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3021300000004

第4章 妲己——祸国殃民狐狸精(1)

妲己,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的宠妃,有苏氏之女。

妲己相貌妖艳,专擅媚道,纣王为了讨妲己欢心,任何荒唐的要求都能答应。

妲己喜欢歌舞,纣王就令乐师创作靡靡之音,下流之舞,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乐声起舞,舞姿婀娜迷人。于是纣王从此不理朝政,日夜宴游。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走在上面,犯人脚板被烧伤,遂跌落火红的炭中。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无比美妙的音乐一样开怀大笑。

妲己惯于陷害忠良,纣王原配姜王后、西伯侯之子伯邑考、王叔比干均被她残害而死。

妲己在宫里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

妲己看见有人在严冬赤脚走在冰水里,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叫纣王命人将他们的脚砍下来,研究那脚不怕寒冷的原因。

在妲己的迷惑下,纣王变得昏庸无道。百姓和诸侯对妲己多有怨言,认为她没有人性,于是纷纷说她是九尾妖狐成精,骨子里就是要为祸人间的。

无论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中所记载的妲己都是一个蛇蝎美人,可谓千古淫恶的最典型代表。

引狐入室

纣王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上,下面跪着妲己的父亲,冀州侯苏护。

“罪臣苏护参见大王!”苏护的声音异常洪亮,震得大殿嗡嗡作响。然而,他心中却一点底气也没有。他全家的命运,正捏在这位大王手里呢。

当朝的天子纣王,才思聪敏,勇力过人,是举世无双的杰出之人。现今殷商国富兵强,四海升平,全是纣王文治武功的见证。然而纣王有一个不甚得人心的嗜好:贪恋女色。近来他在全国征选美女入充后宫,听说苏护有一位姿色绝顶的女儿——苏妲己,就召来了苏护,要他把妲己送进王宫。苏护却是个刚直不阿、冥顽不灵的主儿,板起面孔一口回绝了他的大王:美色误国,陛下应当正心修身,为臣民们做个好表率!纣王不悦,执意要纳苏妲己,苏护就犯颜力谏,言辞越来越不留情面。纣王终于被惹怒了,把脸一沉,就要治苏护的罪。苏护这才知道自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为了保全性命,他不得不取悦大王——结果,还是得把妲己送来,以赎罪的名义。纣王还说:如果妲己容貌出众,礼度幽闲,可任役使,才赦免你的罪;如不能称意,就把你们父女一起斩了!

现在,苏护与妲己一同面见纣王,跪在大殿之上。妲己学着父亲的样子,口称:“罪臣之女苏妲己叩见大王!”

纣王听见这娇滴滴的声音,马上骨软筋酥,魂游天外。他忙令平身,细细端详这小女子:弯弯的柳眉,宛如辰星的眼眸,比瑞雪更纯白无瑕的肌肤,还有那似朝霞般绯艳的双颊,一点好似樱桃的朱唇,娇艳湿润,令人禁不住想一亲芳泽。这美若天仙的娇容,这艳如桃李的姿色,不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梦中佳人吗!

妲己也回望着纣王,一双眸子灵动明灿。这就是当朝天子了?不错,看他身材魁伟,英气非凡,一定曾是个让人心动的男子。可他现在有些老了吧?听爹爹说,他在位已经三十年……

这边,纣王被美人一瞧,顿时就觉得耳热眼跳,飘飘欲仙。他费了好大工夫才稳住心神,忙令左右宫妃:“挽苏娘娘进寿仙宫,候朕躬回宫!”又叫人传旨:“赦苏护满门无罪,听朕加封……”苏护谢恩,满朝文武见天子这样好色,都非常鄙夷。

当夜纣王就临幸妲己,从此与妲己情浓意笃,胶漆相投。这妲己不仅姿色奇佳,而且颇擅长献媚邀宠,云雨缠绵。她还特别喜欢歌舞,对那些靡靡之乐情有独钟。于是纣王命乐师专门作这一类曲子,还编排成下流放荡的舞蹈,让妲己与宫女们表演。妲己跳起舞来,腰肢扭动,柔若无骨,粉臂曼舒,迤逦如蛇。纣王看着看着,就痴了。从此,纣王就在这寿仙宫里,携着妲己,朝朝宴乐,夜夜欢娱,把朝政废置一边。大臣们有谏章要上奏,却往往找不到纣王的人影。本该是上朝的时间,纣王却依然在与妲己淫乐。三个月之后,大臣们的奏本已经在文书房里堆成了山。

