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心学全书
3008500000053

第53章 成就自我的关键

是时,夜霭已不知从何处升起,在周围弥漫开来,形成一片似虚似幻的氤氲。

王阳明说道:“这些美色、美声、美味、安逸之乐,都是常人所爱好的。它们强烈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一时的快乐,却是残害你的眼、耳、口、鼻、四肢的罪魁祸首,怎么会是为它们着想呢?

“如果是真正为眼、耳、口、鼻、四肢等着想时,便必须好好考虑它们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方才是符合于‘道’的。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你内在的心要起一个省察作用,要有一种定力,时时处处与道相合,如此才能实现眼、耳、口、鼻、四肢的真正功能,成就了‘真我’。

“现在你终日向外驰求,为名利、图安逸、贪享受,这些都是为了身体以外的事物。你如果真的为眼、耳、口、鼻、四肢着想,就必须克除那些不合于‘道’的言行举止,让你自己真正的本心起作用。

“真正的本心,便是那能使一个人产生视、听、言、动等行为的一种本原,也就是自然事物的一种本能规律,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本原,才能产生蕴含于万物之中的一种生生不息之机,先儒称之为‘仁’。这种生生不息之机,乃是一种造化万物的原动力,显现在目便会视,显现在耳便会听,显现在口便会说,显现在四肢便会动,这些都是天地自然的本能规律在起作用。

“因为‘天理’这种规律在主宰着人的全身,所以称之为‘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宇宙的本原规律,本来并没有不合于‘道’的东西存在,这个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自我。

“这个真正的自我,才是每个人身体的主宰。假若没有它,便没有身体的存在,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了。

“如果你真的是为那个身体的自己,也必须依靠这个真我,就需要经常涵养真我的本体。做到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唯恐对心之本体有一点儿损害。才有一毫不合于‘道’的念头萌动,便如刀割针刺一般,绝不能忍受,一定要把刀去掉,把针拔掉才行。这才是真正的为自己着想的心,如此方能克除私欲。”

这一番话,直听得萧惠冷汗直流,受到极大警醒。

王阳明认为,圣贤只是为己之学,人还有另一个自我,深藏在身心深处,不为常人所知,这就是“真正的自我”。只有真正为这个“真实的自我”着想,才能做到克己,也才能成就自己。

从某种角度来看,为“真实的自我”着想,其实就是为内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着想。

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想到的,却大多是眼前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观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为己之心”,心灵没有得到成长,它也就失去了本该具有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