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3020200000081

第81章

甲乙因年终评优弄僵了关系,以后两人在工作中便相互拆台,不愿真诚合作。林是他们的领导,他让两人坐到一起,单刀直入地说:“评优本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但你们因此而弄出了矛盾,影响了工作,评优活动就失去了意义,这太令人痛心了,其实你们看重评优,说明你们要求进步,但要更好地表现自己啊!你们现在的行为不是给自己抹黑,打自己的耳光吗?”

这里,林没有把自己装扮成“救世主”、“法官”的模样,而是诚心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他的调解辞令虽然激烈却很坦诚直率,虽然直接却不矫揉造作,效果自然是喜人的。

9.用善意的谎言给双方创造重新交往的机会

人与人之间一旦闹出矛盾,即使有恢复关系的愿望,也缺乏采取行动的勇气。调解者除了做好思想工作、让双方不赌气外,还得想方设法让双方握手,并从此往来如初。这第一步交往最好由你“导演”一下,比如工作上让双方多协作,生活上制造双方交流、交往的机会等。

于霞与金红关系弄僵后,钱惠要做两人的“和事佬”。在一个适当的机会,钱惠找到金红说:“于霞要参加职称考试,可没有教材,听说你有,但她又不好向你开口,我说‘让我替你借吧’,你能不能把书借给她?”金红早有与于霞和好的愿望,只是苦于不好开口,见此便顺水推舟,高兴地拿出了教材。拿到书后钱惠又对于霞说:“金红听说你没有书复习迎考,挺替你着急的,想借书给你又不好意思开口,我说‘我替你做二传手吧’,她高兴地把书给了我,你领她的情吗?”

钱惠真有办法,她既让两人心儿接近,又让双方交往的指尖触到了一起。这得益于她精心“导演”了一场“借书”的“戏”和“戏”中那假借双方之口的善意、美丽的谎言。这种方法在丈夫调解婆媳关系中极为有效。如:在母亲面前可“传”一些媳妇体贴婆婆的话:“小刘就是不善于言谈,可她却很有心计,常常跟我谈起怎样寻求名医良方,早日治好您多年的腰痛。”在媳妇面前也应替母亲“传”一些媳妇爱听的话:“这孩子不多言多语,做事踏实,上次是我错怪了她,不知道她还在生我的气没有。”时间一长,婆媳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渐淡化了。

10.用往事的回忆启动双方情感的闸门

有时候,双方的矛盾处在一个僵化、冰冻的季节,双方在心理上对对方已树起了一道严密、对立的屏障,直言劝解不仅不能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反而容易激起当事人的逆反心理,使矛盾更加激化。这时,调解者最好结合当事人双方过去的友谊、情感和亲密的状况,以回忆往事的方法唤起他们对往日情谊的感怀,从而感化他们,使他们在惭愧、不安与反思中化解矛盾。

有两位同胞兄弟因遗产问题发生了纠纷,他们便把外地的大姐请回来作裁判,以求得财产的合理分配。大姐到达的当晚,亲自下厨为两位弟弟做饭。在饭桌上她见兄弟两个互不理睬,便叹了口气说:“哎,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办一桌饭也不费力了。想你们小时候连鸡蛋也吃不上呢!有次见别人家的孩子吃鸡蛋,你俩就吵着也要吃。我没法子,就煮了一个洋山芋骗你们说是洋鸡蛋。你俩高兴得直拍手,一个说,弟弟你先来一口;一个说,哥哥你先来一口……”说着说着,大姐眼圈红了。两位弟弟的心弦被触动了,都不好意思起来,接下来再进行遗产分配自然就容易了。

大姐是聪明的,她明白就事论事可能会使两人觉得不公平,于是便用回忆往事的方法,对其进行“润物无声”的感化,勾起了兄弟间的亲情,两人自然不会再在财产上斤斤计较了。

11.突出双方间的共同性

前边讲过强调双方的差异性。强调差异多是在性格、脾气上给双方找出一些值得让人谅解的理由;而突出共同性,则是指在调解中坚持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力争利用双方的“同”而抵消因为“异”而导致的矛盾。尤其是对那些双方都比较顽固的人,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向“同”上靠拢。只有在“同”上巧牵连、做文章,才有利于他们向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有对夫妻闹离婚,有个朋友担任“和事佬”,特意为两人办了一桌酒菜。但无论她怎么做工作,就是无法解开两人的心结。后来她忽然想到两人对儿子的感情都非常深,于是便把话题一转,对他们讲了一段新闻,说是湖南某地有个小孩,原本十分听话,但自从父母因故离婚以后,由于母亲改嫁、父亲消沉,他开始变得孤僻、暴戾,经常打架斗殴,最后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实,天下所有的孩子大都有相同的心理,在父爱母爱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稚嫩心灵很易因受伤而扭曲。现在,你们的孩子才8岁,正是需要你们两人共同负责任的时候,可不能因小‘异’而舍大‘同’啊。”此时,恰巧儿子斟了满满一杯酒递过来:“爸爸妈妈,这杯酒你们共同喝,你们永远只能喝一杯酒,永远不要离开我。”两人稍愣之后,妻子搂过孩子,丈夫惭愧地低下了头。

看得出来,朋友没有过多地涉及“异”,不仅保留了他们的“异“,而且巧妙地利用“同”——他们共同关爱的儿子来牵线,调解的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12.绕过矛盾从双方自身的表现入“口”

有时,矛盾的调解者可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当然这肯定是热心的人。他根本不可能了解矛盾的起因,或者说没有必要也不便细究,只是偶然相遇参与调解。这时最好的调解辞令便是绕过矛盾本身,而从双方自身现在的表现人“口”,避实就虚,以其表现的不良形象来击毁他们的自尊心,从而收敛自己,化解纠纷。

有一次,一对年轻夫妻在大街上吵架,引得一大群人围观。男的戴副眼镜,模样像个知识分子,女的面容憔悴,哭得十分伤心,吵着要撞汽车寻死。那男的大声责骂妻子“没知识,跑到大街上出丑”,旁人怎么劝也不管用。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拍拍那男的肩膀:“看你像个知识分子,有知识就不要闷在肚子里,要拿出来用以说服妻子,你现在的表现还不如没知识的呢。”男的回味一下,不骂了。老人又对女的说:“有话好好说嘛,闷头哭是没有用的。汽车也不能撞,它可是个大力士,你瘦瘦一个人怎么撞得过它呢?”众人笑了,她也不好意思哭了。夫妻俩觉得挺尴尬的,丈夫便拉着妻子默默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