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血脉:河流与湖泊(地理知识知道点)
3005200000009

第9章 奔腾不息的江河(9)

塞纳河流域是法国重要经济区之一。这一经济区的特点是扬长避短,尊重传统,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种植业、采矿业和加工业都得到了发展。

塞纳河流过巴黎地区,就进入上诺曼底地区。这时,河谷逐渐变得宽广,马恩河在巴黎从东注入塞纳河,使水量更加丰富。两侧山坡更加开阔平缓,由于接近海洋,雨量充足,气候湿润,加上土质肥沃,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沿河两岸,牧场广布,牛群随处可见。

塞纳河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运输的要道。从巴黎开始,特别是从上诺曼底塞纳河上的鲁昂港开始,可以看到塞纳河上船来船往,一片繁忙的运输景象。塞纳河流过上诺曼底进入下诺曼底不远,就在勒阿弗尔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法国历史上不少著名的航海家,都是从这里启程,远航到非洲、美洲。塞纳河沿岸的港口众多,经过疏浚后的塞纳河,目前已能通行万吨级轮船,成为法国最重要的航道。

第聂伯河

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为504万平方千米。基辅以上为上游,流经森林地带。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流经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河谷宽,左岸古老阶地发育明显。第聂伯河扎波罗热以下为下游,流经黑海沿岸低地草原地带。主要径流形成于上游,以融雪水补给为主。春汛流量较大,夏季平水位,秋季有洪水,冬季封冻。干流及其支流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主要水运线。第聂伯河在乌克兰境内流经1090千米。在扎波罗热建的水电站是欧洲最大的水电站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人破坏,1947年重建。其他水库和水电站还有基辅、克列缅丘格、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等。普里皮亚季河以下可通行现代化大型船舶,主要货流是煤、矿石、矿物建筑材料、木材和粮食。

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自北向南曲折流经俄罗斯平原的中部,注入里海。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占东欧平原的1/3,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伏尔加河发源处海拔仅225米,入里海处低于海平面28米,总落差小,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是一条典型的平原型河流。

伏尔加河伏尔加河及其支流从北到南约跨15个纬度,流域内自然条件差别很大。上游气候湿润,径流量大,河网密布,有大小支流5万多条,其中卡马河(伏尔加河最大的支流)和奥卡河是主要支流。越往下游气候越干燥,河网越稀,从北纬50°到河口的800千米内,没有一条支流,形成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伏尔加河的水源主要是春季的融雪,雪水约占河流水量的55%。夏秋季雨水供给约占4%,地下水占41%,最大流量在春季,春汛显著。春季径流在全年的比重越往下游越大。

伏尔加河冬季结冰,封冻期上游较长,达140天;中下游较短,在90~100天之间,大体上从11月末开始封冻,到第二年4月开始解冻。封冻从上游开始,解冻从下游开始。

伏尔加河也是欧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秒流入里海的水量达8000立方米,平均每年有255亿立方米的水注入里海,在所有流入里海的总流量中占78%,对里海的水平衡起关键作用。

伏尔加河长度大,穿越不同地带,水力资源丰富。十月革命前,伏尔加河完全处于自然状态,河水深度仅16~25米,全河有许多浅滩和沙洲,通航不畅,干支流上丰富的水力资源基本上未加利用。十月革命后,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起对伏尔加河进行了大规模地整治和综合开发利用,按一级航道标准(最小保证水深24~3米,宽85~100米,弯曲半径600~1000米),进行全面渠化,先后在干支流上修建了14座大型水利枢纽,并建成了连接莫斯科的长达128千米的莫斯科运河,沟通顿河及波罗的海的长为101千米的伏尔加—顿河运河,以及长达361千米的伏尔加—波罗的海运河。到70年代中期,伏尔加河已建成同原苏联欧洲部分其他河网相连的、统一的深水内河航运系统,总长约6600千米。通过伏尔加河及其运河,可连接北部的白海、西部的波罗的海和南部的黑海、亚速海及里海,从而实现了五海通航,改善了内陆河的局限性,使莫斯科成为联通五海的大河港。它的主航线可通航5000吨级货轮和2~3万吨级的船队。1975年,伏尔加—卡马河流域内的内河货运量达20150万吨,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增长376倍,占苏联内河货运总量的2/3。

