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从故事中学会诚实守信(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3009400000027

第27章 诚律己身襟怀坦白(5)

有一次,詹天佑听说自己一个在铁路上做事的侄儿占用了公款,非常生气。偏俯有人看在他的面子上,想把事情包庇下来,詹天佑更加怒不可遏,立刻派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找主办的官员,一定要公事公办,不许徇私枉法。结果,这个侄儿被关押了几个月,直到把亏空的公款全部还上,才得到释放。

彭德怀改诗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彭德怀元帅一生不仅功勋卓著,而且素以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在人们心目中享有极大的声誉,有很多故事被广为传播,其中,实事求是改诗句的故事,曾在红军中传为美谈。

那是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吴起镇时,敌人骑兵十个团在后面紧紧追了上来。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毛主席指示彭德怀,一定要打退敌人的追击,绝不能让追兵进入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召集高级将领反复研究了敌我态势,战术上做了周密的布置。在彭德怀的亲自指挥下,在民兵的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的追击,保卫了革命根据地。

党中央、毛主席十分高兴,为了表扬彭德怀这一功劳,毛主席亲笔题了一首诗,叫卫兵骑马连夜送给彭德怀。

彭德怀听说毛主席派人送信来,立刻到指挥部门口接信。打开一看,是一首给自己的六言诗,诗是这样写的:“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披衣起床,在院子里踱来踱去,陷入沉思,他想:毛主席对我的评价太高了。这次击退敌人骑兵的猖狂追击,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英明指示,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如果没有红军各位高级将领的周密研究,互相配合,要取得胜利也是不可能的;还有红军战士的英勇杀敌,顽强战斗,老百姓和民兵的大力支持,这都是取得胜利的因素。所有这些,应该大写特写,为什么说是“惟我彭大将军”呢?不,不是呀!

彭德怀想到这里,右手往左手上一打,自言自语地说:“彭德怀呀、彭德怀,可不能骄傲呀!我要领导全军团指战员,好好总结这次打仗的经验,叫大家要防止骄傲情绪!”

于是,他拿起笔,把毛主席那首诗的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

改完后,他把诗装进信封里,这才开始睡觉。第二天早上派警卫员将原诗退还给毛主席。

毛主席接过原诗一看,想了想,赞叹地说:“彭德怀是个老实人,不居功,好,改得好!”

一首诗,虽然只改了三个字,却说明了彭德怀这位伟大革命家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实事求是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瞿秋白的自知之明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班固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瞿秋白29岁时,就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他的文章写得十分漂亮,很有激情。他口才流利,讲话富有鼓动性,不用讲稿,一讲就是3个小时。他喜欢讲真话,对自己的缺点有自知之明,从不掩盖错误。

在上海时,瞿秋白经常拜访鲁迅先生,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讨论写文章。鲁迅常常称赞瞿秋白文章写得好,表示要向他学习。而瞿秋白则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使鲁迅感到惊讶!

瞿秋白诚实地和鲁迅说:“搞农民运动,我不如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彭湃;搞工人运动,我不如广东的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运动,我不如湖南的贺龙、广东的**。他们才是专家,是共产党的栋梁,我只不过是一个书生罢了。”

瞿秋白敢于在人们面前讲自己的不足,让他的一个同学知道了,那个同学对他说:“你现在是共产党的负责人了,谦虚也不能这样过分,今后谁听你的指挥呢?”

瞿秋白听后,对这个同学说:“你知道共产党最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实事求是。我在农运、工运、军事等方面确实是比不上他们呀。如果违背了这一点,说我是一个完人,那反而让大家不信任我了。”

“你能写一手好文章呀。”同学辩解地说。

“会写好文章,不能说我什么都会,这恰恰说明我是一个书生,还有书生气……”瞿秋白严厉地解剖自己。

在一次报告会上,瞿秋白给学员讲完课,走下来时,学员们围住他,都说他讲马克思主义清楚明白透彻。这时,有一个友人也笑嘻嘻地走到他面前,说:“你在上面讲,我在台下听,你讲的报告很好。我觉得你在宣传马列主义方面,还是很有权威的。”

