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976600000005

第5章 神经系统疾病(1)

半身麻木

半身麻木是指身体半部肌肤麻木不仁的病证,多为中风先兆。

一、病因病机

麻木病因复杂,既有外感温热之邪,又有外感风寒湿邪、亦有气血两虚,皮肤肌腠失养,更有瘀血,痰浊闭阻经络者,尚有药物对机体的影响而导致本病者。更有继发于消渴、关格、肿瘤等疾病者。

麻与木虽属一证,但两者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麻是指发麻感,局部尚有一定的知觉。木则是局部失去知觉,从病势分析麻轻而木重。从发展趋势分析,麻为木之始,木为麻之甚。从病理变化分析,麻则多属气病,气虚为本,风邪为标;木则多为气病及血,或因湿热,痰浊闭阻,血脉瘀滞,血行不畅。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有缓急,病程有长短,病情之轻重差异颇大。急性起病者多因外感湿热或温热之邪,多先从下肢开始,首见远端麻木、烧灼及蚁行感,渐渐向躯干或上肢进展,出现或短或长的手套或短袜样感觉减退,以痛觉减退较明显,大部分病人可有食欲不振、腹胀,可由麻木逐渐发展到下肢或四肢瘫痪,甚至可见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以致危及病人生命。

2.诊断

发病缓慢的麻木证患者,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以是单肢或双肢端麻木,也可以是某一局部麻木,有的病人是因手部的无痛性伤害而意外的发现痛、温感觉减弱或缺失,有的病人则发生在外伤之后。伴随麻木而来的症状也较多,有的可伴见肢软无力,以致抬举困难,有的可出现大小便不通,有的可导致大小便失禁。这些给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了复杂化。尚有一些麻木的病人伴有麻木局部不同程度的刺痛、灼热感。

三、辨证施治

1.风寒外袭型

【辨证】半身麻木,恶寒微发热。伴有头身疼痛,无汗。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施治】辛温解表,舒筋活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生姜各12g,芍药、桂枝各9g,大枣4枚,水煎服。

【加减】头部麻木甚者加川芎、苍耳子;面部麻木甚者加白附子、白僵蚕;胸部麻木甚者加白芥子;腹部麻木甚者加木香、大腹皮;背部麻木甚者加羌活;腰部麻木甚者加补骨脂、续断;四肢麻木甚者加桑枝、鸡血藤;上肢麻木甚者加姜黄、羌活;下肢麻木甚者加牛膝、苍术。

2.痰湿阻络型

【辨证】半身麻木,胸闷呕恶,伴有头昏而沉、全身沉重感。

舌淡黯,苔滑润或白腻,脉弦滑。

【施治】健脾益气,化痰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竹茹、全瓜萎、胆南星、半夏、天麻、白术、茯苓各9g,橘红、甘草、生姜各6g,大枣3枚。

3.中气虚弱型

【辨证】半身麻木,少气懒言,体倦肢软,伴有心悸心慌,畏风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弱。

【施治】补气柔筋。

【方药】神效黄芪汤:蔓荆子、陈皮、炙甘草各10g,人参5g,白芍15g,黄芪20g。

4.营血亏损型

【辨证】头晕目眩,半身麻木,伴有心悸,失眠。舌淡嫩、苔薄略干,脉象细弱。

【施治】养血柔筋。

【方药】补肝汤:当归、白芍各15g,川芎6g,熟地18g,炒枣仁、木瓜各12g,麦冬9g,甘草6g,水煎服。

5.肝风内动型

【辨证】半身麻木而有震颤抖动,伴有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少或薄黄而干,脉弦有力。

【施治】平肝息风,柔筋活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牛膝、夜交藤、茯苓各15g,钩藤25g,石决明30g,杜仲、桑寄生、山栀、黄芩、益母草、龙胆草各10g,地龙9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消栓通络片、山楂精降脂片、绞股蓝总甙片、华佗再造丸、中风回春丸、人参再造丸、消栓再造丸、偏瘫复原丸、脑血康口服液、消栓通络片、牛黄安宫丸、苏合丸。

