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令人费解的谜团(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0900000027

第27章 “三星堆”之谜

与玛雅文化和埃及金字塔一样沉浸于神秘谜团的,还有我国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早在1929年,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在住宅旁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在不经意间叩开了沉睡三四千年的三星堆文明的大门。随着大批珍稀文物出土,惊人之谜接踵而来:三星堆出土的数量可观模样不同寻常的青铜面具,造型几乎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几乎没有下巴颏。这种面具意味着什么?从何而来?属什么人种?在达到其最高峰时,三星堆文明又为何突然从成都平原消失?为人们留下一连串的谜团。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距成都40千米,面积达12平方千米,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燕道诚居住的“月亮湾”,位于三星堆遗址古蜀国内城的宫殿位置,正是当地所说“三星伴月”中的“月”;而“三星”指的是目前在1号、2号祭祀坑出土的三座土堆,“月”与“星”距离很近。三星堆青铜面具古遗址群距今约4800年到3000年前左右,它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已发现总面积达12平方千米的大型遗址群;已发掘出粮食容器、海贝、青铜雕像、玉石器群等珍贵文物。这里成为四川迄今为止发现的范围最大、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还是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中上千件国宝重器惊骇出世,使世界为之震惊。

70年来对于三星堆的系列考古发掘和不懈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巴蜀文化的考古学年代序列,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面貌、内涵和特征已基本确定。

在巴蜀民间,历来传说蚕丛是其始祖,经柏灌、鱼凫,再延续到后来有较多实物证据的杜宇、开明时期。但是,蚕丛及鱼凫这段历时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一直被认为是神话。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发现,彻底地证实了鱼凫族的存在,并初步找到了一些蚕丛氏和柏灌氏存在的线索。

考古材料反映出巴蜀文化的历史进程。在距今5000年左右到3700年以前,成都平原北部形成了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古代氏族部落群体。到距今4000年左右,三星堆人已形成了“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成为中国与黄河文明等并存的又一古代文明中心。在距今3000年左右,即商末周初时期,三星堆文化突然神秘地消失,给后世留下一片“茫然”,而巴蜀文化的中心则转移到成都地区。

三星堆考古专家们指出,三星堆遗址这个再现于世的“鱼凫”古国,为探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各地文明起源的具体形态、进程及相互关系,为整个社会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认识和新的资料,值得进一步大规模深入研究。

从发掘情况看,三星堆是一座无论规模、布局,还是建筑工艺都令人吃惊的古城。1985年初,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提出了三星堆可能是蜀国古都的推断。这一推论很快通过考古发掘得到证实。关于三星堆的神秘消失,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三星堆考古专家陈德安介绍说,从现有资料看,整个古城呈北窄南宽布局,东西宽2000米,南北宽2000米,面积约35平方千米,估计当时城内居住人口应在3万~5万之间。而城墙墙基宽40余米,顶部宽约20米,可容5辆桑塔纳轿车在城墙上并排行驶。他认为三星堆毁于一场大洪水。他认为当时的三星堆很像今天的成都,北邻鸭子河,马牧河由西而东贯穿全城。虽然由于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择水而居”的理念,成就了它的繁荣,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即1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2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3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4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5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6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7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道出了谜团长期无法破解的原因:主要是还没有发现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

三星堆文化之谜的破译究竟如何进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龙的传说之谜龙,实在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谜之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种描写,给永远也见不到龙的人们增加了更多神秘感。

关于龙的起源,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进行过考证。今天,人们最终得到了一种比较一致的结论: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许多种动物图腾的综合体。作为一种共同的观念和意识形态,龙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它浓缩着、沉积着原始社会晚期到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乃至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那么,龙究竟是什么图腾?或从哪几种图腾中产生的呢?

恐龙骨骼化石

有的考古学家认为,龙是一种对于爬行动物的原始宗教崇拜的延续和发展,最早的龙就是有角的蛇;有的学者指出,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蜥蜴,新石器时代一些陶器上有这种动物逼真的浮雕;还有的人则认为,龙身来源于蛇,龙首则来自马首和牛首;有的民族学家说,最早的龙应该是鳄鱼而不是蛇,传说时代的“豢龙”,就是古代人工驯养鳄鱼;更多的学者则同意闻一多先生早年的考据:龙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即所谓蛇身兽脚、马鬃毛、鬣尾、鹿角、狗爪、鱼鳞和须。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探索龙的起源提供了一些材料,其中主要有:河南濮阳仰韶文化层中蚌壳摆出的龙;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盘;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以前的龙纹陶片;内蒙古昭乌达盟傲汉旗大甸子商文化出土的龙纹彩陶盆;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等等。其中濮阳仰韶文化层中的蚌龙,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即产生于原始社会之末、夏王朝诞生之前。由此可见,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已确凿无疑。而今天人们所熟知的龙的形象,大体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在先秦时代,龙经历了无数次人为的装饰。根据考古发现,我们似乎有理由确认龙的主体是蛇。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蛇为图腾的原始氏族遍布黄河中下游流域和大江南北。蛇是中国古代最普遍的一种动物图腾,在许多遗址的陶器上都有描绘和刻画。

我们还看到,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盘古氏、女娲氏及三皇五帝,《山海经》中的共工、相柳、贰负,《竹书纪年》中属于伏羲氏系统的长龙氏、潜龙氏、屠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这一大群人首蛇身或披鳞长角的龙蛇,无不和古老的氏族部落图腾崇拜有密切联系。至汉代,大量画像石、画像砖和绢帛画上表现的伏羲女娲交尾图,有人认为是龙的起源的一种象征。实际上,至春秋时代,或至屈原在《天问》中最先描述女娲之前,龙的基本形象已经形成了。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可能继承了龙的某些传统,但并没有进一步丰富龙的形象。

迄今为止,关于龙的起源在学术界仍然有许多种意见。众说纷纭,既难统一,争论也不容易继续下去了。现在,人们都寄希望于田野考古新发现。因为,在没有文献记录的原始社会中,对某种传说中事物的验证唯有借助于考古发现来推断。所以我们说,龙的起源之谜也许将来能从氏族先民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难以破解的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