瞿秋白停住脚步,看了友人一眼,又看了看大家,想了想说:“说到宣传马列主义,我比***、陈独秀等差远了。早在五四时期,他们就大声疾呼地宣传改造中国,必须采取马列主义,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搞无产阶级专政,而我,当时还没有真正接受马列主义呢!”说完,头也不回地朝前走去。

瞿秋白不说假话,敢于在别人面前解剖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襟怀坦白、忠诚老实的高贵品质,堪称实践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早期楷模。刘琦“绝情”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

——《人生珍言录》

刘琦是一位特级残疾军人。为抢救烈火中的小女孩,大火烧掉了他的耳朵、鼻子、嘴唇和头发……从此刘琦的身躯留下了严重的残疾,然而,身残志坚的刘琦并没有就此向命运屈眼,他从严酩的现实中重新奋起,顽强拼搏。硬是用残臂缚着墨笔,用鼻尖贴着纸面,不屈地从事文学创作,颤颤抖抖地写出了一个个字,一篇篇文章,至今,他已奉献给人们80多篇共60多万字的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被人们誉为“保尔式的钢铁战士”。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谁不追求生活的甘甜,又有谁不憧憬美好的爱情,而刘琦在自己的生活中,却演出了一段“绝情”的故事。

原来刘琦在入伍前曾和一位姑娘相爱了5年。姑娘对刘琦爱得那么甜美,爱得那么痴情。刘琦负伤时,姑娘正在合肥,接到电报。她日夜兼程赶到兰州,守护刘琦6个月。她不怕脏,不嫌丑,照顾他,安慰他,此时此刻,刘琦多么需要心爱的姑娘呀!爱,是对抗死亡的特效药剂!

可是,刘琦终于始而痛苦继而心安地作出抉择。他对姑娘说:“我对不起你!我要是过去的刘琦,咱们就永远相爱,可是现在的刘琦已经是身残容毁,决不能牵累你一辈子,不能让你为我做出牺牲。你应该去另觅知音。”

姑娘哭着说:“不,我离不开你!”

为了姑娘的前途和幸福,刘琦故意对她冷淡,甚至粗暴地骂她,赶她。

姑娘的心里是痛苦的,然而她也深深地懂得这位“钢铁战士”的苦心,临别前,刘琦依然心情平静地劝她不要和他通信,感情上不要藕断丝连,尽快地把他从记忆中抹掉。

姑娘沉默了许久,嘟哝道:“我买件纪念品留在你身边吧!”

刘琦却坚持说:“不,作为朋友,你已尽了最大努力,你远离我,我内心才能平衡。”

姑娘走了,带着沉重的脚步走了,回到安徽后,姑娘一连给刘琦写了三封信,还寄来了一台录音机,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姑娘啊!刘琦几十天不言不语,他强忍着悲痛,没有给她回信。刘琦是一个“绝情”的人,因为他不希望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刘琦又是个高尚的人,因为他心里追求一个更高的目标。邓增其认错威与信并行,徳与法相济。

——苏轼

邓增其,原是河北省武安市贺赵小学五年级学生。1986年1月8日在扑灭山火的搏斗中被烧伤,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河北省教委、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他“舍身护林小英雄”称号;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社联合授予他“中国好少年”光荣奖。生前,邓增其就以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艰苦朴素、诚实勇敢的突出表现,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有一次,增其的母亲去给住在邻村的姐姐“做满月”。增其想念姐姐,也跟着去了。

到了姐姐家,正赶上村里请来戏班子唱大戏。对于山区里的孩子来说,能看一场戏或电影可不容易,何况增其又非常喜欢看戏呢!于是,增其就在姐姐家住下了。

两天半后,增其回到学校,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问:“这两天你怎么没有来上课?”

“我……我……”增其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

“到底怎么啦?”

