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3009900000017

第17章

无论做什么事情,自信不可或缺,但最关键的还是行动。人一旦把帽子扔到墙那边,就会打消一切疑虑,从而全力以赴地攀墙而过。

施耐德的父亲曾经拥有一艘名为迪西的摩托艇,后来他把制造模型的工具箱送给儿子。起初施耐德对摩托艇的故事一无所知,直到有一次他躲避了一项该做的事,父亲才借题发挥告之说:“把帽子扔过墙去。”

施耐德困惑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如果你迟疑不决,那就先把帽子扔过去,这样你就会想方设法翻到墙那边。我就是这样来到芝加哥的。”

施耐德一直弄不明白,父亲在威斯康星州的雷因长大,为何离家别友来到芝加哥。对此父亲解释说:“那年我才20岁,除了那艘摩托艇,什么都没有。记得在夏天的一个早上,我携带着一包衣服,驾船来到芝加哥的贝尔蒙特港。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我一度要放弃自己的梦想,驾驶迪西返回雷因。然而我没有那么做,而是把帽子扔到墙那边。考虑到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一笔资金,我果断地将迪西卖掉,切断了自己的退路。”

后来父亲到爱迪森联合公司工作,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母亲。经过勇往直前的奋斗,不仅在芝加哥成就了事业,也使全家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施耐德搬进宅门前,原房主在卧室垒了一堵墙,多隔出一个小房间,却遮挡了外边的光线。长年以来,他和妻子一直打算拆掉这堵墙,终因嫌费事而没有动手。这天荷勃到施耐德家做客。获悉弟弟的这一困扰,他道一声:“这还不容易。”随手就拆掉了一块墙板。

既然墙壁已经毁坏,又早就想拆掉,也就别无选择了。在荷勃的帮助下,施耐德和儿子当即动手干了起来。经过大半宿的忙碌,一堵墙就折腾没了,期盼已久的阳光终于洒满卧室……。

9、道路和人一样也有个性

文/佚名

你可以把任何比较大的目标都分割成容易完成的小目标,这样,你就容易感觉到“沿途”惊喜多多,风光无限。

沙伦的丈夫兰迪曾经告诉她:道路和人一样也有个性,这取决于在特定的时期你如何看待它们,感知它们。兰迪是一名运动员,体魄健壮,意志坚强。他担任中学的篮球教练,热爱自己的球队,潜心训练它们。他还是一位马拉松运动员,能一口气跑数公里而不感到疲倦。在25年的执教生涯中他极少生病,但是后来他突然患上了癌症。于是,沙伦和他开始了为期4年的奔波:他们行驶于家与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之间,为了给兰迪做诊断、化疗、紧急救护。

去医院必须经过一些让人不堪忍受的路面——150公里,2个小时。沙伦的憎恶之情与日俱增,她尤其憎恶那段拥挤不堪的瓶颈式的双车道。

兰迪从来没有抱怨过,可他的健康状况每日愈下。沙伦别无选择,只能经过这条道,可是她对它深恶痛绝。所以,当丈夫被注射吗啡睡在车上时,她紧咬牙关,死死握着方向盘,肺都快气炸了。

有一次,他们赶赴一个约会时被堵在了道上,确信兰迪已经睡着了,沙伦低声嘟哝道:“我恨这条该死的路。”

“只有六公里。”他说。

她转过身去。他的眼睛却是闭着的。

“你说什么?”沙伦问道。

“这段路只有六公里长。”他的声音很平静,好像对学生一样循循善诱,“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六公里路程里你可以做任何事。”

沙伦看了一下计程表。他说得很对,六公里整。沙伦却一直相信它有足有30公里。突然觉得车开起来轻松多了。

六公里是可行的、易接受的。这是他们晚上步行到海边往返的距离;是他经常背着孩子攀登的那条山路长度的一半;是到他们和孩子们玩传球游戏的那个公园的4倍距离;是他在大瑟尔国际马拉松赛上跑过的42公里中的一小段。六公里真的没什么,尤其是在他只有几个月的弥留时间的时候,牢骚和愤怒真是不明智的事,所以,她停止了抱怨。

在去医院的路上,大多数时间他的眼睛是闭着的,她的眼睛却是睁开着的。她开始真正用眼睛去看:绿色的田野有时在太阳下闪光,有时却消隐在浓雾之中。道路两旁摆放着成筐成筐的草莓和玫瑰。破1日的小屋倒映在布满水藻、苍翠葱郁的池塘里。一匹不再能自由驰骋的老白马羡慕地注视着大道上的汽车飞驰而去。

