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匪夷所思的怪事(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0700000061

第61章 沉海巨舰的线索

1628年8月10日是斯德哥尔摩的大日子。以瑞典皇室姓氏命名的巨舰“瓦萨”号即将起航的消息传出后,全城到处都挤满热情的爱国群众。

这艘巨舰是国王迦斯塔瓦·艾道夫斯二世下令建造的,可容战士300人、水手133人,排水量约14000千吨。建造时把方圆40英亩森林的木材都用光了。这艘战舰3层甲板上配备铜炮64门。

现在这艘大战舰准备出海。那是下午4点钟,在岸上群众欢呼喝彩舰队礼炮致敬下,瓦萨号起锚,姿态美妙地轻轻驶出。

忽然祸从天降。港内一阵狂风突如其来,战舰向左舷倾斜。水手还未及移动大炮平衡船身,海水已从最下层甲板的方形炮门灌入。几分钟后,海水淹没了瓦萨号。生还者寥寥无几。

战舰沉后约300年,两条起初看来好像毫无意义的线索,使一位意志坚定而有毅力的年轻人在海底探险史上完成一次最伟大的工作。

安德斯·富兰赞20岁时候,有一次在瑞典西海岸外航行,看到被蛀虫钻穿的失事船只残骸漂浮起来。惯于波罗的海航行的富兰赞,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从未在波罗的海海上见过被蛀虫侵蚀得如此严重的木材。

经过一番研究,他才知波罗的海盐分不足,蛀虫无法繁衍。他因而推断,沉在波罗的海海底的瓦萨号战舰,可能还完整无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想打捞旧船的富兰赞,努力收集有关瓦萨号及其沉没地点的所有资料。他用铁钩和拖索搜遍港底,但寻获的只是些旧床架和各种废品。4年努力一无所得。不过,虽然他自己不知道,但事实上他已渐渐接近成功的边缘了。

1956年,他用海底采样器探测海港的海床时,触到一件东西。拖上来是一块古老的黑橡木。富兰赞晓得,在这一带水里,橡木要经过100年才变黑,那么他一定是找到一艘古船,也许就是瓦萨号吧。

打捞工作的第一阶段,是在淤泥下面掘沟,从趸船放下钢缆,穿过舰底兜住舰身,然后藉趸船的浮沉升降,把舰壳从淤泥中拔出来,拖上浅水中。这项工作足足费了2年时间。

下一步骤由潜水员关闭全部炮门,堵塞各处漏洞,最后于1961年4月24日用钢缆、趸船和一套液压起重装置把它拖上水面。

今天,瓦萨号仍陈设在斯德哥尔摩特别建造的博物馆内,不断用蒸汽及化学药品喷射,使木材不致变形。博物馆里并保存着当年海员的私人物品:钱箱、衣服、武器、器皿及钱币等。那是17世纪海员生活的绝好写照。

瓦萨号之重见天日,乃是海底探险及打捞沉船工作上一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