纣王一反常态,大臣们议论纷纷,难免就有几句不中听的话传到了妲己耳朵里:这小女子妖淫狐媚,迷惑大王,贻误朝政,必定是个祸根,应当及早铲除!妲己自然是又恨又怕,但她沉下心来,仔细思忖:如果只做后宫里的花朵,确实是不能在这险恶的朝野里立足的。苏妲己到底算什么呢?是父亲呈给大王的一件谢罪之物?是大王十分中意、爱不释手的珍玩?大王已经免了父亲的罪,还赏了苏家不少钱财珠宝,可是大王能宠她到何时?

妲己突然浅浅一笑。瞧大王整天痴迷于自己的样子,离开她就像丢了魂,他要宠她到几时,那还不是由她说了算?她决定了,要从后宫走出去,把天子与他的江山臣民玩弄于股掌之间,让那些说三道四的老东西都闭嘴!

这一天,有两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见纣王总也不上朝,就干脆绕过大殿,直奔寿仙宫,向纣王进谏。纣王打开奏章一看,脸色就阴沉下来:他们痛斥妲己邪淫,又指责纣王过于好色,竟宠信妇人到了耽误朝政的地步。纣王容不得旁人说妲己坏话,更不容许大臣们质疑自己的做法。他火冒三丈道:“你们身为人臣,还懂不懂得对待天子的礼数了!”然后下令,把这两位大臣都关进监牢。

两位大臣一边喊冤一边就被拖了下去。妲己在旁看见了,插言道:“妾有奏章。”

纣王问:“美人有何奏章?”

妲己正色道:“大臣竟敢恶言侮辱君王,大逆不道,乱伦反常,这是死罪。妾发明了一种刑罚,可以有效地惩治他们的罪行。”

纣王又问:“这刑罚是什么?”

妲己就将心中构思已久的那副刑具描述了一番:“大王可造一根铜柱,高二丈,圆八尺,上面涂油,里边用炭火烧红。将妖言惑众,不遵法度,无事妄上奏章这类人,剥去官服,用铁链缠身,绑在铜柱之上,不消片刻就能烧成灰烬。此刑名字叫‘炮烙’。如果不用这样的酷刑来震慑众人,那些奸猾之臣,沽名之辈,就全都会无所顾忌地扰乱法纪。”

纣王觉得这想法相当新奇。“美人之法,可谓尽善尽美。”随即传令下去,要工匠们制造炮烙刑具,限期完成。

刑具造好的那一天,纣王破例上朝了。群臣看见殿东立着二十根大铜柱,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纣王命人生起炭火,把铜柱烧得通红,然后将其中一个有罪的大臣从牢房里押出来,剥去官服,用铁链绑在铜柱上。在满朝文武惊恐的注视下,这个大臣连声惨叫,须臾之间就被烧得皮焦肉烂,化为灰烬!纣王指着那堆散发着恶臭的残骸,淡然道:“朕造此新刑,今后,狂妄之徒,如侮谤人君者,就以此为例!”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后来,观看“炮烙”就不仅仅是纣王和大臣的权力了。妲己想亲眼看看自己发明的刑罚有多刺激。此外,宫里是不是也该有些新的乐趣呢?她作了一点修改,让人把铜柱横放,下面放满燃烧的炭。犯了罪的人被迫在铜柱上行走,铜柱因为涂了油很滑,所以一踏上去,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滑落到炭中被活活烧死。不止一个犯人抱着侥幸心理,尝试着在铜柱上小心地走动,但一步三滑,最后还是坠入炭中,在极度的恐惧和火烧的剧痛下大声惨叫。这时候妲己会穿着男装,佩戴宝剑,陪着纣王一起观赏这血腥一幕,两人一边指手画脚一边大笑不止。

大臣们见到这光景,不得不重新认识妲己这个小女子:她何止荒淫,简直就是阴狠毒辣,没有人性!“炮烙”的威慑力果然非同凡响,群臣虽然心有不满,却再也不敢轻易进谏,生怕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了铜柱上的冤魂,死无全尸。

谁说虎毒不食子

纣王不理朝政,每天与妲己欢宴淫乐,又对忠良之臣滥用酷刑,这些事多少也传到了他的正宫娘娘——姜王后耳朵里。姜王后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女儿,品貌端庄,为人素有贤德。她已经与纣王育有两个太子,大的叫殷郊,十四岁,小的叫殷洪,十二岁。

一个月初的早上,众妃嫔按例朝贺王后。妲己到场的时候,姜王后坐在正位上,左边立着西宫黄贵妃,右边立着东宫杨贵妃。这三个女人都属正宫,地位尊贵。妲己上前行礼请安,黄、杨两贵妃问:“这就是苏美人?”

