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3021900000014

第14章 温室大棚茄果类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5)

防治方法:高垄覆盖地膜,充分施基肥,调节好温、湿度,合理灌水追肥减轻病害发生。

发现病害立即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或25%络氨铜水剂300~4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500倍液喷布。

(九)茄子菌核病

目前只在局部地区保护地茄子上发生,但病情发展很快,危害日摄氏度加重,值得重视。

植株各部位均能发病,但多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5厘米处开始发病。开始发病部位呈水渍状淡褐色,稍凹陷病斑,后病部变灰褐色或灰色,干缩状,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絮状霉层,皮层很快腐烂。病茎表皮及髓部易形成菌核,菌核不规则扁平状,较大,后期病部干枯、髓空,表皮皱裂呈麻状外露,植株枯死。叶片发病,产生水渍状褐色有轮纹病斑。花受侵染后,水渍状湿腐、脱落。果实发病,病部褐色,表面长有白色霉层,后形成菌核,果实腐烂掉落或形成僵果。

病原菌: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混在种子间越冬。春天温、湿度适宜,菌核陆续萌发抽生出子囊盘,子囊盘开放后,子囊孢子成熟即弹出,犹如烟雾,肉眼可见,是病害初侵染来源。子囊孢子萌发后先侵害下部衰老叶片和花瓣,引起发病,受害花瓣及叶片脱落后贴附在无病的茎叶上或与病茎叶接触均可传病,菌核本身也能产生菌丝直接侵入近地面茎叶和果实。在病害中期,由病部长出的白色棉絮状菌丝可形成新的菌核,这些菌核萌发后再次侵染。病菌侵染期很长,从定植初期至采收后期都可受侵染而陆续发病。

菌核形成和萌发适宜温度分别为20摄氏度和10摄氏度左右,要求土壤湿润。棚室中温度16~20摄氏度,相对湿度85%~100%,最适于发病。

防治方法:采取高垄覆盖地膜栽培,减少菌源,定植后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调节好土壤和空气湿度,减少发病。

经常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I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氯硝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布。

(十)辣椒疫病

俗称烂秧子,是露地辣椒最严重的病害,在保护地生产上也有发生。

主要在成株期发病,茎枝、叶片和果实均可发病。茎枝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展极快,可长成5~10厘米大型黑褐色病斑,病部皮层软化、腐烂,一捋皮层可捋去,病部以上枝条常凋萎死亡。叶片发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块暗绿色湿腐斑,迅速扩展至全叶,叶片发黑、湿腐、凋萎、脱落。果实发病,多白果蒂部先发病,水浸状病斑迅速向果面和果柄发展,致使整个果实似水烫状,呈灰绿色,后灰白色软腐,有时有褐色同心轮纹,病果脱落或失水呈淡褐色僵果挂留在枝头。湿度大时在病部特别是果实病部长出疏白色霉层。

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除危害辣椒外尚可侵染番茄和茄子。

病菌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卵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土壤中卵孢子萌发,直接侵染植株根茎基部,也可被雨水、灌溉溅水传至植株下部茎、叶和果实上侵染发病。带菌种子萌发,直接侵染幼苗。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囊,借风雨传播。条件适宜时,孢子囊2个小时萌发放出游动孢子,7~10个小时就完成侵入过程,潜育期2~3天。因此一旦发病,短期内就会流行成灾。温度26~30摄氏度,相对湿度95%以上,4~6个小时有水滴,是疫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棚室栽培因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培育适龄壮苗。采用高垄覆盖地膜定植,增施基肥,加强管理,提高抗逆性。

一旦发生病害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68%倍得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喷布,也可用10%高效杀菌宝水剂200~300倍液灌根。

(十一)辣椒炭疽病

各地发生普遍,是露地辣椒重要病害,保护地辣椒也有发生。

辣椒炭疽病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黑色炭疽病,果实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展后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斑上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黏稠状物。被害果内部组织半软腐状,易干缩致使病部呈牛皮纸状,易破碎。有时叶片也发病,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褐色,边缘褐色,其上生小黑点。

