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976600000030

第30章 男科疾病(5)

(2)取穴: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之三阴交、阴廉、足三里、关元、太溪。日针1次,用补法(适用于肾阴不足,精气虚衰者)。

(3)取穴:膀胱经穴为主之曲骨,秩边、次髎等穴。用平补平泻或泻法(适用于瘀血阻滞,精道不畅者)。

(4)取穴: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之中极、阴陵泉、三阴交、用泻法(适用于湿热蕴结,精道不畅者)。

(5)针灸取穴:足太阴脾经、任脉经穴为主之中极、丰隆、阴陵泉、太白。用泻法(适用于痰浊阻滞、精路不通者)。

(6)针灸取穴:任督、足少阴、足太阳穴为主隔姜灸加针刺治疗。先隔姜灸关元,气海,针三阴交,然后隔姜灸命门、肾俞、针太溪。每组各灸针5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肾虚精亏,无精子者)。

五、调护

(1)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尤其是维生素E)。

(2)忌吸烟、饮酒、并不得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避免穿紧身裤等,应节制房事。

血精症

血精是指男方性交时射出含有带血的精液。轻者排出的精液淡红色,严重时精液里面可见有鲜红血丝,有时可表现排精疼痛,精液量减等症状,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常见于精囊炎、精囊结石及结核等病症中。

一、病因病机

血精是男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指精液中混有血液。根据病变的性质不同,含血量的多少,可表现为肉眼血精、含血凝块,或仅在显微镜下有少量的红细胞。

(1)精囊及前列腺疾病:如精囊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及精囊的结核、血吸虫、结石、损伤等。

(2)肿瘤:如精囊及前列腺的癌肿,精阜乳头状瘤、良性前列腺肥大。

(3)血液病:如紫癜、坏血病、白血病等。

(4)其他:如精囊静脉曲张、会阴部长期反复压迫、肝硬化伴门静脉压增高致痔静脉丛通过侧支前列腺丛压力也增高、精阜旁后尿道上皮下静脉扩张破裂等。

出现血精的人,应当到医院的男科或泌尿科进行检查,B超、CT检查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精囊的病变,待确诊以后,再考虑服药。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精液中含有血液,根据病因有相应的表现,如:炎症者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后淋漓不尽、性欲减退和早泄等。亦可无任何症状。

2.诊断

血精多能造成精液理化性质的改变而使精子活动力降低,可引起男性不育的不良后果。

(1)肉眼可见到血性精液,并常伴腰骶部坠痛、少腹会阴部坠胀感等表现,可诊断为血精。

(2)凡遇患者主诉有血精时,应进行实验室检查,发现精液中有红细胞,便可确立诊断。

(3)凡精液红色而小便自清者,即可诊断血精。

(4)血精与血尿一同从尿道排出,但两者较易鉴别。前者为交合时排出的精液或遗滑而出的精液,其中央有血液;后者乃血液随小便而出,使尿呈现红色。

三、辨证施治

1.阴虚火旺型

【辨证】精液色红质稠,伴射精疼痛,阴部坠胀不适;性欲亢进,梦中遗精,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施治】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生地黄、白茅根各20g,黄柏、知母、牡丹皮各10g,龟版、旱莲草、女贞子各15g,甘草6g。水煎,2次分服,日1剂。

2.脾肾气虚型

【辨证】精液红色,或精中带血,血色淡红;性欲减低,形瘦神疲,腰膝酸软,食少纳呆,房事后乏力自汗。舌质淡红,苔白,脉虚弱。

【施治】健脾益肾,补气固肾。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龙骨各30g,白术、陈皮、柴胡、党参、蒲黄各10g,菟丝子、续断、桑寄生各15g,炙升麻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3.湿热下注型

【辨证】精液颜色深红或暗红,射精疼痛,小腹、睾丸或会阴部胀痛,阴茎痒或痛,阴囊湿痒,或尿道灼热疼痛,或尿赤浑浊;口苦而黏,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施治】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车前子、胆草各10g,萹蓄、瞿麦、栀子、茜根各15g,小蓟20g,大黄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4.瘀血内阻型

