛丽在觊觎王座。达恩利是一个笨弱的纨袴公子,婚后不久就与玛丽不和。玛丽还偷偷地与意大利音乐家戴维·里齐奥勾勾搭搭。1566年3月事泄,达恩利在一次晚宴后带人冲入玛丽的寝室,把里齐奥杀死。

1567年2月,玛丽的丈夫达恩利在爱丁堡外一栋宅第中死去,这栋房屋是被火药炸毁的。达恩利事先有所警觉,企图在爆炸前逃开,但只走了几步,便陈尸在花园中,尸体完好,仿佛是被窒息而死的。

玛丽女王的新欢是博斯韦尔伯爵,她深恨自己的丈夫杀死戴维·里齐奥。而博斯韦尔又休了妻子,这样一来。谁是杀人的元凶是昭然若揭的。

事态的发展出奇地快。玛丽与博斯韦尔公开地形影不离。5月中旬,两人正式结婚。玛丽等于不打自招。

玛丽干的傻事还在后面。不久,苏格兰掀起大乱,新教徒乘机起来反对玛丽。苏格兰女王兵败卡伯里,被俘后遭监禁。几经波折,1568年5月,玛丽逃到英格兰来求助于姐姐,在伊丽莎白一世看来,痴情妹妹是自投罗网了。

前前后后16年,玛丽被软禁在英格兰各地,最后还是上了断头台。

一般的英国历史学家,如贾斯珀·里奇利、霍利迪等,在他们所写的英国历史书中都认为沃尔辛厄姆确实掌握了证据;而戴维·伯特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一书中,却认为沃尔辛厄姆是设了圈套,其手段无非是请玛丽入瓮,以谋求把柄。

又有人把原因追溯得更远,认为伊丽莎白从血统上看来,不是合法的继承者。人们有理由说她是私生子女。其父亨利八世与安妮·博琳婚后3个月就生下了伊丽莎白,是第二王后的庶出子女。

更重要的是玛丽生了一个儿子,伊丽莎白却还未想结婚。一天,女王正与其宠臣汤姆斯·汉尼兹共舞,她翩然生姿,心花怒放,穿着一套亮闪闪的篷裙,襞襟上的钻石,在灯光下随着舞步显得熠熠生光。正在得意之时,一位大臣表示有要事禀报,在她耳根说了一句,只见女王的脸色骤变,把人们吓了一大跳。原来,玛丽有了子嗣。相比之下,女王还是孑然一身,她那能超越人世间的浮华和虚荣感呢?

1587年,伊丽莎白下令处死自己的妹妹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争夺海洋霸权的决战也就开始了,所以,杀死玛丽之时,也是英国下决心与西班牙殊死一战之日,把玛丽之死看作一场大战的信号,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无怪玛丽在受审时断然否认自己的罪状,陈述自己长期身陷囹圄,何罪之有?也怪不得伊丽莎白在签署判决命令时犹疑不决,事后又大发脾气,仿佛心有内疚。

玛丽究竟犯了什么罪,恐怕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深入研究沃尔辛厄姆遗留下来的档案材料了。

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身不婚?

1568年,伊丽莎白一世35岁了,还没有结婚,这关系到英国的王位是否后继有人,社稷是否能安稳的大事。议会和大臣强烈要求女王迅速成婚。西班牙国王腓利普二世、瑞典国王埃利克和法国王公等曾先后对伊丽莎白表示过恋情,对威名赫赫、妖娆万状的女王垂涎三尺,盼望能中选,入主英伦三岛;多少臣属为争其宠幸而互相倾轧,明争暗斗。更有野心家用尽心机,想博其垂爱,成为王夫,与她共享江山。可是,伊丽莎白犹如一盏巨烛,任凭群蛾飞扑而不为所动。

伊丽莎白在位45年,经历了多少内心痛苦的折磨,爱与憎的选择,情感与理智的搏斗。她俨然是一个威高望重、驾驭一切的国王;但她是一个女人,脱逃不了青春年华的情欲,英俊潇洒、风度不凡男人的诱惑,因而也躲不过踌躇的抉择。不过,到头来能跟她相终老的,不是异国君主、王公和宠佞,而是尊贵无比的王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人们久思而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