伏尔加河干支流上的14座大中型水利枢纽还承担着发电、城市和工业用水、农田灌溉及渔业等综合职能。80年代初,伏尔加河干流及卡马河上的11座梯级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1130万千瓦,其中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伏尔加格勒、古比雪夫、切博克萨雷、萨拉托夫、下卡马和沃特金斯克等6座,年平均发电量达393亿度。

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伏尔加河水滋润着沿岸数百万公顷肥沃的土地,养育着约8000万俄罗斯各族儿女,伏尔加河的中北部是俄罗斯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那深沉、深厚的伏尔加船夫曲,至今仍在人们的脑海中萦绕。马雅科夫斯基、普希金等许多俄罗斯著名诗人,都曾用美好的诗句来赞美她、歌颂她,称她为俄罗斯民族的母亲河。

现在,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为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知识点春汛

春季,气候转暖,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降临,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春汛尤以北方的河流最为明显,常常超过夏汛的规模。原来这些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很厚的积雪,并且这些地区春季暖气团活动频繁。因此,平原地区有些地方尽管积雪很深,却能在几天里就被暖气团消融得干干净净,融化的雪水流入河道,这是造成春汛泛滥的主要原因。

春汛在我国西部表现得也较为明显。西部的河流主要发源于山区,在山区冬天降下的积雪没有融化,到春天时这些积雪受太阳辐射而融化形成了内陆河一年中难得一见的汛期。中国内陆河大多流经干旱区,水量少。但是在春汛期间河水来得特别猛烈集中,也要进行抗洪,所以在沙漠地区发生洪水也不是天方夜谭。

顿河

顿河顿河是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大河。源起中俄罗斯丘陵东麓,东南流,后折向西南,注入亚速海的塔甘罗格湾,长1870千米,流域面积422万平方千米。上游从源头起到索斯纳河口止,流经森林草原带较狭窄不对称河谷后,河床展宽。中游从索斯纳河口起至伊洛夫利亚河汇流处止,有宽广的河漫滩。中游以下流经草原带,大部分河床为齐姆良水库所占据。大坝以下至河口段为下游,河床比降很小,水流缓慢。罗斯托夫以下为顿河三角洲,面积34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霍皮奥尔河、梅德韦季察河、北顿涅茨河等。河水补给主要靠雪水。春汛为高水位,秋冬水位最低,结冰期4~5个月。顿河流域是俄罗斯工农业发达地区。齐姆良水电站建成后,使干流同伏尔加河、列宁运河联结起来。主要河港有乔治乌—德治、列别江、卡拉奇、伏尔加顿斯克、罗斯托夫和亚速等。

鄂毕河

鄂毕河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俄罗斯也是世界著名长河。鄂毕河在当地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名字。奥斯蒂亚克人称为As,Yag,Kolta以及Yema,撒摩耶人称为Kolta或者Kuay,西伯利亚鞑靼人称为Omar或者Umar。

鄂毕河鄂毕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按流量是俄罗斯第三大河,仅次于叶尼塞河和勒拿河。鄂毕河是由卡通河与比亚河汇流而成,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伯利亚,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河长4315千米(从卡通河源头算起),流域面积299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内陆水系流域面积528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2300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43800立方米/秒,实测最小流量165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3850亿立方米。含沙量沿程呈递减趋势(160~40克/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5000万吨。从卡通河与比亚河汇口起至托木河口为上游,托木河口至额尔齐斯河口为中游,额尔齐斯河口至鄂毕湾为下游。

鄂毕河源有三说:一说以卡通河作为主源,这样鄂毕河长为4315千米;一说以额尔齐斯河源为源,这样鄂毕河全长为5410千米;一说从卡通河与比亚河汇口算起,长3650千米。

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比亚河和卡通河在阿尔泰边疆区的比斯克西南汇流形成鄂毕河。比亚河发源于捷列茨湖,卡通河则发源于别卢哈山的冰川。在到达北纬55°前,鄂毕河曲折向北或者向西流,然后向西北画出一个巨大的弧线,然后再向北,最终向东注入鄂毕湾。鄂毕湾是一个连接北冰洋喀拉海的上千千米长的狭长海湾。