姜王后答道:“正是。”而后她脸色一变,对妲己斥道:“陛下在寿仙宫,不分昼夜,荒淫作乐,你不但没有一句规劝,反而还变本加厉地迷惑陛下。最近朝纲败坏,国事贻误,都是你引起的!今后你若再不悔改,我就要用中宫之法处置你。你先下去吧!”

妲己又羞又恼,却不敢顶撞王后,只好拜谢出宫。回去之后,妲己越想越坐立不安:她苏妲己是后宫的红人儿,连大王都要好言好语地哄着她,这姜后却自恃是正宫原配,当着黄、杨二贵妃的面羞辱于她,叫她怎么咽得下这口气?何况姜后威胁说要用中宫之法处置她,言犹在耳,声色俱厉,又叫她怎能不害怕?妲己紧咬着嘴唇,眼中一股怨毒喷薄而出。是姜王后在逼她,她不能坐以待毙!

妲己决定去找费仲。这个费仲官拜中谏大夫,素以诡计多端著称,是纣王的宠臣,跟妲己还有血缘关系,算是妲己的舅舅。妲己已经打定主意要对付姜王后了,可姜王后与纣王夫妻多年,育有两位王子,恩爱情义还是有的。何况姜王后的父亲是殷商四大诸侯之首的东伯侯姜桓楚,坐镇东鲁,麾下有雄兵百万,大将千员,连纣王也要忌惮他三分。该怎样击败这样一位声势显赫的对手呢?

次日纣王到御花园游玩去了,妲己就趁机把费仲宣至寿仙宫,交给他密信一封。信中以官位、爵禄相许,求费仲献一良计,用来栽赃陷害姜王后。费仲本来不想接这冒险的差事,但他碰巧想起府中有一个名叫“姜环”的下人,顿时计上心来……

这天,纣王依旧待在寿仙宫里,伴着妲己,饮酒作乐。妲己突然娇滴滴劝道:“大王,您都多久没登金銮殿了,也不怕大臣们惦记?这寿仙宫,待久了也没意思,明天大王还是上朝吧,免得大臣们等久了,又生出不必要的怨言来。”

纣王笑道:“好好,美人真是贤德,知道劝朕上朝。朕明天一定过去,决不辜负美人心意!”

第二天一早,纣王就离开寿仙宫,由大群侍卫簇拥着向大殿而去。走到半路上,忽然从宫楼后边蹿出一个蒙面人,手里拿着宝剑,直奔御驾而来,口里大喊:“昏君无道,荒淫酒色,我奉主母之命,刺杀昏君,立我的主人为王!”众侍卫大惊失色,连忙保驾,刺客还没等靠近纣王的身边,就被擒住。

纣王命人把刺客押到大殿上,这时费仲出列,自告奋勇说要审问刺客。纣王素来信任费仲,不知其中有诈,就准奏了。费仲带着刺客下去,不久回来了,向纣王禀道:“刺客姓姜,名环,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家将,奉中宫姜王后的懿旨,行刺陛下,意在夺取王位,立姜桓楚为天子。”

朝堂一片哗然。这种荒谬至极的供词,本来疑点重重,很难让人信服,可是从大夫费仲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了。难道贤淑端庄的姜王后,真的如此大逆不道,竟要弑君谋反?一时间大臣议论纷纷,纣王恼怒至极。

“这贱人,竟然如此恶毒,来人——”纣王刚要下旨,就被大臣们劝住了。

“大王,此事难辨真假,切勿冤枉了王后呀!”

“大王,王后乃是东伯侯之女,不能轻易处置呀!”

“大王……”

纣王一气之下,吼道:“那就先把王后囚禁起来,交给西宫黄贵妃审问,直到她招供为止!”说罢袖子一拂,退朝回宫。

那姜王后本是被人栽赃,如何招供?黄贵妃去了又回,到寿仙宫禀告纣王说:“王后一直没有招供,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就算东伯侯真的当上天子,也不可能把王位传给她一介女流。她现在已经是王后,尊贵至极了,还有什么可图的呢?依臣妾看……”

这时妲己在一旁打岔:“黄贵妃被姜后骗住了!谋逆这么大的罪名,她怎么肯轻易招认?如果这是诬陷,为什么刺客就不指认别人,偏指王后呢?这其中一定大有文章。依我看,不用重刑她是不会招的。”

纣王想了想,道:“美人言之有理。那么依美人看,朕该用什么刑?”

