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太空生活全接触(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3009800000005

第5章 不断肆虐的太阳风

日冕示意图

太阳风是从恒星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研究表明,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科学家们将之称为太阳风。流星示意图当然,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中,每立方厘米便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子。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325米/秒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350~450千米/秒,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800千米/秒以上。

太阳风经常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物质粒子流。这种粒子流是从冕洞中喷射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氢粒子和氦粒子。

科学上将太阳风分为两种:①持续不断地辐射出来,速度较小,粒子含量也较少,被称为“持续太阳风”;②在太阳活动时辐射出来,速度较大,粒子含量也较多,这种太阳风被称为“扰动太阳风”。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在太阳风和外面的星际物质交汇的地方,通常会产生冲击波。据说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2003年的时候碰上了这种冲击波。那个冲击波距离太阳大约128~180亿千米。知识点最常用的射线各种射线,由于电离密度不同,生物效应是不同的,所引起的变异率也有差别。为了获得较高的有利突变,必须选择适当的射线,但由于射线来源、设备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γ射线和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是由原子外层电子引起;伦琴射线由内层电子引起;γ射线是由原子核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