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3024300000013

第13章 谈消费

你们现在的消费观念和水平与我的子女读大学时的消费观念和水平,不可同日而语。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但基本的哲学道理应该相同。消费型社会面对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如何看待消费与节约的关系问题。

按发展生产来说,必须拉动需要,特别是内需;按治国教民来说,应该提倡节约。如何找到节约与发展生产、推动内需之间的平衡点,是个难题。问题是如何区分正当消费与奢侈。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家与经济学家可能存在分歧。经济学家着眼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以需要为动力,以消费促生产,而哲学家则考虑过度消费对人、人性、人的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我看来,奢靡之风和过度消费不属于拉动内需的范围,是既不利于生产发展也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的畸形消费。它就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虽然它能增加GDP,可这种GDP是不值得夸耀的。我们应该满足人的正常需要,包括物质的和文化的需要。我们应该反对拉动内需旗帜下的奢靡之风。

情不可绝,欲不可灭,但必须以理制情,以理制欲。社会越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的牟利引导,种种煽情纵欲之诱惑扑面而来。纵欲是对民族精神的戕伐。古人都知道欲不可纵,提倡节欲。“夫人生而有情,情发而为欲,物见于外,情动于中。物之感人也无穷,而情之所欲也无极。是物至而人化也,人化也者,灭天理矣。”“夫欲至无极,以寻难穷之物,虽有贤圣之姿,鲜不衰败。故修身治国也,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

《说苑》中也反复论述到情与欲的关系:“孔子曰: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见到一些官员和老总的自我败亡之路,无不是在财与色上栽跟斗,即败于贪财纵欲,也就是古人说的“物至而人化”。

而今的博士生毕业没有条件可以奢侈,会有一段时期生活感到紧张。我说的话,这对你们生活条件改变后有好处,也算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