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傅,一路走好
2005年春节雨雪连连,气候寒冷。大概是元宵节边,邻近居住的杨师傅去世了。以他84岁的高龄,为他勤劳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杨师傅走了,我倏然有失,心里突然空落落的,不禁生出一种暗暗的伤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抑或是别的什么?
我是2000年移居到东郊稻香村的,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熟悉的人中第一个接触的便是杨师傅。那是我为自己盖点蜗居时请他为我守料。他对人负责,做事认真,尤其乐于助人。记得有一车鹅卵石放在路边需要腾出来必须挪位。我虽不吝啬自己的力气,奈何只有单薄的躯体加上长期在机关工作很少从事体力劳动,颇感力不从心。见此,杨师傅坚持要助我一臂之力,他年近八旬,叫我如何担当?然任你如何坚持也无济于事,他总是一句话:“不碍事。”孤军受困,援军天降,顿觉勇气倍增。一天下来,一堆卵石搬走了!这是我接触老人感触最深的第一件事。
时间久了才知道杨师傅从20世纪50年代就是乐华锰矿的井下工人,由于工作、思想表现优秀,光荣地入了党,经常受到褒奖。他工作之余不辞辛苦开荒种地,每年都要收获不少红薯、花生、芝麻、油菜籽以及大量的蔬菜,一人工资加上辛勤耕作养育六七个子女成人。
在稻香村的退休老人中,杨师傅的勤劳是首屈一指的,他种的油菜秆粗叶翠,黄花开成一片,招来许多蜜蜂采花酿蜜;四季菜蔬琳琅满目,硕果累累,除满足儿女几家食用以外,还有多余进入市场销售。他硬朗的身板和娴熟的耕种技巧都是我望尘莫及、相形见绌的,尤其是他与老伴相濡以沫的那份真情,令人羡慕:当阳光灼热时,一双小脚,古稀开外的老伴便送来了毛巾、草帽和茶水;突然刮风转凉时,送来了衣物;下雨则送来了斗笠或雨伞。偶而听到老夫妻的田头对话,虽算不上文雅,却透着深深的温馨和爱意。
闲时,杨师傅乐意和我聊上几句,多半是种菜之类,但也不妨谈点时政,其中可以窥视老人对国事的关心。
有一次杨师傅高兴地对我说,单位党支部来了通知,明天开党支部会,他要去参加。言词中流露出热爱组织、乐于其中的欣喜之情。
自从前年老伴去世,菜园里就很少看到杨师傅的身影,脸上也看不到以前常有的那份满足和惬意,慢慢地变消瘦了。去年听他家人说,老头子生病了(我认识他几年没见他生过病),不久,便听到他去世后儿女的哭声。
我敢说,如果不是他老伴去世,杨师傅肯定还要活上几年、十几年!孤雁寂寞,难以持久。
老人走了,走得使人蓦然感到一种失落,他虽然没有伟人和科学家的文治武功、骄人业绩,却有他的星光点点,朴素无华!
乐安河的变迁
我是在乐安河边小镇接渡出生长大的,与乐安河有着深厚的感情。
乐安河源自何处?从流向看,东面的邻县德兴、婺源地势高于乐平,乐平东面边界是戴村,乐安河水由德兴流向戴村再向西经鄱阳进鄱阳湖汇入长江。
因是吃乐安河水长大的,打孩提时起就知道乐安河是一条清澈的河、忙碌的河,养育我们的河!它一年中除六月的汛期有短暂的浑黄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清清的,尤其是盛夏与秋季,可说是清澈见底。河底的卵石晶莹剔透;垂挂的须草翠绿可爱;游弋的鱼虾追逐嬉闹,自由自在。比之现在公园里的鱼池或许要胜过好多倍,因为它是天然胜雕琢嘛!
