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976600000013

第13章 泌尿系统疾病(3)

(4)生黄芪、生苡仁、糯米各30g,赤小豆15g,鸡内金9g,金橘饼2枚。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研细末)和糯米,煮熟成粥。此为1日量,2次分服,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恢复期,属肾阳虚或肾气虚者)。

(5)黄芪、淮山药、薏米、扁豆、谷芽各15g,龟版、粟米须各30g,杜仲12g。水煎服,龟版先煎,日1剂,分2~3次分服(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属脾肾两虚型,以持续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者)。

2.针灸疗方

(1)体针:取三阴交、合谷,内关、足三里穴。水肿甚者加复溜、水分穴;腰痛者加委中、肾俞穴。进针得气后不留针,每天行针1次,6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肺、脾、肾、三焦、内分泌穴。首先取好穴位,用甲紫作好标记,消毒后选皮内毫针用钳子夹针刺入穴内,盖以胶布,嘱咐患者每天指压3次,以加强刺激。

五、调护

(1)慢性肾炎病程长,应坚持长期治疗,定期复查,以免失治而致肾衰竭。

(2)锻炼身体,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饮食以低盐、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巩固慢性肾炎的疗效。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天按时活动,及时服药。

尿毒症

由于肾脏本身的病变(肾炎、肾盂肾炎)或肾外因素(如泌尿道阻塞,严重失水,失血)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使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盐代谢、酸碱平衡紊乱,此时所出现的证候群,称为尿毒症。预后视原发病因而定,一般比较严重。有高度氮质血症、严重贫血、抽搐、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症状者,表示病情发展已到末期,预后较差。

本病属中医的“关格”、“癃闭”、“虚损”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劳倦,饮食及六淫之邪伤及元阴元阳,久治不愈,病情缠绵,积劳内伤;或后天失调,先天失养,形神过耗,元气亏损,精血虚少,脏腑功能衰退;或肾阳衰微,阳不化水,水浊逗留,浊邪壅塞三焦,气化功能不能升降所致的危重病症。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尿毒症前期:虽有氮质等代谢产物潴留,但临床上可仅有原发病的症状,或仅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倦怠、食纳不佳等一般症状。

(2)尿毒症期

①由于尿毒症毒素引起自身中毒,可出现如下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疲乏,思睡,持续性头痛,烦躁不安,甚至肌肉局部颤动,或四肢抽搐,最后进入昏睡或昏迷,瞳孔常缩小。

消化系统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由于胃肠道代偿性排出代谢产物,其中尿素经细菌作用转变成碳酸铵而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发炎(如口腔炎、小肠炎、结肠炎),从唾液中排出的尿素经细菌分解成氨,故口中有氨气。

循环系统症状:常见的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纤维素性心包炎等。

造血系统症状:严重贫血。晚期则有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此并非血小板减少,而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

皮肤症状:面部污秽发黄,眼皮肿胀。皮肤干燥瘙痒,晚期可出现紫癜或尿素霜沉着。

②由于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可出现如下症状。

酸中毒:肾功能损害时,磷酸、硫酸盐及有机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不能由肾脏充分排泄。同时,肾脏制造氨离子及保持钠、钾离子的能力减退,体内丧失碱储备而形成酸中毒。临床表现为疲乏,嗜睡,恶心,呕吐,厌食,以及出现缓慢而深的呼吸,系由酸中毒刺激延髓中枢所致。血中二氧化碳结合率常显著降低。

水代谢紊乱:由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减退,排出量比重大大低于比重尿、加之呕吐、腹泻,失水更为严重。但补液较多时,由于肾脏调节能力很差,又易引起尿潴留和水肿。

盐代谢紊乱:尿量大增时,血钾可降低,而尿少或尿闭时则血钾常升高。由于氨离子制造能力下降,酸性代谢产物与钠离子结合后排出体外,加之呕吐、腹泻,损失大量钠盐。血清钙浓度常因血液中磷酸盐积聚及血浆蛋白减少而降低。血钙过低及血无机磷过高时,甲状旁腺有代偿性功能亢进,久则诱发骨骼脱钙,儿童可因此形成“肾性佝偻病”。