2.验方

(1)虻虫、水蛭、地龙、一见喜、丹参各3g,田三七2g。诸药为1剂药量,共研细末,每日分3次,温开水送服。本方适用于治疗脑缺血性或出血中风后遗症。一般轻者连续服用20天,症状改善或消失。重者需用3~4个月。

(2)麻勃50g,蒲黄100g,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白天服3次,夜间服1次。

(3)麻花200g,草乌50克(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服2g,温开水送下。

(4)威灵仙(炒)250g,生川乌头、五灵脂各200g,共研为末,加醋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7丸盐汤送下。忌茶。

(5)云苓15g,薏苡仁、山药、钩藤、地龙、鸡血藤各30g,泽泻、天竺黄各12g,胆南星、川贝各9g,海石15g,石菖蒲、当归、红花、桃仁、丹参、全蝎各10g,蜈蚣3条。水煎服。

五、调护

(1)要定时体检,做到及时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2)在气候急剧变化时要注意调摄,顺应自然,避免劳倦过度,严防跌仆。

(3)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或少服肥甘厚味及刺激性食物,宜戒烟、酒。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是指病人左侧或右侧上、下肢先觉麻木,继之不能随意运动,常伴见瘫痪侧面部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的病证。又名“偏枯”、“偏风”、“偏瘫”。西医的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参考进行辨证治疗。

一、病因病机

本病通常为中风后遗症,多由营卫先衰、络脉空虚,风寒湿邪及痰湿乘虚而人;或因气虚、肾虚、精气不足所致。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不能随意活动,感觉减弱,或伴有口歪眼斜,舌头发硬,语言謇涩等症状。

2.诊断

(1)意识障碍性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2)弛缓性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而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

(3)痉挛性偏瘫:一般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4)轻偏瘫: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

三、辨证施治

1.风中经络型

【辨证】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肌肤不仁,伴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痛,肢体拘急。舌苔白腻,脉象浮滑。

【施治】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方药】大秦艽汤:秦艽9g,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各6g,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各3g,细辛2g,水煎服。

【加减】口眼歪斜甚者加全蝎、僵蚕;筋脉拘挛甚者加木瓜、威灵仙。

2.肝阳化风型

【辨证】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心烦易怒,面红目赤,遇有激怒则突发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甚则呕吐,神志不清。舌质红,脉弦数。

【施治】平肝潜阳,涤痰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10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煎),川牛膝12g,栀子、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g。

【加减】有痰者可加川贝10g,胆南星6g;手足发麻者加广地龙10g,豨莶草12g;视物不清者,可加决明子9g,茺蔚子10g;偏于火盛者,可加龙胆草10g,夏枯草15g;偏于风盛者,可加龟版15g,牡蛎25g。

3.痰火内闭型

【辨证】突然昏仆,神识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喉中痰呜,喘促躁动。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施治】芳香开窍,涤痰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角片(先煎)4.5g,双钩藤(后入)9g,霜桑叶6g,滁菊花、生白芍各9g,鲜生地15g,川贝母(去心)12g,淡竹茹(鲜刮)、羚羊角(先煎代水)各15g,茯神木9g,生甘草3g。水煎服。

4.湿痰内闭型

【辨证】卒暴僵仆,半身不遂,嗜睡或昏睡,神识不清,两手握固,痰涎壅盛,颜面虚浮,牙关紧闭,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腻,脉沉滑或缓。

【施治】芳香开窍,涤痰息风。

【方药】导痰汤:半夏10g,橘红、茯苓、制南星、枳实各5g,炙甘草3g,生姜15g,水煎,2次分服。

5.阴脱阳浮型

【辨证】突然半身不遂,昏不识人,口眼歪斜,亦可见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息微,然手足冷而面颧红赤。舌痿而红,脉沉细欲绝。亦可于苏醒后方见半身不遂。