盛夏的整个下午,乐安河便成了男娃娃的水中乐园了,小的一丝不挂,浪里白条,大点的也仅一条裤衩。仰泳,悠哉悠哉;蛙泳,你追我赶;扎猛子,扑通一声无影无踪,一会又突然钻出水面。无忧无愁,天真无邪,尽情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无价恩赐。十几岁的大男孩们比的是大手笔——横渡乐安河,要比出高低优劣,方显丈夫气概,仿佛是为长大后步入社会做铺垫!而当大人们迎着西沉的夕阳,站在凉爽的乐安河中,从头到脚舒心地洗涤掉一天的辛劳和疲惫,使人感到一身轻松精神焕发,可说是当今的高级浴池都无法比拟的。
说它是养育我们的河更是情理之中。20世纪70年代前谁不是吃乐安河的水用乐安河的水,热天掏一捧进口沁人心脾,洗衣捣被浆布浣纱。不只生活靠它,生产更依赖这天赐甘泉。乐安河自东到西贯穿乐平,两岸庄稼靠它滋润灌溉,加上乐平农民勤劳和聪明,因而培育出不少江西乃至响誉全国的优良品种:戴村洲上的芝麻秆如母指粗,芝麻粒大饱满;鸬鹚埠的白萝卜,单个重七八千克,肉嫩脆而甜,晒干的萝卜丝可当干粮,20世纪50年代初曾用作过志愿军的军需,支援过抗美援朝;镇桥蔡家的灯笼椒,个大肉厚味美,1959年曾送上庐山供开中央会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品尝,获得好评;沿河经济作物区的青靛是当时的绝好染料;还有南港、名口、流芳等上乐平沿河一带的茅蔗砂糖,成块状,可用纸包,起砂甜而不腻,是产妇补血的极上佳品;乐安河的虎山段出产的虎山鳊鱼和石斑鳜鱼是乐平的一大名贵特产,它是由虎山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构成的,因为虎山下的一大段河岸均为石壁,石壁上长满青苔,以青苔和小鱼为食的鳜鱼应运而生。鳜鱼生活于此长年阴凉且穿梭于石岩石洞之中较为隐蔽,于鳜鱼表皮长满石块状的斑文,十分好看。据专家检测,此鱼营养丰富,每500克中含蛋白质19克、脂肪0.850克、钾0.37克,可入药,性平补虚,能降低胆固醇。
由于乐安河的水质好,所以出产的鱼虾肥美。本人为接渡儒林杨家人。当地人世代以养鸬鹚咬鱼为生,因此人们却习惯地叫成鸬鹚杨家。对于缺少文墨者来说,谁会想到什么儒林翰墨之类。殊不知本村虽以渔为业,但书墨飘香、文风鼎盛,清代曾出过一位帝师,一次师生对话,学生为师傅家乡文风感动,遂赐名儒林王。夏秋两季为乐安河产鱼旺季,每到下午4—6点,渔排收工收获的各种活鱼堆满码头,形如小山,金光闪耀,人见人爱。其中尤以大鱼最为显眼,重约20—30千克一条,卖时需上案板剁成500到1000克的块状。炎热的夏天,有活鲜鱼佐餐,不愧是一大享受。历来史家称乐安河流域为鱼米之乡,恰如其分。类似的渔家还有鸬鹚埠、程家埠、徐家等。
此外,沿乐安河两岸20世纪60年代前盛产大量的青皮甘蔗,倚乐安河水路销往上海、南京、武汉、南昌等城市,极受欢迎。如今乐平的这两种特产均不见了踪迹,尤其是青靛已从染料中退出了历史舞台,仅国画中用此作为黛色画料,用量微微便无种植了。
改革开放前由于陆上交通的不发达,乐安河承载了乐平绝大部分土特产品和矿石、煤炭、石灰的运销,除稻米、棉花、甘蔗、青靛外,每年还有上百万吨的煤炭和石灰船运出埠。断言之,当年乐平的这些物产假如没有乐安河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便没有乐平工农业的发展,更没有上游之婺源、德兴大批竹木结筏顺流而下,经长江至各大码头;而外埠运进的南北杂货,沪宁京广百货布匹,才有乐平商贾之繁荣。那时繁忙的乐安河上夸张点说真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河岸边竹木排筏一片,船舶一字排去常常是几十上百艘蔚为壮观。沿河街市诸如戴村、南港、名口、流芳、众埠、鸬鹚、接渡、乐平县城的河街、张家桥、港口、寡妇桥、鸣山、魁堡、观丰等街市商铺栉次鳞比,生意兴隆。更让人无法忘怀的是县城及沿河村庄的端午节和接渡的五月十三,南岸余家的五月二十四龙舟竞赛。届时两岸人山人海欢腾雀跃、热闹非凡。
