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3020200000085

第85章

身居要职的刘书记当着一百多名师生和领导的面,失手打碎了水瓶,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损颜面的事情。主持人急中生智,利用谐音,把“水瓶”说成“水平”,称赞刘书记带领教育界突破了原有的旧“水平”,使他能够从容体面地下台,从而成功地维持了会场热烈的气氛。

从以上五例不难看出,利用中国汉字的谐音与事物、事件的关系进行巧妙机智的转换,实在是打圆场辞令中的“当家本领”。

6.根据事物与语言的意义关系向好处联想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如果细心体味、挖掘与联想,总能找到内在的联系。打圆场者就是根据事物、事件同语言之间的意义上的关系进行巧妙、积极的推衍联想、生发,从而将两者紧密地联想在一起,做出一种吉祥、快乐、令人高兴的解释,使对方从烦恼与不快中解脱出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从表面看是辞令,其实更本质的东西是打圆场者的思维与智慧。

(1)桌上三颗钉子——考试板上钉钉。

有一次任小姐和几个同事一起去参加省里的业务考试,当她们走进考场时,只见梅小姐的桌子上钉有三颗大钉子,且冒出很高。不难想象,这不仅会刮衣服,同时也会影响答题的速度。梅小姐一脸的怒气要求监考老师换桌子,可监考老师说:“现在不能换,别违反考场纪律!”梅小姐气得柳眉倒竖,连说:“真倒霉,不考了。”任小姐见了连忙打圆场说:“有几颗钉子算什么!”梅小姐说:“你说得轻松,这可是三颗钉子,躲都躲不过去呢!”任小姐说:“你太幸运了,我还求之不得呢!”梅小姐说:“你别拿我开心了,这么倒霉的事要让你碰上,你还能说幸运?”任小姐说:“你知道这三颗钉子说明了什么吗?这叫板上钉钉!说明你今天的三科考试铁定了都能过关。”梅小姐听后马上转怒为喜:“借你的吉言,我今天要是三科都及格了请你去吃麦当劳。”结果一个月后发布成绩,梅小姐果然三科都顺利过关。

桌上有三颗大钉子本是很恼人的,更何况是参加考试?但任小姐却在梅小姐气恼成怒的时候,用一句百姓常说的“板上钉钉”的俗语与三科考试联系起来,作了积极的联想,解释为“三科铁定了都能及格”,这正中了梅小姐的下怀,岂不皆大欢喜?

(2)打车拉过了头——讲课会有突破。

有一次,姚丽陪同事王艳打的去市里讲公开课,在车上她们还在不停地研究着怎样才能把课讲好,结果不知不觉车开过了头。王艳又着急又生气,责怪司机没及时提醒她。司机也不甘示弱说:“多拉了你这么远,我还没管你多要钱呢,你还来责怪我,你自己是干什么的?”姚丽一看他们争吵起来,灵机一动地说:“王艳,你可万别生气,车开过了头这是一个好兆头,这说明你今天的公开课会有突破的。”王艳听后高兴地说:“真的?你咋不早说呢!”司机也为姚丽的机智喝彩说:“还是这位小姐会说话,通情理!”结果不仅平息了一场无谓的争吵,而且使王艳带着好心情讲课,发挥得很好,公开课讲得特别成功,还获了一等奖呢!

车拉过了头,按常理不应该怨司机,可因讲课而着急的王艳却责怪司机,司机岂能容忍?在双方即将接火之际,姚丽机智地由“拉过了头”联想到“突破”的概念,将之解释为“讲课一定会有突破”,既灭了王艳的“火”,让她因为这个好兆头而高兴起来,同时也为司机解了围。

(3)做梦牙掉一块——办事打开缺口。

李霞和阿云约好了晚上6点在楼下会合,一块去朋友家,她答应托朋友为阿云的女儿找工作。可直到6点10分了还不见阿云来,李霞便打她的手机催她。阿云接话说:“哎呀,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和你商量呢!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大牙掉了一块。听人说梦见掉牙不吉利,我心想着今天办事肯定不会顺利。咱们是不是改天再去?”李霞一听很生气。她得知阿云的迷信根深蒂固,便灵机一动地说:“你可真想错了,这是好梦啊!你梦见牙掉了一块而不是全部,那就叫打开缺口啊!这不正预示着今天的事一定能办成啊!”阿云一听果然高兴地惊叫起来:“哎呀,真的吗?还是你说得对,我信你的!”她俩如约而去,还真应验了,结果事办得十分顺利。

