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3024300000011

第11章 谈焦虑

你们是不是有时会感到焦虑?焦虑是个心理学问题,但我们学哲学也应该懂得焦虑的本质和消除焦虑的方法。

并非任何焦虑都是坏事。正常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惕性,可以促使人想方设法避免危险,可以成为行为的一种动力。焦虑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不应该焦虑的事过分焦虑,则是一种病态。这种事事焦虑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没有人没有过焦虑。消除不必要的焦虑的方法,可以是心理学的,也可以是哲学的。最简单的哲学思维方法就是善于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而不能陷于“一切都有可能”、“万一”、“也许会”、“谁说得清楚”之类的思维方式。如果坐飞机心里怀有“可能”、“万一”,肯定一上飞机就七上八下。坐火车也是如此,甚至走在人行道上也可能有“万一”的时候。报纸上就有汽车冲上人行道把在车站候车的人撞死的报道。如果我们怀着“一切都有可能”的思维方式,就会终日惶惶不安。怎么办?应该具有计算概率的思维。

我们不能把危险的程度建立在“一切都有可能”、“万一”上,而应该建立在概率上。例如,每年飞机失事死亡的人数是多少,还不及汽车的千分之一。人行道上等车被撞的可能性是多少,几十年难遇。有过睡觉猝死的人,难道因此人人都不睡觉吗?实际上猝死的人数占正常死亡的人数的比例微乎其微,可以放心睡觉。凡事应该通过计算概率来确定应对方式。对应该焦虑的事,提高警觉性;对不应该焦虑的事,放心睡觉。要不,只能终日处于焦虑之中。

当然,这只是解除焦虑的思维方法,绝不是说可以无须防范概率小的偶然事件。人应该防范偶然性,但不能害怕偶然性。害怕偶然性,必然焦虑,因为人时刻都处在自己无法把握的偶然之中。为可能出现的危险担忧和对它进行防范是不同的。比如,坐飞机是安全的,但有偶然性,因此,坐飞机应该按照要求系好安全带。又如,猝死的概率是极小的,但应注意健康保护,检查身体,有心血管病、高血压要积极治疗。这是防范,与害怕猝死而终日惶惶不安完全不同。前者为万一而害怕一万,后者为万一而提高警惕,提防一万中出现“万分之一”。有哲学思维的人应该防范偶然,但不害怕偶然;提防万一,而不害怕万一。只有这样,才能安心生活。有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人,才是智者,有点哲学家的味道。

中国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语见《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这个成语故事是嘲笑那些瞎操心的人。杞人忧天固然可笑,天不会塌,可天上掉石头砸死人却是事实。2013年2月15日早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上空突然掉下重十吨的陨石,震塌房屋,震碎玻璃,近千人受伤。据科学记载,陨石是常见天文现象,是小行星相互撞击而产生的碎片。“天”时刻都在掉,不过掉下的不是“天”,而是天上星星的碎片。看来杞人忧天还真有点道理,然而我们因此要像古代杞国人那样天天惴惴不安吗?当然不必。陨石砸伤脑袋的概率,微乎其微。如果每天为此日夜担心,就近乎患焦虑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