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性的“新大陆”
3023300000034

第34章 满负荷工作法与人性(6)

在从前中华民族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但从19世纪初叶,特别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华民族不但不得安宁,而且备受凌辱。中国逐渐走向衰弱,不断遭受沙俄、英、法、德、意、日、美等列强的侵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人侵北京,签署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多次战败多次赔款。对八国联军一次赔赏的白银,就高达4亿5000万两……致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割据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又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妄图侵占中国的全部领土。

创建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在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又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政治上不受压迫,经济上不受剥削,国际上广交朋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在世界上抬起了头,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受到封建制度的约束和训教,不少人具有盲目崇拜封建礼教的传统意识;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中国人民又吃尽了外国列强的苦头,产生了恐洋和仇洋的情绪;新中国成立后20多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沿袭前苏联的发展模式,所有制是公有的,经济是计划的,分配是按劳的。有的人对共产主义社会产生了误解。

1978年以后,经历了“文革”阵痛的中国何去何从?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标准如何确定等等,摆在了全中国人民面前。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国情,高瞻远瞩,大胆提出中国应该转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改革,对外开放。彻底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发展模式,理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方针路线,坚定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指明了快速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走了出去,看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发展情况、生产情况、技术情况。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和体制和专制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等。使中国人大开了眼界,大开了思路,大开了胸怀。

在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中国也借鉴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某些模式,并于2001年加人了世贸组织(WTO),进出口贸易、各种关税和商品标准等,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和路线,经过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总书记两代中央领导人相继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与发展的理念,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和士气。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使中国人追求生存的人性得到了解放和发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拥有到中国领先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人性解放和人性发挥的充分显现。随着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1年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人绝不自满,在经济发展上、技术研究上,还要积极的向发达的国家学习、借鉴,一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人从鸦片战争后的仇洋恐洋,到解放初期的蔑洋、弃洋,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学洋、赶洋,以及现在的联洋、超洋等等,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人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前,在经济方面,中国是沿袭原苏联计划经济那一套。在工业生产方面,原辅材料供应,产品销售,都要纳人国家计划,生产企业没有自行采购原辅材料和自行销售产品的权力,一切都要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在职工身份方面,只要参加工作,不管工作单位是企业、事业,还是机关,都是“公家人”,衣食住行用”、老弱病残孕等,单位都要包下来。除了工资以外,医疗费用要包下来,养老费用要包下来,住房要包下来,大的单位职工子女人托、人学教育也要包下来,等等。

调整工资,住房分配等,基本上都是论资排辈——按工龄长短挨个儿来。因此企业的职工有了困难就找厂长,应该解决又能解决的还好一些,不应该解决或一时解决不了的,有的人就会大发雷霆,指着厂长的鼻子大喊大叫的说:“告诉你,我活着是厂里人,死了是厂里鬼,这个问题必须给我解决!”

在管理方面,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企业办社会。企业除了应设党委、行政、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外,内部都要有食堂、澡堂、招待所、医务室、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维修、机械维修、运输队、倶乐部、宣传办、计生办、安全办、武装部、保卫处、绿化小组等等。社会上有的机构,上级机关设立的机构,企业相对应的也要组建、设立。因此,在企业办社会的年代,有人就发牢骚说,“企业除了火葬场不办,其它什么都要办”。

企业在管理上,还有几条限制,一是不能“随便”(实际上就是不能)扣发工资,不能随便解雇职工,等等。企业职工都把这些视为“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俗称三铁)。在那时,一参加工作就如同钻进了“保险箱”,职工的“一切”,可以说都上了“保险”。

企业在生产上也有定额,但定额很低、很松。再加上企业办社会,需要设立的机构很多,走后门“挂职”(在企业里登记一个名,只领工资不上班)的人员也不少;没有认真执行“奖勤罚懒”的奖惩制度,企业没有解雇职工的权力,加上“关系户”、“后门户”的人员,因此企业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

1985年以前,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拥有800多名职工,与日本生产规模、产品相当的塑料厂相比,人家只有120来人。可是他们年产塑料8000多吨,而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年产只有4000多吨。请想一想,差距该有多大呀!

所以,有的人就讽刺说,吃着大锅饭,干着良心活,工资熬年头,住房盼不着。

这些现象和问题,从人们追求生存、追求利益的角度来分析,充分说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追求性、竞争性。

“满负荷工作法”的推行,打破了原来的企业“办社会”模式、计划经济模式、“三铁”管理模式以及“大锅饭”分配模式,充分体现和发挥了人的追求性和竞争性。所以受到全厂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受到全国各行各业的关注,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

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是一个中型集体企业,当时有职工800多名,固定资产1700多万元,拥有九条技术先进的生产线,主要生产增塑剂、压延膜、人造革三大系列、十大类别,300多个花色的产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深化内部改革,充分挖掘人力、物力、资金、设备的潜力,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的“满负荷”工作的方法—-即“满负荷工作法”。

中国人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解放和人性上的解放,实际上是认识上和思想上的解放,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活学活用和发展。对人性的认识,是对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的一个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被束缚和被禁锢的追求生存的人性,也得到了解放和发挥。满负荷工作法,就是在中国人政治上、经济上、人性上逐步得到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