鄂毕河流域的可航行河段总长度将近15000千米,经托博尔河,可以在秋明与叶卡捷琳堡—彼尔姆铁路相连,然后与俄罗斯腹心地带的卡马河与伏尔加河连接。鄂毕—额尔齐斯河组合水系的长度居亚洲第二位,大约为5410千米。最大的港口是额尔齐斯河上的鄂木斯克,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有运河与叶尼塞河相连。鄂毕河从巴尔瑙尔以南开始,每年11月初到第二年4月末都是冰封的,而距离河口160千米的萨列哈尔德以下,则从10月底到第二年6月初结冰。鄂毕河中段从1845年起有蒸汽船航行。鄂毕河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流域内有大小支流15万条以上。从左岸汇入的较大支流有:卡通河、佩夏纳亚河、阿努伊河、恰雷什河、阿列伊河、舍加尔卡河、恰亚河、帕拉别利河、瓦休甘河、大尤甘河、大萨雷姆河、额尔齐斯河、北索西瓦河、休奇亚河等;从右岸汇入的较大支流有:比亚河、丘梅什河、伊尼亚河、托木河、丘雷姆河、克季河、特姆河、瓦赫河、特罗姆约甘河、利亚明河、纳济姆河、卡济姆河、波卢伊河等。

勒拿河

勒拿河勒拿河位于东西伯利亚,全长4400千米,流域面积249万平方千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世界第十长河流。源出贝加尔山脉西坡,沿中西伯利亚高原东缘曲折北流,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从河源至维季姆河入口处为上游,维季姆河河口到阿尔丹河汇流处为中游,阿尔丹河河口以下为下游,入海处每年有约1200万吨悬移质泥沙和约4100万吨溶解物质淀积,形成俄罗斯境内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河水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水力资源丰富,约有4000万千瓦,支流上建有马马卡斯克和维柳伊斯克水电站等。干、支河流被广泛利用浮运木筏。乌斯季库特以下可通航。下游渔业发达,主产马克鲟鱼、西伯利亚白鱼、聂利马鱼、凹目白鱼、江鳕等。流域内森林、煤、天然气、铁、金、金刚石、云母、岩盐等资源丰富。主要河港与经济中心有基廉斯克、奥廖克明斯克、波克罗夫斯克、雅库茨克、桑加尔等。

马更些河

马更些河

马更些河是加拿大第一长河,全长4241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也是全球流经北极苔原地区的最大河流。发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麓,阿萨巴斯卡河向东北注入阿萨巴斯卡湖,出湖后与皮斯河汇合成奴河,往北注入大奴湖。从大奴湖流出后,始称马更些河,西北流入波弗特海。河东曾受第四纪大陆冰川影响,缺乏较大支流,但湖泊众多,多有水道与马更些河相连;河西有多条源于落基山脉的支流贯注。包括阿萨巴斯卡湖、大奴湖、大熊湖等,其中大熊湖是加拿大最大的湖泊。因地处高纬,气候严寒,河流冰冻期很长。流域内年降水量不足350毫米,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马更些河是联系偏远的加拿大北部与南部地区的重要航路,特别是在运送大熊湖、大奴湖一带镭、铀、铅、锌、金等矿产品方面起重要作用。

阿纳德尔河

阿纳德尔河位于俄罗斯马加丹州的楚科奇自治区,是远东地区东北部的最大河流。河流全长1150千米,流域面积191万平方千米。发源于阿纳德尔高原的中部地区。河流出河源区时,流向朝南,进入低地后河流转而朝东及东北向,最后流入白令海阿纳德尔湾的奥涅缅湾。距河口254千米附近的年平均流量大约是1000立方米/秒。

阿纳德尔河上游较大支流有麦奇基列瓦河、大彼列当河、小彼列当河、亚布隆河和耶里波尔河。中游较大支流有马英河与别拉亚河。下游较大的支流有塔纽列尔河、堪恰丹河、克拉斯尼纳河、勃尔沙亚河及沃耳乞亚河等。

马英河是阿纳德尔河的右岸支流,河长475千米,流域面积328万平方千米,发源于品仁纳山脉坡地上的马英湖,河流大部分是在宽阔的河谷中间往东北方向流。河流平均流量约为260立方米/秒。

塔纽列尔河是阿纳德尔河左岸支流,河长482千米,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千米,发源于佩库里涅伊山脉。上游为山区性河流,下游主要是沿着阿纳德尔低地流淌,并被分成一些河汊。在该河流域内有许多小型的湖泊(流域的湖泊率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