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从故事中学会诚实守信(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3009400000007

第7章 诚实待人童叟无欺(7)

当门德尔松刚刚演奏完《伊塔尔兹》一曲,维多利亚女皇便不禁连声称赞这支曲子作得好,并说:“单凭你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音乐天才!”参加招待会的其他人更是赞不绝口。听到这赞扬声,门德尔松不但没有高兴,脸反而一下子红到耳根,急忙说道:“不,不,不,这支钢琴曲不是我作的。”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说是太谦虚了。但是,门德尔松却认真地向女王和在场的人们解释道:“这支曲子真的不是我写的,而是我妹妹劳妮亚的作品。”

原来,门德尔松出生在德国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那时像海涅、威柏、洪美尔这样的名人,都是他家的常客。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和妹妹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使他和妹妹劳妮亚都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妹妹劳妮亚天资聪慧,因而也成了一个出色的作曲家。只是由于不便用女子的名字,所以妹妹才用了门德尔松的名字。

虽然别人并不知道,可是诚实的门德尔松却不欺世盗名,在众人面前公布了这支曲子的真正作者。

林肯售货不欺客

人生中最困难的是不说谎而生活,同时不要相信自己本身的谎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亚伯拉罕·林肯是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由于他聪明好学,待人诚实,所以他的家乡纽萨勒姆镇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他“诚实的阿伯”。

林肯曾在镇上的一个商店当小伙计。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太太,她头发花白,脊背伛偻,拄着拐杖,微微地喘着气。见她一只手扶着商店门边,一只手摩挲着昏花的眼睛,林肯急忙迎上前去,搀扶着老太太说:“老奶奶,您需要什么我来给您拿,您先坐这儿休息休息。”

老太太说:“我想买一些针线和肥皂。”林肯耐心地帮助老太太挑选完她要买的东西,又扶她出了店门。

过了一会儿,林肯忽然发现少找了老太太5分钱。这可把他急坏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出门追赶那位老太太。他追呀,找呀,脚都跑疼了,才找着那位老太太。他气喘吁吁地说:“老奶奶,真对不起,刚才我少找了您5分钱。”老太太接过这5分钱,感动地说:“就5分钱,让你跑了这么远的路,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又有一次,一位非常熟悉的顾客买东西多付了一个小银币。晚上他关上店门,涉过小溪,穿过草地,步行几英里,把钱送还给那个顾客。

在镇上,林肯还当过邮递员、邮政所所长。一次,邮局里有一笔汇款,很久没人领取。当邮政总局稽查员核查这笔账时,林肯拿出了一只旧袜子,从中倒出很多小钱币,人们一数,分文不少。林肯这种诚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使稽查员深受感动。

后来,林肯当上了美国第16任总统,他诚实待人的品质,至今仍留在美国人民的记忆之中。

柴可夫斯基诚待对立派

什么是谎言?不过是真实的伪装。

——拜伦

1886年,莫斯科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音乐会,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将登台献艺。剧场里人们都欣喜地议论着,等待着欣赏他那充满活力的迷人旋律——《司令官舞曲》;而与他同台演出的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他的曲目是《塞尔维亚幻想曲》。

一个小伙子议论道:“柴可夫斯基是鲁宾斯坦的得意门生。鲁宾斯坦曾经直言不讳地取笑过‘强力集团’在音乐上的民族主义。”

一位留着长长胡须的绅士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可是‘强力集团’的重要人物!他们是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

一位小姐压低声音:“我真难以想象:这样两个对立派的重要人物同台演出会出现什么场面!”

演出开始了,首先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演奏《塞尔维亚幻想曲》。这时人们不时地看看柴可夫斯基,想知道他有什么反应。只见他非常认真地倾听着,不时流露出赞赏的神情。在他身旁的一位年轻人问:“您喜欢吗?”

“我很欣赏这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柴可夫斯基回答。

同样,当柴可夫斯基演奏《司令官舞曲》终了时,人们也听到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说:“我很喜欢!”

音乐使两位音乐家彼此了解,相互尊重。但音乐会结束之后不久,有一家杂志在对这场音乐会发表评论时,竟把所有美丽动听的词汇都用来赞美柴可夫斯基,而对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则评头论足,大加挑剔,说他的乐曲“毫无生命、毫无色彩”。

柴可夫斯基看到这不公平的评论后,非常气愤,立即写了一篇题为《暴怒的答辩》的文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文章发表后,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引起了很大反响。

柴可夫斯基这种不囿流派,尊重艺术的诚实行为成为音乐史上的美谈,一直流传至今。高尔基实事求是评托翁无论怎样蠢的人都会讲真话,要把谎说的巧妙,没有相当的头脑就不可能。

——勃特勒

托尔斯泰是俄国久负盛名的大文豪,高尔基十分尊敬他,尊称他为“俄国神”。

年轻的高尔基很希望有朝一日能结识这位文学泰斗,以便有机会向他请教。1900年1月16日,年仅32岁的高尔基终于见到了托翁。他欣喜异常,从此经常向托尔斯泰请教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这个初露头角的年轻文学家由此与托翁开始了十年非同寻常的交往。

托尔斯泰在1863至1899年间,先后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几部长篇小说,这些鸿篇巨制在俄国和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出现一批狂热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徒。这些人对托尔斯泰崇拜得五体投地,似乎托尔斯泰的作品已经完美无缺,他的任何观点都是正确的。

高尔基自结识托翁之后,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师长,托尔斯泰的文学造诣也深刻地影响着高尔基。在1901年的一段时间里,高尔基常到在克里米亚半岛养病的托尔斯泰那里切磋文学问题。高尔基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向托翁请教,托翁不仅认真给予评点,而且称他是一位“献身于人民的真正的人”。当高尔基因发表《海燕》、《鹰之歌》等反映革命情绪的诗歌而被沙皇逮捕时,托尔斯泰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四处活动,抗议沙皇政府的暴行,并力保高尔基出狱。高尔基对托翁给予的关怀与帮助十分感激。

尽管高尔基很尊敬也很感激托翁,而且自己又身处逆境,但他并未在“托尔斯泰主义”的狂潮中人云亦云,胡乱吹捧。

高尔基实事求是地评价托翁,认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非常朴素和深刻的”,说他“是一个完整的交响乐队,不过这个乐队并不是所有的喇叭都吹得和谐悦耳”。他崇敬托翁,但并不迷信这位“俄国神”。

对于托翁的政治主张他更是坚决反对。托尔斯泰一向反对暴力革命,认为政治斗争只能阻碍“真正的进步”,消灭世界上所有邪恶的唯一办法“就是单个人内心的宗教道德的完美”。高尔基出生于木工家庭,曾流浪俄国各地,对沙皇的残暴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深有体会。1905年他和列宁会面后,又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与贵族出身的托翁很不相同,他坚决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沙皇。高尔基并不因与托翁的私人友情,就对他错误的观点表示容忍。他毅然写信严厉批评自己所崇敬的老师:“您关于俄国目前的事件向世界所说的那些话,激起我站出来反驳您。”

1905年高尔基发表了一首诗,更表明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人们常把太阳比作真理,我却在太阳下看到了黑斑,虽然真理有时也被黑点污染,我对它却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