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思不解的地理谜团(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2989200000001

第1章 楼兰古城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了寻找他失踪的斧子而在罗布泊北发现了楼兰古城,他为楼兰古城的宏伟和完整而惊讶。于是他向世人宣布这是“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轰动了全世界。从此100多年来,楼兰古城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所向往的地方。楼兰古墓、楼兰彩棺、楼兰美女,不断重见天日的发掘并没有消除人们的疑惑,相反却使得楼兰古城的神秘色彩更加浓厚。人们针对各种发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中外学者一致认为,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古楼兰国的历史遗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研究中亚的古代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之后,大批考古学家进入这座神秘的古城。这些考古学家在楼兰古城和罗布泊地区发掘出大量震惊世界的文物。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在这些发现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据专家考证,这份手抄字纸,仅仅比蔡伦发明纸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同时出土的汉锦,做工相当精致,花纹清楚、色彩绚丽。另一重大发现是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李柏文书”。这些考古学家根据他们的发掘研究,撰写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楼兰古城的文章,他们一直称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

1927年,中国科学家开始了对楼兰古城的考察。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多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他们在楼兰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

新中国的科学家更加关注楼兰古城的考古发掘。他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NHK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片《丝绸之路》。他们组织队伍先后数次深入罗布泊地区,又一次发现了珍贵的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文书(包括少量的怯卢文)及大量的古钱、毛织物、丝织品、皮革制品、漆器等珍贵文物。更可贵的是他们勘测绘制了楼兰古城地形图。经精确测量,判定古楼兰城位于东经89度55分,北纬40度30分。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

2000年前,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有着极其繁盛的商业活动,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这里还有着灿烂的文化和精巧的手工工艺。那么这个辉煌一时的古代商城为何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有学者认为,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7层的圆木。木桩南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由于“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

太阳墓

有学者认为战争是直接导致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塔里木南边的鄯善国,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

还有学者认为,楼兰古城的消失是由于罗布泊北移,楼兰城水源枯竭,树木枯死,曾经兴旺一时的楼兰古城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人们为了生存弃城而走,去寻找新的水源。由于失去了罗布泊水的滋养,狂风肆虐,沙土不断淤积,楼兰古城最终被沙土淹没。

学者们根据已经发掘的材料在进行着各种推断,但究竟极度辉煌的楼兰古城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谁也无法断然下结论。我们期待着考古工作者会有更多的发现,期待着他们早日为我们揭开楼兰古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