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艰苦卓绝: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3011800000017

第17章 浙南游击区

浙南游击区包括浙西南、浙南(含浙东南)、浙东几块游击根据地。其中心区域,先在浙西南,后移到浙南地区。而整个浙南游击区域,则遍及浙赣路义乌至江山段和天台山以南的浙江省南半部之温州、台州、金华、衢州等8个地区的30个县及闽东北边沿地区。纵横300公里。

1935年2月上旬,闽浙赣省委派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赴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从此浙南游击区开始了游击战争。

挺进师进军浙南时,形势已十分严峻。5月上旬,在云和县境召开会议。会议认为,挺进师的主要任务是从正规战向游击战争转变,创建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决定成立浙西南特委,宗孟平为书记。这次会议成为挺进师实行游击战争战略的转折点,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会后,挺进师分散打游击和做群众工作。刘英、粟裕加强了挺进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以提高部队的政治素养。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逐步取得群众信任,工作顺利开展。到8月底,挺进师已发展到5个纵队。

敌罗卓英部于8月开始对浙西南游击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清剿”。9月21日,挺进师在龙泉上田召开政委会,决定留下部分兵力就地坚持斗争,主力部队迅速跳出包围圈,开辟新的游击区。9月下旬,刘英、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南下。10月,敌军对游击区进行了全面“清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丧失。

10月,挺进师第一纵队向浙东活动,其余主力挺进浙南,开辟新游击区。挺进师挺进浙南后,先后攻占了瑞安、平阳、泰顺外围敌人的许多据点。1936年3月,成立了中共浙南特委,郑宗毓任书记,统一领导浙南地区的斗争。到1936年5月底,浙南地区已经开辟了大块游击根据地,游击战争广泛开展起来。

两广事变爆发后,刘英、粟裕在军事上进行了新的部署:刘英率省委机关和特务队进行浙南根据地建设,粟裕则率挺进师主力恢复浙西南根据地和开辟新的游击区。到1936年底,挺进师不仅有浙南这块比较巩固的游击根据地,而且还有浙东、浙西南一些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和大量的游击基点。

西安事变后,刘建绪调集10余万的兵力,从1937年1月15日开始,向浙南游击区发动大规模“清剿”。挺进师灵活应对,化整为零,转到敌人侧翼、后方分散打游击,不断袭击和歼灭敌人。敌人的残酷“清剿”也给挺进师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有些战士活活饿死、冻死、病死。但在人民的支援下,红军最终粉碎敌军的“清剿”,走向抗日战争的新时期。

刘英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

粟裕 中共闽浙边军区司令员

浙南游击区

(1934年12月—1938年4月)

1935年7月,红军挺进师在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领下,先后在浙江松阳、遂昌、龙泉等地建立苏维埃政府。浙西南游击区苏维埃政府和挺进师师部所在地——遂昌县王村口。

刘英:《坚持浙闽边三年斗争的回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南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苏维埃政府旧址。

粟裕:《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南游击区》,第151页。

挺进师在王村口的师部旧址

粟裕:《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南游击区》,第151页。

张人远:《毛阳山上打游击》,《星火燎原》第4辑,第260页。

王村口的“月光山公园”,粟裕纪念亭修建于此。

月光山公园内的粟裕夫人楚青同志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