2.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尿素氮增高、肌酐值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即可诊断。

三、辨证施治

1.脾肾两虚型

【辨证】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神倦乏力,食少纳差,胸闷心烦,腰膝酸软,口中尿臭,便秘或便溏而热臭。苔黄腻,脉细数或弦数。

【施治】温补脾肾,温阳降逆。

【方药】温脾汤合二陈汤加味:人参6g,大黄、附片、法半夏、厚朴各10g,茯苓15g,陈皮、甘草各6g。

【加减】小便不通者加茯苓10g,肉桂8g,以化膀胱气滞。

2.湿浊壅滞型

【辨证】尿少尿闭,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头痛,心烦,甚则抽搐昏迷。苔浊腻,脉实有力。

【施治】破气通滞,泻下逐水。

【方药】疏凿饮子加味:泽泻、木通、大腹皮、大黄、姜厚朴各10g,车前子、芦根、白茅根各15g,茯苓皮、甘草各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小便不通者加鲜车前草7g,萹蓄草9g,以清热利尿;身乏无力者加黄芪、党参各10g,以固气补中。

3.脾肾阳虚型

【辨证】畏寒肢冷,呕吐清水,大便稀溏,面色晦暗。苔白润,脉沉细。

【施治】湿补脾肾,通阳利水。

【方药】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味:党参、茯苓、巴戟天、黄芪各15g,白术、厚朴各10g,附片8g,干姜、甘草各6g,肉桂5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呕吐清水者加法半夏、陈皮各6g,和胃止呕;小便滴点不通者,加商陆、金钱草各10g,强利小便。

4.气阴两虚型

【辨证】面色白光白,倦怠无力,头晕耳鸣,口苦咽干,舌质红绛,舌黄苔腻,脉细数。

【施治】益气养阴,清热化湿。

【方药】益气养阴散:太子参15g,石斛12g(先煎),生地、佩兰叶各10g,木通、竹茹各5g,西瓜皮30g,滑石15g(先煎),甘草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身倦无力者,加黄芪、党参各10g,以扶脾益气;口苦咽干者,加条芩、花粉各10g,以清热养阴。

5.邪陷心肝型

【辨证】神昏谵语,烦躁不安,鼻衄,牙龈出血,甚则抽搐,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

【施治】清热凉血、息风止痉。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犀角3g(磨调),生地15g,赤芍12g,钩藤15g,丹皮、菊花、石决明、紫草各10g,甘草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手足抽搐者加地龙6g,以息风止搐;口干舌燥者加麦冬20g,石斛10g,以养阴生津。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降浊还原丸、金水康。

2.验方

制附子(先煎)15g,生大黄18g,益母草30g,炙黄芪45g,芒硝粉10g(冲服)。

3.针灸治疗

(1)体针:①剧烈呕吐者,针刺内关透外关穴,强刺激。②无尿期,针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穴。或用梅花针点刺腰、骶及大腿内侧。

(2)耳针:取脾、肾、肺心、肝,内分泌、交感穴。找好穴位,用甲紫作标记,严密消毒后,用钳子夹住皮内毫针刺入穴位,上盖消毒胶布。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4.脐疗方

(1)车前草30g,萹蓄、瞿麦、猪苓、泽泻各20g,共研细末。每用60g与金匮肾气丸3粒溶化共和成糊状,外敷于神阙穴,每天换药1次。

(2)蓖麻子10粒,大田螺肉5粒,青盐6g,共捣烂贴于脐上。

(3)滑石12g,朱砂3g,共研末,鸡蛋清调涂敷脐部(适于无尿期)。

五、调护

(1)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全身感染性病灶和各种诱发因素。

(2)积极防治肾脏疾病,消除泌尿道梗死,及时矫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和大出血。

(3)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时有臭味,宜多漱口。皮肤发痒,每天用热水洗拭,不可用肥皂和酒精擦洗。

(4)患者宜进低蛋白、低盐饮食,避免非蛋白氮积聚使中毒症状加重。多吃蔬菜、水果,可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腥发物。

(5)尿毒症的预防,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尿毒症的原发疾病,如慢性肾炎、脱水、失血、休克等。

(6)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惊恐。

(7)坚持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