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性的“新大陆”
3023300000032

第32章 满负荷工作法与人性(4)

④设备性能得到改善

由于我们对设备的备件质量和维修质量抓得紧,及时进行大修和更新改造,使设备不但可以保持原设计的性能指标,而且有所提高。如我厂普通人造革生产线,经几次大修改造,不但产品质量超过历史上最好水平,而且可以和进口的离型纸法人造革共用花辊(花色品种也大大增加)。产品供不应求.并创三种(手指纹、螺丝纹、121纹)产品的市场。二辛酯生产线是多年的老设备,不但产品质量低,而且消耗高,跑、冒、滴、漏严重,改造后跑,冒、滴、漏完全杜绝,产量由原来的日产8吨提高到日产10吨。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现在正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对设备的更新改造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提高了效益。

⑤效益增加

由于设备运转率由1984年的43%提高到现在的90%多,不但折旧大修费用在单位成本含量内大大降低,而且产量、产值、利润等综合效益也大大提高,1987年产值4246万元,利润350万元。与1984年产值利润相比,均提高约一倍。车间工人有效劳动时间也由1984年的2小时18分提高到5个多小时。

二、强化财务管理,加快资金周转

满负荷工作法九项内容的核心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也是为了提高效益}。因此,满负荷工作法的每一项内容都和效益相连,和财务相连,和强化财务管理相连。

(一)财务管理工作满负荷目标

1.资金周转满负荷。就是充分挖掘资金潜力,一个钱当一个钱用,一个钱当几个钱花。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要逐年降低,要达到30天周转一"次。

2.费用降低满负荷。就是指万元产值中可变费用(包括企管费中可变部分、车间管理费中可变部分、职工报酬含量)要逐年降低。三项指标都以1981~1985年的平均值为基数,规定每年降低3~5%(第七个、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规定每年降低5%。

(二)财务管理工作满负荷的具体做法

1.为了实现资金周转满负荷,充分挖掘资金潜力,我们摸索出了搞活资金、加速资金周转的一套具体做法,即“十字经{或叫“十字法”)。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抓、变、定、调、控、归、包、集、结、清”十个字,所以称“十字经”。

“抓”,即领导要增强资金观念,抓资金管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并且资金的潜力也很大。因此决策层及决策人员必须亲自抓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变”,即改变财务部门的职能,充实财务管理的内容,要管活钱算活账、算大账、算细账、算远账。1984年底我们将财务科改为经济开发部,1986年底我们又将经济开发部改为内部银行,并制定了《内部银行管理办法》,加强了全厂财务工作的管理。在企业内部,车间、部门、仓库都是独立核算单位,实行内部买卖关系,厂内经济往来业务,一律通过内部转账支票进行结算。我们对资金占用单位,根据生产工艺、经营销售情况核定了定额资金占用额。同时,把全厂财务工作归内部银行管理,各分厂及独立核算部门不再设会计,只设专职或兼职核算员一人,在业务方面一律受厂内部银行统一领导,按内部银行规定及制度开展工作。厂内部银行每年定期对各分厂及独立核算部门的经营工作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内部银行的作用,财务管理的职能深化了,冲破了过去“算死账、管死钱”的单纯职能。

“定”,即以销定产,以产定料,以料定供、以供定资。我们采用“丰田”式的倒推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备资金占用量和产品资金占用量。如:我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以销定产,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按计划进料,按销售量生产,严格控制产品积压现象发生。厂明确规定:由于车间超计划生产或因质量等原因,造成某种产品积压,所占用资金按贷款利息计算,从车间应得报酬中扣除;由于销售部门市场信息不准,错误安排生产所造成的产品积压,也按上述办法处理,从销售报酬中扣除;供应部门,工作失误,也按上述办法处理。

“调”,即加强资金的调配平衡,像管人一样管钱。近几年来,我厂生产发展较快,虽然经济效益逐年都增长较大,但税前还贷较多,利润留成较少,自有流动资金未能得到充分的补充,企业生产资金的80#要靠银行贷款解决;再加上近两年来,原材料严重短缺,并大幅度涨价的困难,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缓和这一矛盾,我们采取调整资金占用比例,扩大产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等措施,并规定:资金开支要月有计划、日有报表。计划内的开支,随支出、随平衡调配。计划外开支,一律不准支出。

“控”,即控制资金乱挪乱用。为了控制资金,防止盲目采购造成新的积压,每月由内部银行根据平衡后的费用计划支付。结合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库存计划及月末库存报表,进行严格控制。

“归”,即资金归口管理。为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使大家关心资金占用情况,我们将全厂资金占用总额,分级分口落实到各占用单位及有关人员,并与报酬挂钩。如:我们对生产车间,按照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算出日产量,根据材料成本结合生产周期,从领原料到成品人库的时间内核定其合理的定额占用量,核定后的资金占用额,由内部银行一次性拨给车间,供其长期使用。如因车间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超定额占用资金时,可向内部银行申请贷款,其利率按国家银行利率6.6!计息,直接算人车间成本,当月根据“一酬多挂”分配方案中规定的奖罚条款扣发该车间报酬。成品资金归销售部门管理,储备资金归供应部门管理,机物料资金归设备部门管理。所有资金占用额都制定出最高和最低占用额。发生超额占用时,按超额比例减发承包报酬。

“包”,即费用包干。为了节约费用开支,对三个外采部门实行了费用包干。并规定:有对外采购任务的部门,每月25日报下月费用开支计划,28日由内部银行召开资金平衡会,平衡后的费用指标包干使用。由本部门控制,费用开支既要合理,又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本部门使用不当,影响生产,由该部门负责。指标下达后,超额不补。特殊情况,每月留有少量的机动费用由厂长掌握使用。指标每月一平衡,不能结转。