【施治】壮水制火。

【方药】地黄饮:生地黄90g,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附子(炮)、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30g,五味子15g,水煎服。

6.气虚血瘀型

【辨证】半身不遂,面色苍白,形赢自汗,偏身枯瘦,肌肤不仁,或手足肿胀,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上下肢强制屈伸则疼痛,或有半身刺痛。肌肤甲错。舌淡白,或晦滞有瘀血斑点,脉弦数或涩结。

【施治】补气,活血,化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黄芪30~120g,当归10~15g,赤芍10~15g,地龙、川芎、桃仁各10g,红花10~15g。水煎服。

7.肝肾亏虚型

【辨证】病人多年高力衰,面色苍白,腰酸腿软,齿摇发脱,耳鸣健忘,眩晕目糊,语言不利,神情呆滞,智能低下,如癫如痴。舌淡白,脉沉细弱。

【施治】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各4g,熟地黄16g,山茱萸(制)、山药各8g,牡丹皮、茯苓、泽泻各6g,水煎服。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维脑路通丸、愈风宁心片。

2.验方

(1)牛膝70g,牛蒡子(微炒)36g,防风30g,牛蒡根40g,大麻子、晚蚕沙各40g,萆薢、枸杞子、羌活、海桐皮各30g,秦艽20g,黑豆(炒熟)、苍耳子、制附子各30g,五加皮、茄子根各60g,虎胫骨(涂酥炙微黄)30g,好酒2.5kg。将诸药共捣细,以纱袋盛,置于坛内,用酒浸之,密封口,7天后即可取用。每次空心温饮1~2杯,每日午、晚各服1次,随饮随添新酒,味淡即换药。勿食猪、鸡、鱼等黏滑物。

(2)川乌、草乌、附子各100g(皆炮制去毒,俱用生姜煮过),川椒60g,共研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9丸,每日早、午、晚服3次,空腹送下。

(3)五灵脂100g,草乌25g(炮制去毒),共研细末,再用核桃仁100g,去油后与药末混合,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晚用白酒送服;初次服3g,取微汗禁风;次日服4.5g;后增服至6g为止。

(4)独活100g,白酒500ml,煎至一半后,去渣取汁服用。

(5)羌活、独活、升麻、柴胡、秦艽、防风各等份。共研末,每次白酒送服3g,每日3次。

3.针灸疗方

刺手足井穴皆出血,再以毫针刺其无病一边之手足1小时,起针后略停片刻,再刺其有病之肩髑、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涌泉。头上针百会、风府、哑门、风池、人中、承浆、颊车、地仓、印堂,平捻刺之。人中、哑门对捻,涌泉强刺约1小时。针到行动完全恢复正常止。

五、调护

(1)急性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应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切不可马虎大意。

(2)保持安静,尽量少搬动病人。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更换体位,防止久卧床者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

(3)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豆类食物,酌加瘦肉和鸡蛋,但忌食鸡、牛、羊等肉类。

(4)恢复期的患者应及早下床活动,积极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5)积极治疗中风先兆症状,控制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防止过度劳累。

不寐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人睡时间不够或睡眠不熟的一种疾病。西医的神经衰弱及许多慢性病中出现失眠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不寐一证,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临床辨证需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经常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人睡,或时睡时醒,整夜不能入睡。

2.诊断

(1)轻者人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三、辨证施治

1.心脾两虚型

【辨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肢倦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施治】补养心脾,益气生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8g,黄芪15g,白术、当归、茯苓、合欢皮各12g,远志6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大枣5枚。水煎服。

2.阴虚火旺型

【辨证】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施治】滋阴降火。

【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0g,黄芩、麦冬、阿胶(烊化)各12g,生地黄、白芍、柏子仁各15g,龟版25g,甘草6g。水煎服。

3.肝郁化火型

【辨证】失眠,急躁易怒,目赤口苦,溺赤,大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