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太空生活全接触(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3009800000010

第10章 参观载人飞船

能够保障宇航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称宇宙飞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质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而且不能重复使用。196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飞船,后来又发射了“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美国也相继发射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等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具有多种用途,主要有: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各种载人航天技术,如轨道交会和对接、宇航员出舱进入太空等;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为航天站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利用各种遥感设备进行对地球的观测;进行空间探测和天文观测;进行登月飞行或行星际飞行。

载人飞船一般由乘员返回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而登月飞船还具有登月舱。为了保证人员能进入太空和安全返回地面,载人飞船有以下主要分系统:结构系统、姿态控制系统、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电源系统、返回着陆系统、生命保障系统、仪表照明系统、应急救生系统。

参观宇航员的家飞船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有载人舱。它的主要结构可分为几个舱段,例如,可采用两舱式结构和三舱式结构。如有对接任务时则有对接机构,它放在飞船的最前边。前苏联第一代飞船“东方”号的结构很简单,是两舱式,飞船只载1个人。第二代飞船飞行时,前苏联的“上升”号多了一个出舱用的气闸舱,且能载2~3人;而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仍为二舱式加对接机构。第三代飞船是三舱式结构,如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这种飞船的最前端是对接机构,然后接轨道舱,再接返回舱和服务舱,最后与运载火箭相连。有的舱之间有过渡舱段相接连。有出舱任务的载人航天器都增设出舱用的气闸舱。美国“阿波罗”号飞船除有两舱段结构外还增设登月舱。

飞船的轨道舱是飞船重点的舱段。它前端的对接机构供飞船与其他飞船或空间站对接用,其下端通过密封舱门与返回舱相连。它是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进行科学实验、进餐、体育锻炼、睡觉和休息的空间,其中备有食物、水和睡袋、废物收集装置、观察仪器和通信设备等。轨道舱还可兼作宇航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

返回舱也是密闭座舱,在轨道飞行时与轨道舱连在一起称为宇航员居住舱。在起飞阶段和再入大气层阶段,宇航员都是半躺在该舱内的座椅上,并有一定角度克服超重的压力。座椅前方是仪表板,以监控飞行情况;座椅上安装姿态控制手柄,以备自控失灵时用手控进行调整。美国“水星”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自控失灵,就是靠宇航员手控使飞船返回地面的。在飞船返回地面之前,轨道舱和服务舱分别与返回舱分离,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焚毁,只有返回舱载着宇航员返回地面。

飞船的服务舱也可称“仪器设备舱”。它的前端通过过渡舱段与返回舱相连,后端与运载火箭相接。“联盟”号飞船的这个舱又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段是密封增压的,内部装有电子设备,以及环境控制、推进系统和通讯等设备;后段是非密封性的,主要是安装变轨发动机和外贮箱等物。服务舱外部装有环境控制系统的辐射散热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知识点“神舟5”号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5”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千米的太空行程,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