这些景色一直在那儿,只不过以前沙伦从未注意。兰迪教会了她如何去欣赏它们。失去一个最爱的人能让人心碎,却往往也能让人眼睛开启。

现在当这条路拥挤不堪、漫长而难行时,沙伦会在心里将它分解成小段。她会把它切割成若干个六公里的路段。

10、我们还会来的

文/佚名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巨大的挫折暂时退避并不一定是懦弱,也可能是明智之举。

一群人穿着鲜艳的登山服,在皑皑积雪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很少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原来这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希望实现登山的梦想,正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攀登。

这真是一次悲壮之旅,完全以生命为代价,走出每一步路,度过每一分钟,任何人看到这个画面,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的安第斯山,从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于是,就有了这次行程。盲人们每三个人结成一组,一个仍残存些许视力的盲人走在前面,两个全盲在后边,他们三人通过手里握着的长木棒,联结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脚和手,实地在感觉这座大山。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为3000米,最高峰为海拔7000米,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做后援,即使在可以使用驴子驮物的山路上,盲人们也是步履维艰,行进缓慢。那么,他们要想攀上最高峰,该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了。

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醒不过来,不幸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更合适的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登山队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于是,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

11、不认为投降是可耻的

文/佚名

太多的悲剧大都因为把成功当作惟一的目标,其实,失败计划里深藏着求胜的意愿、成功的契机、超然的心绪。

多年前,蜗居台湾的何应钦以一级上将的身份跑到荷兰旅游,荷兰国防部接待了他,并带他参观了荷兰的国防设施。参观完毕,荷兰人又做了一个国防简报,向何应钦展示了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将如何应对的计划,这份计划之缜密、全面让何应钦咋舌。但更令何应钦惊讶的是,他看到了一份更详细的计划,而且被放置在所有计划中最显眼的位置,以突出它的重要地位,这个计划的名称叫《投降计划》。何应钦表示很不理解,他说,在中国人眼里,投降是可耻的事情,是被所有人看不起的行为,而为投降做计划会涣散军心,是战争大忌,中国文化崇尚舍生取义。

而荷兰人的回答很从容:“我们并不认为投降是可耻的事情,经过充分分析敌我力量和战争现状后,如果胜利付出的代价太大或者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时,我们会投降。我们不想因为自己的顽抗招致毁灭性的打击,我们需要保存实力,需要保持国家的完整。我们将把土地、建筑、河流山川都留给子孙,韬光养晦,等某一天真正强大了,再去夺取胜利。”

12、一幅世界地图

文/佚名

在工作忙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做一些别的事情来放松放松心情,也说不定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和灵感。

教授的儿子今天放假,在家没人看着,所以小家伙来到了爸爸的办公室。

爸爸正在准备演讲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这令父亲无法投入工作,心烦意乱的父亲无可奈何,只好跟他玩个鬼把戏,好让他不再打扰自己。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一幅色彩鲜艳的世界地图撕成碎片,说道:“儿子,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5元钱。”

父亲说完后就又去准备讲稿了,他以为这个拼图会使儿子花费一个上午。这样他就能安静的用心写稿了,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递给他一幅世界地图。父亲惊讶地问:“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这很容易,”儿子说,“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父亲露出微笑,说:“孩子,你替我准备了明天演讲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13、面对失明的痛苦

文/佚名

失明不等于失去一切。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绝望。

21岁的麦可进入军中服役,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严重的眼伤,眼睛因此而看不见东西。虽然他受了这么大的苦痛,个性仍然十分开朗。他常常与其他病人开玩笑,并把自己配给到的香烟和糖分赠给好朋友。

医师们都尽心尽力想恢复麦可的视力。一天,主治大夫亲自走进麦可的房间向他说道:

“麦可,你知道我一向喜欢向病人实话实说,从不欺骗他们,麦可,我现在要告诉你,你的视力不能恢复了。”

时间似乎停下来,房间里呈现出可怕的静默。

“大夫,我知道,”麦可终于打破沉寂,平静地回答道,“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会有这个结果。非常感谢你为我费了这么多心力。”

几分钟之后,麦可对他的朋友说道:

“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绝望。不错,我的眼睛瞎了,但我还可以听得很好,讲得很好呢!我的身体强壮,不但可以行走,双手也十分灵敏。何况,就我所知,政府可以协助我学得一技之长,以让我维持生计。我现在所需要的,就是适应一种新的生活罢了。”

14、狮子的新感悟

文/佚名

一个障碍,也许是一个新的动力,只要换一种心情,眼前的障碍说不定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