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心学全书
3008500000071

第71章 履险如夷的智慧

自从校场较射后,王阳明凭着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法,震骇全场,亦赢得了京师官兵的敬重。

虽然如此,但张忠、许泰等人领着这数万人马驻扎在南昌城里,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还得想办法让他们尽快回去才行。

此时适逢冬至,王阳明便命居民祭奠在战乱中死难的人们。

几番大战过后,双方死伤惨重,平民百姓亦有不少人死于兵祸。

一时之间,满城遍闻哀号,哭声震野。

北军将士离家既久,听到满城哭声,无不流泪思归。张忠、许泰见势不可当,恐怕久则生变,皇上怪罪下来,谁都担当不起,不得已只好班师。

然而他们这一去,王阳明的处境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艰难了。

这时朱厚照已经到了南京。

张忠见到皇帝后,与纪功给事中祝续、御史章纶百般诋毁王阳明,经常说他以前就与宁王朱宸濠有勾结,以后肯定会谋反。

幸亏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张永,是一个良心尚存,富有正义感的人。

张永曾与王阳明见过面,深为其崇高的人格所折服,便时时在皇帝面前讲王阳明的好话,说他修养境界高,爱国爱民,是一个难得的忠臣。

这天,张忠又在朱厚照面前说:“王阳明必反,不信的话,试召他面见陛下,他心中有鬼,肯定不敢来。”

张忠如此说,是有他的道理的。

以前他与许泰屡次假传圣旨,召王阳明进京,以便使朱厚照怀疑他“无召而至,必有反心”。

但由于得到张永派人送来的密信,王阳明知是那些奸佞小人的阴谋,每次都没有去。

张忠以为王阳明这次也不会来,到时便可验证他的话属实了。

殊不知,张永这位在皇帝身边的“线人”,一得消息,马上令其幕僚飞马密报王阳明。

得知此次召见属实,远在南昌的王阳明不敢怠慢,立即动身前往南京觐见皇帝。

正德十五年正月,王阳明走到芜湖时,忽又接到皇帝的圣旨:由于事情有变,暂时不见他了。

朱厚照素以荒唐著称,对于这种朝令夕改的事,王阳明亦无可奈何。好在此处离九华山不远,无聊之余,索性纶巾便服,同医官陶野及当地的两位弟子江学曾、施宗道前往一游。

尽管十八年前曾游过九华山,然而此次故地重游,亦别有一番新的感受。

一行四人走在蒙蒙细雨之中,雾霭如烟,笼罩着盘旋迂回的山路,正如此行迷茫莫测的前途。

正行之间,雨势忽然大了起来,四人忙拐进山道旁的一座凉亭避雨。

江学曾抬头看了看乌云密布的天空,道:“翻过这道山梁,可能就快到那座古寺了。没想到这老天不作美,怎生是好?”

陶野精研岐黄之术,本是有志修道求仙之人,其性超脱豁达,便道:“不如这样吧,我们三人冒雨前去探探路,就请先生先在此处歇息一下如何?”

施宗道早就听说九华山有一座古寺风光旖旎,景致超凡,此次与先生同游,更为平生一大快事,闻听此言,亦大为赞同。

于是三人冒雨攀越,由于山道太滑,时而有人摔跤跌倒,他们却毫不在意,马上又爬起来,相互牵携,继续奋力往高处攀去。

目睹三人的背影,王阳明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与冀元亨雨中登栖霞寺的情景,心中一阵凄然,那时的自己亦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可是如今冀元亨蒙冤入狱,生死未卜,自己却爱莫能助,又是何等的悲哀!

一种无力感笼罩了他的内心。

不一会儿,陶野三人已登至山梁最高处,观望片刻,又折返回来。顾不上浑身湿透,喜笑颜开,言说那座古寺就在不远处,前面的山路已经很平坦了。

看到三人毫无所畏的坦然笑脸,王阳明觉得心情好了很多,此时乌云渐开,虽还有些细雨,却也无大碍。抬头观去,白雾如带缭绕山峰,奇岩怪石若隐若现,恍如仙境。

王阳明兴致勃发,带头走进烟雨朦胧中,心中浮现出苏东坡《定风波》的意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十多天内,王阳明再次遍游九华山诸峰。

在这段日子里,他还参高僧、访异人,晏坐修身,使自己的身心修养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晨曦初现,王阳明正心诚意,静静坐于东崖峰顶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

万山群峰,云雾缥缈,似有若无,一片静寂。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心中空明澄澈,没有了尘世俗念的缠绕,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无山川,无天地,无人我。

全部身心沉浸于这种虚灵、静谧的境界之中,一种中和恬淡的感觉从中超然而出,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一切矛盾、冲突,在这种境界中化解了,消融了。化为天空的一片云彩,融为山峰间的一缕雾霭。物我一体,万有皆无,无为而无不为……

在九华山东崖静坐的这些天里,王阳明似乎忘掉了外界的一切,不再理会人世的烦恼。

然而,正所谓“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王阳明尽管想忘却天下的一切纷争,但纵使在清幽如斯的九华山上,还有一个人在注意着他的一切行踪。

每当他在东崖岩石上静坐时,对面的一块岩石背后,总会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在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人,就是朱厚照派来暗中调查他的锦衣卫。

王阳明也许没有想到,他于无聊之余,在东崖静坐的举动,竟然成功地为他化解了一场世间的纷争。

朱厚照听密探回报,王阳明遁入九华山后,喜与高僧交往,日事静坐,且有居山修身讲学之志。

他对张忠、许泰等人整天无事生非、诽谤诬陷他人的行为非常不满,说:“王阳明乃学道之人也,召之即来,怎么可能有谋反之心?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

遂派人至九华山,令王阳明马上返回南昌,安下心来继续当他的江西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