妲己不慌不忙道:“俗话说,眼乃心之苗。如果王后再不认罪,陛下就剜去她的一只眼睛。她若怕疼,一定会招。”

纣王听了连连称是,全然不顾黄贵妃在一旁拼命反对。

姜王后一听纣王要剜她眼睛,大哭道:“臣妾到底犯了什么错,让陛下不念夫妻之情,用这样残忍的重刑!”

黄贵妃急得劝道:“王后,这罪你受不住,还是认了吧!”

姜王后叹道:“我没有谋反,为何要冒认罪名?只愿一死以证清白,也免得连累了全族。”

随着一声令下,行刑的官员走上前去,挖去了姜王后的一只眼睛。姜王后惨叫一声,顿时血流满面,昏厥在地。寿仙宫里,纣王看着用盘子呈上来的一只血淋淋的眼球,心里有些发颤。毕竟是多年夫妻,感情尚在,看到此等惨状难免不忍。何况据黄妃的回禀,王后仍旧没有招供。纣王越想越后悔,就埋怨起妲己来:“你也太轻率了!现在挖了王后的眼睛,她却没有招供,怎么办?百官一定会议论纷纷,这责任该由谁来担?唉……”

妲己眼珠一转,道:“大王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了。”

纣王烦恼道:“对呀!看你干的好事!”

妲己道:“既然这样,大王就只有一不做二不休了。这个罪,无论如何姜王后也得认。不然,别说百官不服,她的父亲东伯侯更是要来为女报仇!大王,东伯侯那雄兵百万……”

纣王一摆手:“朕知道!可是现在该如何是好?剜了她一只眼,她都不肯招,美人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妲己道:“如今只好用更重的酷刑,继续拷问。大王可用铜斗一只,里面放上炭火烧红,炮烙姜王后的双手。十指连心,痛不可当,不愁她不招。大王快作决定吧,就算姜王后是冤枉的,也好过得罪满朝文武和诸侯!”

纣王迫于无奈,只好应允。可怜那姜王后,刚从剜眼的剧痛中清醒过来,就又要被拷问。她坚持不肯认罪,行刑官就拿来了烧红的铜斗,把她烙得一双手筋断皮焦,昏死过去。

晚些时候,殷郊、殷洪两位皇子知道了姜后遭受酷刑之事,忙赶去探望母亲。到了殿上,只见姜后满身是血,双手枯焦,兄弟俩不禁又怒又悲,当场痛哭。姜王后睁开剩下的那只眼,看见儿子们来了,也哭道:“儿呀,我是遭小人诬陷,又被妲己那个妖女用酷刑残害,我太冤枉了!你们可一定要为我明冤洗恨呀!”

太子殷郊问:“诬陷母亲的是谁?”

姜后指着被绑在旁边的一个人:“就是这姜环!”

殷郊大怒,叫道:“你这逆贼,行刺国君已是罪大恶极,还敢陷害国母!”然后拔出宝剑,不容分说就把姜环砍死了。

这时姜王后突然大声哀号,连叫数声“疼死我也”。两兄弟再去看时,只见母亲已经气绝身亡。盛怒的两位皇子决定马上去寿仙宫,亲手杀掉妲己,为姜后报仇。

妲己这边还等着看姜王后的好戏,忽有随从来报,说两位皇子杀气腾腾地拿着剑往寿仙宫来了,怕是要找娘娘算账。妲己听罢,心中狂喜。这是个斩草除根的好机会!她马上去见纣王,禀道:“大王,不得了了,姜王后果然是要谋反的,现在两位皇子正拿着剑赶往寿仙宫,说要为母报仇呢!”

纣王大惊:“美人是否看错了?难道他们还能杀了自己的父王不成?”

妲己一口咬定:“错不了,大王若是不信,可以再派人去瞧瞧!晁田、晁雷—”妲己唤来两个侍从,“你们出去看看,两位皇子是不是拿着剑赶过来了!”她把话说得很巧妙,绝口不提两位皇子找的是谁。

不大工夫,侍从回报,确实如娘娘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