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思不解的地理谜团(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2989200000028

第28章 地中海古城

2000年6月,埃及和法国的一个联合水下科学考察队在地中海海底发现3处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迹。这3处古迹包括米努茨和希拉克留姆两大古城遗址,以及当年尼罗河流入地中海的7个入海口中最大的一个老河口。

据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加巴拉介绍,这3处古迹分布的方位在亚历山大城附近的地中海阿布吉尔湾以东的近海约6米深的海底。其中米努茨古城遗址位于距岸边约2千米的海底;再往东4千米,即距岸边约6千米处是希拉克留姆古城遗址;尼罗河老河口——卡努布河口的位置被埋在阿布吉尔湾的近海海底的地层里。

在米努茨500米宽、800米长的城郭范围内发现了几万根花岗岩打磨的石柱、石块,斯芬克斯雕像以及属于王室家族的头盖骨和一些神像。在希拉克留姆古城遗址,有巨大的石头建筑遗迹,例如几百根花岗岩石柱,高达4米的具有法老风格的国王雕像和大小不一的狮身人面像等。这两座古城遗址中发掘的早期文物分属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六王朝和第三十王朝。同时,还发现了公元后的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时期和伊斯兰时期的金币、器皿等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使用的石刻天象图。在卡努布老河口两侧的码头区,通过海底磁力探测仪发现了砖石结构的建筑、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该地区的经济富庶,民居和庙殿建筑已相当普及。此外,在亚历山大城于公元前3世纪建成之前,卡努布河汊曾是可通航的重要水道,卡努布河口是当年埃及进入地中海的主要出海口。

据指挥法国和埃及水下联合科学考察的法国专家法兰克·克德维介绍,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地区,自古就有显赫的文明奇迹。特别是在2000多年前,埃及临近地中海的三角洲地区曾流淌着尼罗河的7个分支,如今只剩下两汊,形同蛇信。在这次联合考察过程中,法国人使用水下磁力探测仪,对阿布吉尔海湾水下地层结构进行剖面分析,并对近海海底地貌进行了拼接和递进式的扫描。

当年,在卡努布河入海口周围,凝聚了古埃及新王国的繁荣景象,与米努茨和希拉克留姆连成一片,是地中海地区有名的三镇之城。从宗教意义上说,由于当时人们敬神,在卡努布有希拉比斯神庙,在米努茨有伊吉斯神庙,在希拉克留姆则以赫尔格尔神庙著称。由此更使此地商贾云集,朝拜游历者纷至沓来。在公元前450年,希腊学者希鲁杜特曾来埃及游历,他笔下记述的行程从卡努布开始,在那里他朝拜了希拉比斯神庙,又经希拉克留姆城到卡努布河口区的卡努布岛(现更名为“纳尔逊岛”)。公元前25年,希腊史学家斯特拉本对访埃之行有更详细的描述:从亚历山大出发东行,先到卡努布城,然后是米努茨和希拉克留姆,再过去则是卡努布河口和希拉克留姆河口……既然大量史料有如此真切的记载,那么这些显赫一时的城市和古迹怎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是2000多个春秋间的海平面上升造成的?还是地震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造成的?抑或各原因兼而有之?这一系列的问号,让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和史学家都想去解开这个谜团。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3年,埃及末代王朝的道颂亲王首次雇佣外来潜水员,在亚历山大近海海底寻找当年的历史遗迹,找到了米努茨古城的遗址,并绘制了海底城市遗址的地图。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埃及国事动荡,埃及王室面临着政变危机,未能继续这项科学考察和大规模发掘。但值得赞许的是,1943年,在对米努茨的初步探索中,找到了曾统治埃及并创建亚历山大城的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头盖骨。这个头盖骨现陈列在亚历山大希腊博物馆里。如果今后进一步的发掘能最终证实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就在米努茨城的遗址中,那就使世界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大难题有了定论。

到了1996年,正值世界水下科学探险走俏的年代,欧洲水下古迹研究所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签约,决定对埃及地中海近海的历史遗迹避行系统考察和发掘。

2000年,有意思的是,埃及前王室成员道颂亲王的孙子侯赛因先生出席了6月4日埃及有关方面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看到先人开创的业绩后继有人,抚今追昔,侯赛因百感交集。他说,他在儿时和家人常在盛夏暑热期间住在地中海海滨的宫殿里,并时常在海边捡到彩绘镶嵌石画的碎块,还听大人说海底有沉没的城市和宝藏。更令侯赛因难忘的是,当时有一个曾在地中海近海时常进行低空飞行训练的英国飞行员,非常肯定地告诉道颂亲王,说他在近海的海底看到了“海市蜃楼”,并建议进行水下科学探险。谁能料到这56年的依稀往事,竟然成了这次震惊世界的海底考古成就的开端。

令人惊异的是,地中海古城的消失一直没有文字记载,后人也没有提及。随着海底发掘的进一步深入,相信离揭开谜底的日子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