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太空生活全接触(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3009800000069

第69章 在太空中生儿育女

人类在地面上生儿育女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些人或许会问,倘若人类在太空生儿育女,又会怎样呢?

科学家曾对该问题作出解释,鉴于太空环境不同于地面环境,因此人类在太空生育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1)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机能影响较大,人在失重环境中,身体没有重量,肌肉负荷减轻,血液的流体静压几乎为零,因此势必会出现头晕、无力、空间骨质脱钙等现象,而其中最严重的是月脱率为全身总钙量的05%的足骨质连续脱钙。事实上,大量脱钙将会对母体内胎儿骨骼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为防止宇航员脱钙,研究人员采取了许多措施:①适当地增加太空食品中钙的含量,保持体内的钙量的平衡;②进行必需的体育锻炼,在航天器中备有诸如“自行车计功器”、“微型跑道”、“弹性拉力器”等奇特而适合太空锻炼的体育器材,规定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两个小时,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对付失重,保持强壮的身体。但是这些方法对胎儿骨骼的形成是否有效,尚待进一步证明。

(2)由于人类生育是“十月怀胎”,而在失重环境下也不能违背这一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人类要能在太空中生儿育女,必须在太空中能生活10个月以上。

(3)长期航天飞行,远离故土,宇航员多少会产生抑制不住的孤独感、恐怖感。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空间飞行的心理障碍,它将会直接影响宇航员的健康。在载人航天过程中,为驱除这种心理障碍,虽然采取了双向电视不时与家人会面、通信,增设文娱设施、播放录像资料片,增添生活乐趣、增加宇航人员、在舱内种植地球植物、模拟生态环境等方法,但不少女宇航员一听到太空长期飞行,就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这无疑会对妊娠中的“宇宙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4)在空间轨道站失重环境下接生和母子饮食问题,也是需要科学家们周密考虑的,因为他们要根据太空特殊的环境,设计出适合于太空接生的一整套卫生设备和手术设施。

科学家们已设计出一种太空手术台,但这种太空手术台是否可用于太空接生尚不明确。目前宇航人员在太空的食物严格按着三个标准制作:①易消化;②要在377℃温度下放置6个月而不变质腐烂;③可口,必须引起宇航员的食欲。但这只能保证宇航员的营养,宇航员吃得是否惬意另当别论。那些经过脱水处理的“面目全非”的空间食品,能否使未来的“太空产妇”吃得饱、吃得好,切实保证母子营养,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事实上,人们早已借助人造卫星和空间站,进行了大量的动物“生儿育女”试验。1973年,美国“天空试验室”曾把两条海水幼鱼和50颗鱼卵、6只老鼠、720个果蝇蛹和两只普通蜘蛛送入太空轨道,在持续59天的飞行中,观察这些生物对失重环境的反应。尤其是观察授精的鱼卵是否能孵出小鱼。结果令人震惊,鱼卵孵出了幼小的鱼苗,并能在特制的水池中游动,生活正常。1974年,前苏联发射了“宇宙-690”号生物卫星。在飞行期间,特意安排的蚕卵孵化试验证实,在太空失重条件下,由蚕卵孵化成蚕,不仅完全可行,而且比在地球环境中孵化的时间还短。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生物进行有性繁殖是可行的,这无疑给人类在太空生育带来可资告慰的信息。知识点失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地球上生长的植物的根总是朝着重力作用的方向生长,称正向地性,而茎总是背着重力作用方向生长,称负向地性。这是由于植物内部有感觉重力的器官“平衡石”所致。细胞中的淀粉颗粒(可能还有高尔基氏体)就是一种“平衡石”。当植物种子处于横放位置发芽时,因受重力的影响,平衡石可以累积在根和茎细胞的最下部,刺激生长素从一个细胞输送到另一个细胞。它对茎细胞的作用是使下部细胞扩大较快,使上部细胞扩大较慢,于是茎就逐渐向上弯曲。对根来说,则相反,根的下部细胞扩大较慢,而上部细胞扩大较快,于是根就向下弯曲。当植物处于失重时,平衡石在细胞内处于均匀分布状态。如果在生物卫星中把植物种子的胚芽朝上下左右不同方向放置,则根、茎生长方向很不规则,长出的根长度差别也大(1~20毫米)。大部分植物在失重时,生长和发育过程加快,可增加产量,有一些作物则发育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