按照习俗、迷信的说法,梦见掉牙确实不吉利。可李霞却细心地抓住“梦见牙掉了一块而不是全部”这个细节,将之巧妙地解释为“打开缺口”,打消了阿云的顾虑,使她欣然如约。至于事办得顺利与否,则是一种偶然的因素。

(4)蛋糕盒裂开缝——以后“开心”过。

青年教师赵威去为岳父过70岁生日。一位亲戚因故未来,托人送来一盒生日蛋糕。席间,当老岳父乐呵呵地打开蛋糕盒子时,脸色陡然阴沉了下来!快嘴的岳母心里装不住话,大声嚷了起来:“哟,这蛋糕盒子怎么裂开了一道缝?真是的……多不吉利!”欢乐的场面顿时有些凝固。这时,赵威急忙站起来端起一杯酒,笑着说:“爸爸,这可是您老寿星的好兆头啊!这就叫做70岁以后‘开心’过!来,敬您一杯,愿您老今后的日子永远开心快乐!”这一解释,把岳父、岳母全部说“开心”了,大家一块高兴地笑了。

生日蛋糕盒开了缝,本是很偶然的,但在生日宴会这个一年一度的喜庆气氛里,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因为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更讲究兆头。赵威巧妙地根据蛋糕“开心”的情状,顺着“开心”的情状想到了“开心”的生活,把蛋糕裂缝的“开心”转换成了高兴、快乐的“开心”,并融进了自己真诚的祝福,真是聪明而善解人意。

(5)怎么是个破货——破旧立新。

家在农村的小朱正在举行婚礼。按照家乡风俗,新婚那天,新郎、新娘要入席吃茶用饭,然后分桌敬酒。小朱和新娘在众人簇拥下入席,各位来宾也分别入席,第一盘盛满喜糖和糕点的金色塑料盘,由一个帮忙的伙计端了上来。可是就在伙计把盘子放在餐桌上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盘子破裂了。宾客们听到刺耳的声音,全部的目光都扫了过来。端盘子的伙计吓了一跳,慌了神,脱口而出:“怎么是个破货?”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气氛一下子紧张了。小朱见此情景,灵机一动,高声说:“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我们带了个好头啊!”听了他的话,全场一片欢腾。

打破了装喜糖的盘子本来已经让人们感到震惊和不祥,再加上端盘子伙计的一句话,更让当时的情况雪上加霜。小朱抓住这个“破”字做文章,赋予其“破旧立新”的意义,既激励人们打破陈规陋俗,符合年轻人新婚的场合,又迅速扭转了伙计不合时宜的话语造成的难堪局面,使婚礼得以顺利进行。

从以上五例不难看出,利用汉字中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特点,将原来不吉祥、不中听的话语给以另一种意义的解释,确实是打圆场者应该把握的法宝。

7.从问题或事物的反向去思考

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窘境,在当事人无法解释、无力摆脱与无可奈何的时候,第三者往往可以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从问题、事物或事件的反向去思考,做出让对方欢喜、满意的解释。这也是打圆场辞令中较高层次的方法。

一位中国人去美国探亲,他的姐夫在西雅图开了家餐厅。一天,他正帮大姐洗碗,忽然店堂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餐厅为招揽生意,每当客人离座时,总要奉送点心一盒,内附精致“口彩卡”一张,上印“吉祥如意”、“幸福快乐”等吉利话。眼下店堂里一对新婚夫妇,原是老主顾,昨天他俩满怀喜悦地光顾过。这天上午,他们打开点心盒,意外地发现竟没有往常的“口彩卡”。两位信奉上帝的虔诚的基督徒顿感太不吉利了,便来“兴师问罪”。新郎还算克制,只是追究原因,新娘却委屈得快要落泪了。身为招待的外甥女,自知忙中出错,急得张口结舌。大姐不断赔礼道歉,仍无济于事。去探亲的这位弟弟不慌不忙地跨到大姐跟前,微笑着,用不熟练的英语说道:“No news is the best news”(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一句话,使新娘破涕为笑,新郎也顿时喜上眉梢,高兴地和他握手拥抱,连连道谢。

这句平息风波的妙语就是反向思考的结果。没有吉利的话,这当然不好,但是否就是绝对的不好呢?反过来想一下,就想到了美国的一句谚语:“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妙语一下子就找到了,而因此引起的麻烦也自然消除了。

