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指引人生丛书)
2981000000024

第24章 十二月人性的光明(2)

为何行善

有人认为,我们做善事是由于天性,另有一些人是由于习惯,还有些人是由于所受的教育。然而天性非人力可得,天所赐之人都是命运好的人;而理性与教育也不都是有效的,所以习惯乃是最重要的。学者的心性,必先于好恶之间,习惯之养成,正如土地必须施肥培养方可下种。然而人生为感情所左右,常常不重视理性的规律,或不认识理性。如果是这样又如何向善呢?感情绝不会服从理性,因为先培养一种爱高尚恶下流而近于德之品性,实在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人并非常常处于礼法之中,想自动趋向于德,这并不是容易的。事实上过有节制的平常生活,一般人都不喜欢,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对孩子更应范之以法,等到他习惯于此了,也就不会觉得苦了。

——亚里士多德有人认为,我们做善事是由于天性,另有一些人是由于习惯,还有些人是由于所受的教育。

思想的占有

如果我们一直贫穷,财富似乎暂时会使我们快乐;当我们习惯于活在跟我们思想不一致的人物当中时,和谐一致的环境似乎暂时消除了我们的一切烦恼。物质条件所不能真正影响或是搅扰的内心宁静,对我们来说真是非常难得的。

思想是最危险的东西,它能占有一个人,到支配他的地步;它不仅能够,而且确实驱使一个人走向毁灭。

道德观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符合一条进化规律。不仅仅在于它单单符合世上的事物,而且其意义要来得更深刻,比我们已知的要更复杂。首先请回答:心弦为什么会战栗?请解释:某些忧伤的曲调为什么能传遍世界,流传不息?请说明:玫瑰花用什么微妙的法术,不管晴雨都能展放花瓣,像一盏红灯?道德的基本原则,就存在于这些事实的精髓之处。

——德莱塞思想是最危险的东西,它能占有一个人,到支配他的地步;它不仅能够,而且确实驱使一个人走向毁灭。

善行与报酬

对于善的生活还求什么报酬呢?在我们行善时所体会到的喜悦中我们已经获得报酬了。

为别人做好事,其实就是对自己做了最大的好事——但这指的并不是报酬问题,而是行善所带给人的极大喜悦。

——塞尼加去求行善的报酬,正好抵消行善的作用与力量。

有些人对别人行好事的时候,便期待别人对自己的报酬或感谢。有些人虽不指望报酬或感谢,但仍然忘不了自己的所为,仍然觉得自己对某人行善便是加恩于对方,但行善不应该是为了这些目的。行善者不求任何报酬,行善只是像树木结果子,有人享受便十分满意,如此所行的善才是真正的善。

——奥里欧斯行善者不求任何报酬,行善只是像树木结果子,有人享受便十分满意,如此所行的善才是真正的善。

盲目乐观的众生

原来有一些人的某一些性格,来也不解所以然,去也不知是何故。

人生,当这种人还能忍受的时候,便是一块奇异的国土,一件无限美好的东西,只要他们能够怀着惊异的心情漂泊到里面去,那就简直是天堂一般。他们睁开了眼睛,便看见一个舒适而完美的世界,树呀,花呀,有声音的世界,也有色彩的世界。这些,就是他们国家的宝贵遗产。倘若没有人对于这些东西声明是“我的”,他们就会喜气洋洋地漂泊向前,口中唱的歌儿是全地球的人都有一天希望听到的。这就是善良之歌。

——德莱塞人生,当这种人还能忍受的时候,便是一块奇异的国土,一件无限美好的东西,只要他们能够怀着惊异的心情漂泊到里面去,那就简直是天堂一般。

善恶来自人性

如果说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灾难,来自我们称之为自然的因素,那么最恶劣、最严重的灾难则来自于我们的邪恶行径。为此我们很难责怪上帝,因为我们假如不能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那就不能被称作是有责任感的动物。事实上,我们比动物有更多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我们能在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残暴和恶行。当今世纪的历史已经极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动物为食物而厮杀,仅此而已;我们却残杀同类。

苏格拉底认为邪恶来自无知。今天我们对此了解得更多一些。正如善来自性善,恶则来自性恶。我们的人性产生于我们的基因,环境和机会使之显现出来。

——伏尔泰因为我们假如不能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那就不能被称做是有责任的动物。

向善的人

我们感到自己受骗了,恶行本该得到报应,可罪人仍然顽固不化,我行我素,不曾受到审判。对他的谬论,在人与天使面前都没有听到精彩的辩驳。他会因此而逃脱法网吗?只要他心怀叵测,口出谎言,他就会渐渐从世上隐去。从某种意义上说,罪行总会昭彰于天下,尽管我们看不到这因果关系是人生的永恒。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说,正直必须以损失为代价。没有对美德的惩罚,也没有对智慧的惩罚,它们都是生命本身的扩展。行善时,我才真实地存在着;行善时,我赋予世界以新的意义。在被混沌和虚无吞没的沙漠上,我植上了林木,眼看着黑暗慢慢地弥漫到天的尽头。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爱、知识与美绝对是不为过的。灵魂不能容忍任何束缚。它总是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而不是悲观失望。

——爱默生没有对美德的惩罚,也没有对智慧的惩罚,它们都是生命本身的扩展。

可悲与可怜

金钱的贪求(这个毛病,目前我们大家都犯得很严重)和享受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他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拖入深渊。

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但贪求享受,更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

——朗吉弩斯如果一个人竟可怜到没有做过一件使他回忆起来对自己感到满意,而且觉得没有白活一生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而且,由于他意识不到什么德行最适合他的天性,因此,他只好一直做坏人,感到无穷的痛苦。

——卢梭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但贪求享受,更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

社会属性

可怜的是不能生产的人,在世界上孤零零的,流离失败,眼看着枯萎憔悴的肉体与内心的黑暗,从来没有冒出过一丛生命的火焰!可怜的是自知不能生产的灵魂,不能像开满了春花的树一般满载着生命与爱情!社会尽管给他光荣与幸福,也只是点缀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罗曼·罗兰普通男女都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恶意,有的是专门针对特定敌手的敌意,也有的是不针对个人的一般性的幸灾乐祸。这种恶意习惯上都用娓娓动听的言辞遮饰着;而因袭的道德就有一顶是掩护恶意的斗篷。如果道德家们要达到改善我们行动的目的,就必须应付这一问题。

——罗素普通男女都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恶意,有的是专门针对特定敌手的敌意,也有的是不针对个人的一般性的幸灾乐祸。

自己的良心

良心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获得它也不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相反,对于每一个有道德的人来说,在他的内心中原先就有良心的存在。因此有良心这就等于说有一种尽义务的责任。因为良心是实践理性,在任何情况下,它出现于人的面前,作为开释和谴责的责任。因此良心不涉及客体,而只同主体有关。这样,当人们说“这个人没有良心”,这是说他没有注意良心的命令。因为如果他真的没有良心,那他就不能因按照义务而做事情为自己大增面子,也不能因违背义务而受到责备,因此他也就不能想到有一种良心的责任感的存在。

——康德对于每一个有道德的人来说,在他的内心中原先就有良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