“俺爹、俺娘全去我姐家了,家里没人做饭。”增其怕说出实情被老师批评,就吞吞吐吐地撒了个谎。“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听见了吗?”老师说了几句,让他走了。

增其从办公室出来,松了一口气儿,庆幸自己看戏的事儿没被老师发现。可他又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对:作为一个红领巾,应该诚实,说谎是可耻的。他想向老师承认错误,但又始终鼓不起勇气。一连二三天,增其总感到不安,处于矛盾之中。“算了吧,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就行了。”有时这种心理占了上风。“有了错误不承认,这是错上加错。”有时,这种心理又占上风,最后,他还是勇敢地敲开了老师办公室的门。

“老师,俺说谎了,上次我爹没去俺姐家,俺跟俺娘去了我姐家,俺是因为看戏才没到校上课……”增其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

老师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和蔼地说:“做人办事应该诚实,你这样做就对了,犯错误不要紧,只要能承认并且改正就行。”

在班里,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增其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直到这时,邓增其才真正感到浑身轻松。傅显忠对人民忠诚谓为信然。

——《三国志·诸葛亮传》

傅显忠是河北省玉田县三里电村的一位基层干部。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入党,1990年5月26日病死。

傅显忠不居功、不自傲,凭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实践了自己一生做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诺言。

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50年代,他拿着纸糊的喇叭;60年代,他拿着铁皮喇叭;70年代,他开始对着麦克风,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他常说:“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搞宣传。”每天早晨6点,他就播天气预报,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接着就是表扬村里的好人好事.批评歪风邪气。在他管的广播和黑板报里有党的建设,有经济建设,有移风易俗,有群众生活。麦收时他讲防火,入冬他讲防煤气中毒,冬闲时他提醒村民不要赌博,逢红白喜事他让大伙抵制旧风俗。

I987年,傅显忠的健康大不如前了。他拄着拐棍,拖着残腿,一步挪三寸,可他还是一站一挪地去写黑板报。每写几分钟,站在凳子上,腿酸疼得站不住,只好下来歇歇。这一上一下,不知要摔多少次。1988年“三八”前夕,他出庆祝妇女节的黑板报,又从凳子上摔下来。侄孙子心疼地劝他别干了,辞去这差事享几天清福。傅显忠说:“傻小子,你知道啥,三爷是党的宣传员,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坚持宣传啊!”

1990年4月,身患重感冒的傅显忠一天吃不下几口饭,可他还是坚持搞宣传,书写爱国卫生宣传月的标语。一字一字,手在颤抖,30条标语400多字,他硬是抱病写了一白天又一个晚上。标语写完了,他也躺倒了,再也没有起来。一个月后,他就和终生热爱的宣传事业永别了。弥留之际,他把侄子、侄女叫到床前。

“三叔是党的人,一辈子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我手头只有5元7角4分钱,要交最后一次党费。你们怨三叔不?”

大侄子傅永听到这儿,再也忍不住哭声,抽泣着说:“三叔,快别说了,您老留下的比啥都宝贵,您让我们晚辈觉得光荣,走到那儿都能挺着胸脯走路啊。”

傅显忠在人前人后常讲,做一个诚实而有觉悟人的道理,并说到做到,被人们称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1969年以前,他担任队里的会计,后来又转为保管。一会儿管钱,一会儿管物,可说是有实权的人。可老人家去世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全部财产是一床破被褥、几件旧衣裳、一床旧毛毡、一件旧羊皮袄,一尊老花镜、一副毛主席瓷像、两个纸箱、三个麻袋,麻袋里装的尽是他写的广播稿和村里的旧账本、旧报纸。

他住在村委会,来人去客都由他接待。修农机具的、演电影的、搞喷灌的,人来人往。每次招待客饭,他从不作陪。他爱吸烟,但从不吸招待客人的烟。他每天都把招待客人剩下的烟锁起来,下次再用。

队里实行工分制,大家给他定了每天8分。他知道后执意不肯,给自己定了最低分——4分;后来实行干部补贴工资制,他每月只拿个27元的最低标准。1985年,县里奖给村里一笔奖金。分完后还剩11元,经大家讨论后同意给他。他知道自己“抗议”也无效,只好存下了。直到临终前,特意向后任会计交代说:“这11元钱是集体的,不是我的,一定把它冲回到集体的账上去!”

人们在怀念这位老人时,心中无不怀着深深敬意。华盛顿诚实认错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颜之推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首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华盛顿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做个诚实的孩子。

一天中午,华盛顿的爸爸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精致的小斧子。爸爸随手将斧子放在门边,就去做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