【辨证】精液暗红或精中夹血紫暗,射精时阴茎刺痛;小腹胀闷疼痛,失眠多梦,精神抑郁。舌暗或瘀点瘀斑,脉沉涩。

【施治】活血化瘀,通络止血。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牡丹皮、赤芍、延胡索、当归、香附各10g,茜根20g,蒲黄15g,三七、乌药、川芎各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适用于阴虚火旺型)。

(2)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适用于脾肾气虚型)。

(3)复方穿心莲片、复方菠萝酶片(适用于湿热下注型)。

(4)复方丹参片(适用于瘀血内阻型)。

2.验方

(1)小蓟、茅根各30g,生地、山药、土茯苓、蒲黄各15g,黄柏10g,知母、山萸肉各9g。日1剂,早、晚煎服,同时服三七粉或三七片。

(2)黄芪30g,党参、白术、黄柏、莲心、车前子各15g,升麻、柴胡、血余炭各5g,蜈蚣2条,木香15g。日1剂,水煎服。

(3)金银花、连翘、蚤休各30g,白术、牡蛎各12g,革薜、苦参、车前子各10g,琥珀末3g,猪肚250g。日1剂,水煎服,连服20剂。方中琥珀末冲服,猪肚煮烂与药液同服。

(4)黄柏、牛膝、泽兰、川楝子、蒲黄炭各10g,苍术15g,蒲公英60g,地丁20g,柴胡6g。日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

(5)当归、桃仁、红花、五灵脂、枳壳、乌药、牛膝各10g,川芎、丹皮、元胡、甘草各6g,生地15g,三七粉(冲服)3g。日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

(6)生地黄20g,茯苓20g,白芍9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车前子10g,泽泻10g,牡丹皮6g,糯稻根须15g,乌药5g。

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阴虚火旺型)。

(7)熟地黄15g,党参15g,阿胶10g(另烊冲),川续断10g,生蒲黄10g,侧柏炭10g,血余炭6g,刺猬皮1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适用于脾肾气虚型)。

(8)龙胆草10g,当归6g,黄芩10g,黄柏10g,黑栀子9g,大黄9g,黄连5g,生地黄15g,赤芍2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适用于湿热下注型)。

(9)龙胆草12g,栀子7g,黄芩6g,柴胡6g,生地18g,车前子6g,泽泻12g,当归6g,木通9g,甘草3g,丹参15g,川牛膝9g。水煎服。

(10)苍术6g,薏苡仁15g,牛膝10g,碧玉散(包)15g,茯苓12g,车前草12g,荔枝草15g,丹皮12g,小蓟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0天为1个疗程。

3.针灸治疗

(1)体针:命门、三阴交(双侧)。平补平泻,1日1次,留针30分钟,5~7次为1个疗程。

(2)耳穴:外生殖器、肾、神门。耳穴埋豆,每周2次,嘱患者间隔3小时按压1次。

(3)梅花针:夹脊部位,扣刺,以出血为度。

4.外治方

(1)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地丁15g,赤芍15g,丹皮15g,乳香15g,没药15g,桃仁5g,红花15g。水煎熏洗阴部,7日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继续坐浴。

(2)生黄芪20g,黄柏、牛膝、茜草各12g,熟地、旱莲草、女贞子、小蓟、车前子、蒲公英各15g,生甘草6g。阴虚火旺加知母、山栀子、丹皮、龟版;下焦湿热加龙胆草、山栀子、木通、白茅根;脾肾两虚加归脾丸;痰血阻络加桃仁、红花、川芎、三七粉。禁房事、烟酒,忌辛辣等刺激食物。温水坐浴15分钟,日1~2次。15日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五、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

(2)尽量避免长时间热水浴,对有放射性的光线及一些特殊药品(如抗癌药、呋喃类)应遵照医生的嘱托使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制烟酒嗜好。

(3)定期做全面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