建国后到70年代中期,县航运公司有定期航班船可达乐平境内上下游之终点,每船可载客上百人,有坐位可饱览沿岸之风光,说到乐安河沿岸风景,确有几处看点,风景之中有故事,故事里面有风景。乐安河的上游河北在当今的鸬鹚镇境内,有一村名曰“龙亭”,传说是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中败下阵来,一路退到乐平鸬鹚埠的一个村庄歇脚。后朱成了明朝的洪武天子,于是这个村顿感荣耀无比,村名也就成了“龙亭”了。乐安河的虎山段不仅风景绝佳,而且千百年来盛传饶娥孝女的故事:虎山下的一个小村里有个饶姓人家,父女二人相依为命,父亲打鱼一天遭遇大风暴,不幸溺水身亡,女儿饶娥得讯后跑去河边悲伤得哭了三天三晚,感动天神,发动鱼虾龟鳖将饶娥父尸拱送上岸,而饶娥自己因伤心过度声嘶力竭而亡。因此后人便将饶氏父女落难之地呼之为“泪滩”,以示人们对这饶氏父女的怀念之意。泪滩有个双月景,每年的中秋之夜子时,乐安河泪滩段水中能看见两轮月亮,它因何而形成这奇特景观,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此景已存在了千百年了。在乐安河中段的接渡河边有座饶娥山,山上有座饶娥庙,笔者儿时经常去,山上满是大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大跃进那两年,庙宇连同树木一同为“大炼钢铁”作贡献而销声匿迹了。接渡康家程家村前有一片树林,相传混天造反时曾在此与清兵厮杀过一场。乐平县城紧倚乐安河,此处风景与古迹更有几处,城东的观音阁、观音泉、城西的西方寺等,惋惜的是这些均不复存在了,取代的是新建了几座公园,正在兴建的还有一些。
时光是永不停歇的奔跑勇士,国家建设更是一日千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游的德兴铜矿、铅锌矿和光学仪器厂先后建成投产,乐安河便遭灾遇难,从此成了他们巨大的蓄污池,各种尾矿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每逢汛期借天势汹涌而下。于是鱼虾几乎绝迹,农作物因河水污染而急剧退化,沿岸饮用河水的出现肝肿大,青年服兵役体检因此不合格……真正的是贻害大气,贻害当代祸及子孙,更有甚者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居然将乐安河作为一座露天矿,掏金挖沙反复地穷折腾,使得本已气息奄奄的乐安河雪上加霜千疮百孔。眼前的乐安河上中游是面目全非不堪入目。
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洪水泛滥,国家花钱修建乐北联圩几十公里,将沿河北岸几十公里的沿岸大小树木连根挖光,以前的遮天蔽日变成了现在的光秃秃的水泥堤。但愿是好心办好事,谁胜谁劣,历史会自有定论。
时间是历史见证者。过去的乐安河和现在的乐安河都会在人们的脑海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它的运输功能虽由陆上运输所代替,但它的生态功能却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我们都要爱护、保护自己的母亲河,尽快让它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愿山峦重绿,碧水长流。
追昔抚今话接渡
接渡,这个普通的江南小镇有着许多值得人们记忆和怀念的地方,是因为如今的接渡和往昔的接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点文字记载,昔日接渡模样就无从查考了。
我1938年出生于接渡,1955年到县城工作,对接渡还有一鳞半爪的印象。
接渡位于乐平市区东去五公里,南面背倚乐安河,合面街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000米左右,青石铺街路面;北面街后有几十户农家,两口东西对称的池塘,池塘后北面是一所完全小学。全街约300-400户、人口1000余,街东去三华里为临水严洲村,俗名江南洲,西去两华里为柑树程家,紧邻是以养鸬鹚咬鱼为业的儒林杨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接渡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南面为东西走向的乐安河,两岸树木葱笼,河水碧透,清彻见底,河卵石晶莹如玉,水中垂挂的条条须草像绿丝带,鱼虾游弋穿梭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河面船帆林立,排筏整齐顺水西去,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货运船舶繁忙有序,一派经济发展、物流顺畅的好景象显示着国运昌盛、物阜民丰的好世道。
接渡镇东北方二里许有座饶娥山,有座饶娥庙。此山树木高大、茂盛,传说此庙是为纪念饶娥而建,常年香火不断。山下有条大溪流,名杨皮坑,宛延曲折,长年溪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