8.把事物、事件原来的概念和意义引申

其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的尴尬与僵局都是交际一方无意之间或因不了解对方而造成的,怀有恶意与歹念的情况并不多见。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第三者是最合适的打破僵局的人选。如果第三者能根据具体情况将引起尴尬的事物、事件原来的概念、意义引申向别处,则会有效地化解尴尬僵局。

20世纪80年代末,老诗人严阵和青年女作家铁凝等访问美国。有一次他们去参观博物馆,开馆时间未到,他们便在广场上散步。恰巧有两位美国老人在旁休息,看见中国人来,他们很高兴地迎上来交谈,说中国人是他们最为敬仰的。其中一位老人为表达这种崇敬的感情,热烈地拥抱铁凝,并亲吻了一下。铁凝十分尴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抱怨那老人说,中国人不习惯这样。那拥抱过铁凝的老人,像犯了错误似的呆立一旁。严阵走上前去,微笑着说:“呵,尊敬的老先生,您刚才吻的不是铁凝,而是中国,对吧?”那老人马上朗声笑道:“对,对!我吻的是铁凝,也是中国!两种成分都有。”尴尬气氛在笑声中即刻烟消云散了。

这里,老诗人严阵机智幽默地将美国老人吻铁凝这件事转移引申为“吻了中国”,把铁凝个人这个属概念引申为“中国”这个种概念,这就使当事人双方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从尴尬的气氛中跳了出来。而且,这种引申实际上也抬高了美国老人吻铁凝本身的意义,这种吻象征着一个美国人向开放的中国的致意!

9.把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局外人由于彼此不甚了解,常常会做出一些让对方迷惑不解的举动,导致尴尬、紧张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此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故意曲解的策略,假装不明白尴尬举动的真实含义,而给出有利于局势好转的理解,进而一步步将局面朝有利的方向引导过去。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美,在赴白宫出席里根的送别宴会的途中,他突然在闹市下车,和站在路旁的美国行人握手问好。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将汽车扭转回头,冲下车,围上前去,并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旁的美国人赶快把手从裤袋里抽出来(怕他们袋内藏有武器)。行人被搞得不知所措,有人责问这是为什么?站在戈尔巴乔夫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赶快打圆场,向责问的美国人解释说:“他们的意思是要你们把手伸出来,跟我丈夫握手。”

这种随机应变、顺水推舟的圆场话真是两全其美,既维护了苏联领导人与美国人的友好感情,也消除了由此带来的尴尬局面。顿时,周围的美国人都伸出手来同戈尔巴乔夫等人握手致意。

在本例的交际场景中,交际的局外人——苏联保安人员出现了,由于他们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以至于破坏了戈尔巴乔夫同美国市民的正常交际活动,使局面窘迫难堪。幸亏戈尔巴乔夫的夫人十分机智,适时地使用了故意曲解的技巧,把保安人员的举动解释为“请美国人握手”。这样,尴尬的局面不但顺利缓解,而且有力地推进了苏联领导人与美国民众的友好感情。

10.换一个角度重新解释

人们在交际中的困境与僵局之所以能使人“困”起来和“僵”起来,就因为当事人自己没能从固有习惯的思维圈子中跳出来。而打圆场者若想成功,就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把引起发生困境的事物、事件和问题调换一个角度重新向好的方面加以解释,从而使当事人认同这种全新的、吉祥的说法。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有“富贵花”之美誉。有一次,著名画家喻仲林开办画展,其中的一幅牡丹被一位老者买去。过了几天,老者忽然打一电话,坚决要求退还此画。他振振有词地说:“你的牡丹图中有一朵牡丹画在纸边上,只剩下半朵了,这叫做‘富贵不全’,我总不能把‘富贵不全’挂在家里呀!”

喻仲林听后,略加思索,故作惊讶地答道:“哦,你把它叫做‘富贵不全’呀,我这里也给它一个画题,叫做‘富贵无边’。”

老者一听,连声称好,再也不提退货的事了。

上例中,老者把画在纸边上的半朵牡丹理解为“富贵不全”,以此来责备画家,未免有一点强辞夺理。然而画家顺着对方的思路,调换了一个角度,却得出了另一种“富贵无边”的解释。可谓想法独特,道理充分,寓意吉祥,终于使有些偏执的老者连连称好,立刻认同并喜欢上这种吉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