“集”,即集资人股。对内号召职工集资人股。对外广泛收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一方面筹集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职工集资、人股,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职工和企业之间心连心、筋连筋,企业经营好坏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1985年以来,职工集资、人股资金104万元,大大缓和了我厂流动资金不足的被动局面。

“结”,即结算要科学。在销售过程中,为了加快贷款回收,结算时能用现金的不用支票,能用支票(汇票也可以)的不用承付。在产品销售淡季,采用汇票承兑的结算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结算过程中的无偿资金占用量。

“清”,即按时清仓、清库、清资、清账、清欠款等。为了扭转资金不合理占用现象,对仓库进行了彻底清查,对库存产品和物资进行了分类,即哪些是正常库存;哪些是超计划库存;哪些是长期积压物资。厂长亲自召开专门会议,制定调整压缩库存、处理积压物资的规定和奖罚办法。1986年,我们处理积压物资173万元,其中产成品126万元,原材料46万元,使这部分资金又正常投人到生产经营中去。

2-为了使费用降低达到满负荷,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实行费用限额卡制。为了把各项变动费用控制在限额指标之内,我们把测算后的费用计划,划分为:办公费、卫生费、运输费以及车间经费中的可变部分,按月分别下达费用限额指标。有的一月一次,有的一年一次。一律超额不补,过期作废,不准结转。如使用不当影响生产或工作,根据造成损失情况扣发当月报酬。

②控制职工人数。即严格控制职工人数的增加。企业的职工人数应相对稳定,尤其当前人浮于事,职工素质较差的情况下,更应相应稳定,以便“人尽其力”,降低费用开支。

③精简机构。即压缩二三线人员。1984年,二三线人员为322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40%。1985年至今,我们先后精减了五批共86人,占二三线人员的26.7%,同时减少企管费5%。以后,我们还要继续精简,要把二三线人员的比重控制在15%以下。

④分离服务。即把塑料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工种、车间、部门分离出去。这一点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已经把职工食堂、托儿所、医务室、澡堂、厂院卫生绿化和基建维修分离出去了,下一步,车队、机修也要分离出去。服务部门分离出去后,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使它既服务于企业。又服务于社会。这样,不但费用大大降低。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会大大提高。

(三)推行资金周转满负荷、费用降低满负荷以来的效果

1.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984年平均为123天,现已降低到61.2天,与1984年相比资金周转加快了61.8天。

2.管理费用大大降低。由于我们严格控制和精简二、三线人员,不但管理机构日趋精干,并且管理费用大大降低。1987年管理人员工资总额比1986年节约35786,74元,降低率为10.12%(因管理人员减少而降低),呈现产值、产量增加、行政费用开支降低的好势头。

3.促使财务工作向专业化管理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实行资金管理“内部银行化”,使财务管理的职能深化了,冲破了过去“算死账、管死钱”的单纯职能,转变到计划筹集资金、计划用款、协调企业机制的开发型管理职能上来。同时,面向社会开办金融服务项目,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三、深挖内部潜力,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推行满负荷工作法,我们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一酬多挂”。即打破工资、奖金界限,把职工报酬与产量、质量、成本挂钩,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为计算劳动报酬的主要依据,并设置了“满负荷奖”。厂对车间采取定产量、定报酬,增人不增报酬,减人不减报酬的方法,迫使车间重新进行岗位定员,紧缩生产人员,深挖内部潜力,达到满负荷。人造革车间是用涂刮法生产造革产品的车间。原来是一班生产,定员40人,每月生产十天半月的,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后,由一班变二班生产,车间定员80人。现在又由二班生产变为三班生产,按原来的定员需要120人,但他们没有增加一个人,实现了增产不增人。在此基础上,车间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在生产调度指挥上下功夫,增班中有效劳动,减少无效劳动,做到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向时间要产量,尽量减少设备空转时间,减少停车时间,达到设备运转和8小时工作量满负荷。过去换品种,生产线全线停车,切断电源,擦洗设备(包括搅拌机、料桶、料勺、料盘、料棍、料台等),然后再升温、投料,共需停车6小时,现在他们每月合理的安排生产,先干浅色的,由浅逐渐变深,例如白色——掠色——黑色,最后生产贴膜革(贴膜革的底料的颜色不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这样一来,擦洗设备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再有,前面的工序先完,先提前做换品种的准备工作,提前投料生产,依次进行换品种的工作。这样,职工有了紧迫感,形成了快节秦、高效率的工作作风。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运转率,现在换品种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了。过去换花辊、换胶辊,也是全线停车、降温,操作工休息,维修工负责换花辊。换一次花辊或胶辊需要2小时,现在换花辊时,只停压花工序,前面几道工序继续生产,换完花辊后立即开车,把车速适当调快,等堆集的半成品压完花纹后,再把车速调到正常状态。换胶辊也是这样,现在换花辊或胶辊基本不停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年产量由40万米提高到340万米,翻了二番。

为了保证质量,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由按部颁标准生产改为按市场、用户的需要组织生产,使产品成为市场名牌,供不应求。为了保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车间坚持做到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也把用户的要求及产品的用途告诉职工,使大家心中有底,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他们还坚持开好三个质量分析会,即上旬布置、中旬检查、下旬总结,遇到质量问题随时开质量分析会。另外还注意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1987年共上技术课3次,业务知识考核2次,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业务理论知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1987年各种产品都超过了承包质量指标,产品的一级品率、合格率都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