另一种是红色炭疽病,初时病斑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后呈圆形或近圆形大型病斑。病斑棕黄褐色,凹陷,微现橙红色小点,略呈同心环状排列。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常有些淡红色黏质物溢出,发病严重时,整个果实烂掉。

病原菌:黑色炭疽病为茄果腐黑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红色炭疽病为辣椒盘长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附在种子内部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后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靠棚膜滴水和雨水、灌溉等传播到植株下部果实、叶片上萌发后,由伤口侵入。红色炭疽病菌能直接侵入。发病后,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适宜,潜育期黑色炭疽病3~4天,红色炭疽病5~7天,所以条件适宜,病害容易发生。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黑色炭疽病菌发育温度12~33摄氏度,红色炭疽病菌15~35摄氏度。最适宜温度,前者27摄氏度,后者27~30摄氏度。相对湿度都要求95%,低于70%的湿度不适其发育,分生孢子侵入需有水滴,保护地内通风排湿不好或偏施氮肥都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培育适龄壮苗,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定植后加强管理,调节好温、湿度,合理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逆性。

发现病害及时用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布,也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烟剂1、3号等量混合,667平方米350~400克熏烟。

(十二)辣椒细菌性疮痂病

也叫细菌性斑点病,是辣椒上常见的病害,各地保护地辣椒生产均有发生,发病重时提早落叶,损失很大。

疮痂病多在成株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枝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为边缘褐色,稍隆起,中央浅褐色,稍凹陷,表面粗糙的疮痂状病斑,病斑多时融合成较大病斑或病斑连片,引起落叶,重病株叶片几乎落光,仅剩枝梢几片小叶,对产量影响很大。

茎枝上发病,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块斑,后木栓化或纵裂为疮痂状。

果实发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疱疹状黑褐色病斑,后病斑疮痂状,边缘有裂口,并有水渍状晕环,湿度大时有少许菌脓溢出。

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型,属细菌。

病菌主要附着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土壤中病菌借灌溉水流传播至植株下部叶片、茎上、果实上引起发病。

发病后细菌借风雨、棚膜滴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由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隙发育、繁殖,并分泌刺激性物质刺激病部组织,使表皮细胞层增高,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

温度27~30摄氏度,相对湿度90%以上,适合病害发生。保护地内灌大水,通风不及时,造成闷热潮湿条件,病害迅速发生和发展,致使植株徒长或患衰弱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实行2~3年轮作。

定植后加强管理,控制好棚室温、湿度,减少发病条件。

发现病害立即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千克,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酸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高效杀菌宝水剂300~400倍液喷布。

(十三)辣椒根腐病

各地保护地辣椒上均有发生,特别在低洼、多雨地区发生严重,并且日摄氏度加重。

辣椒根腐病多发生在定植缓苗后不久的植株上。植株茎基部及根部皮层变褐色,湿腐状,植株地上部枝叶萎蔫、枯黄。植株病部最后缢缩、腐烂,皮层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株多倒伏而死。

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甚至更长。病菌从根部侵入,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发病,连作、低畦地、黏土地、下水头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采用高垄覆盖地膜栽培,发病严重地块需进行非茄科作物轮作,防止大水漫灌,及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施基肥要腐熟。

发现病害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250~300倍液,或3.2%克枯星水剂500~700倍液灌根,或喷洒表土、植株的基部,各种药剂交替喷布。

二、虫害防治

(一)红蜘蛛

红蜘蛛又称朱砂螨、棉叶螨,属蛛形纲害虫,危害多种蔬菜,以茄果类、豆类受害最严重,保护地茄子、辣椒上红蜘蛛为害日趋严重。

害虫特征:成螨和若螨群栖在叶背面吸食汁液,尤以叶片中脉两侧虫量最为集中,虫量大时可分布全叶。受害初期叶正面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全叶褪绿成黄白色,严重时叶片变锈褐色,整片叶枯焦脱落,全株枯死,果皮粗糙呈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