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蔬菜生产技术
30330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8)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开始步入正轨。自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绿色食品标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等。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颁布了“蔬菜、水果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以及“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等。

现阶段,我国多数地方执行的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以及将两者结合制定的地方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有机食品标准”仅在一些生产条件比较好、以生产出口蔬菜为主的大型蔬菜生产基地或农场里被执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蔬菜的产量和产值偏低。虽然目前我国个别地方的单产已接近世界水平,但平均产量水平却与世界水平差距比较大。例如,荷兰在冬春季低温寡照条件下,保护地黄瓜产量450~600吨/公顷,我国黄瓜的产量为75~l05吨/公顷,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

在产值方面,由于产品质量差、深加工不足、包装档次低等原因,我国蔬菜不仅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高,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也普遍偏低。

(2)产品采后增值加工处理不足。目前,我国蔬菜产后的产品整理、包装、贮存、运销、加工等处理较为薄弱,尚处初级阶段,初加工品多,精加工品少,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耗资数亿元先后修建了许多座气调库,使蔬菜保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降低了损耗。但产地的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采后处理及冷链系统仍没有形成,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加之冷库大多建在大城市,且多属简易库,不符合“产地贮藏,销地周转”这一国外典型的贮运模式,目前,全国的蔬菜贮藏能力仅为商品量的25%左右。

从加工方面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农副产品加工率占总产量的70%~90%,加工后增值达90%以上,而我国农副产品加工率只占总产量的25%左右,且以初加工为主,加工后只增值35%左右。

(3)蔬菜出口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

①出口蔬菜的数量偏少。2001年全国蔬菜出口量为394万吨,占不到全年蔬菜总产量的1%,出口量只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左右,与我国世界蔬菜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②出口蔬菜的种类偏少。我国常年种植的蔬菜有几十种,而出口蔬菜却主要集中于芦笋、大蒜、辣椒、大葱、生姜、洋葱、马铃薯、番茄、萝卜、牛蒡、菠菜和四季豆等,蔬菜种类偏少。

③出口产品档次不高。目前我国出口蔬菜中,鲜冷冻蔬菜占蔬菜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加工保鲜蔬菜和干菜,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从而导致出口效益呈逐年下降之势。例如,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蔬菜受深加工水平、质量、新鲜度和进口国“绿色壁垒”的影响,为与美国等蔬菜出口商竞争,一再压低价格,出现“量增价减”现象,一方面蔬菜出口在数量上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蔬菜的单位出口金额却在下降,以至于出口量增加所带来的出口增加额已经不能补偿价格降低而带来的出口减少额。

④出口国家范围狭窄。目前,日本仍是我国的主要蔬菜出口国,蔬菜出口量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量的1/3,其次为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以及北美和西欧等一些国家,出口范围狭窄,容易遭受蔬菜进口国和地区的“贸易壁垒”。近年来,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主要有欧盟的一些国家及美国和日本,其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5%,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变化技术法规”等。不少企业的农产品被欧洲取消注册资格,而且今后很难再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

(4)抵抗风险能力弱。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条件比较差,生产方式简单,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在生产模式上,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种植和销售模式占主导地位,有组织的农村合作组织、协会组织以及“公司十基地”或“企业十基地”等规模经营模式还比较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

(5)生产资料供应滞后。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蔬菜生产物资种类和数量供应不足,新材料、新品种、新器械不能及时送到生产一线,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该问题在新菜区和边远菜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6)蔬菜标准化生产规模的比例偏低。由于蔬菜生产的监督检查体系不健全以及受零散蔬菜生产模式的限制,目前尚难以对整个蔬菜的标准化生产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标准化生产工作推广缓慢,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激素、农药施用欠合理、有机肥施用不足、大量施用氮素化肥等现象仍比较严重。

(7)蔬菜良种大部分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培育的设施蔬菜品种大多耐贮运能力差,不适合长距离运输,以至于设施蔬菜生产用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另外,露地生产的加工出口蔬菜也因受进口国的苛刻条件限制,大多只能种植来自进口国的种子。由于国外进口种子大多价格昂贵,一般是国内同类蔬菜种子的几倍乃至上百倍,从而加大了生产成本。

(8)病虫危害严重。由于长期连作、无序引种和流通、蔬菜品种数量的增多以及反季节蔬菜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等原因,不仅导致原有病虫害发生加重,而且还造成病虫害的种类逐年增加,加大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三、发展方向

21世纪我国蔬菜业发展的总目标是:以现代蔬菜科技和现代工业技术为强大支柱,逐步走生产、运销、加工社会化分工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由传统生产到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的转变;运用现代科技,大幅度提高土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商品率及利用价值,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蔬菜的产量、品质和产值;加强抗逆、抗病虫、耐贮运和适宜加工、适宜机械化栽培的专用品种选育;蔬菜市场逐步达到数量充足、供应均衡、品质优良、种类多样、清洁卫生和食用方便,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由世界蔬菜大国建设成为世界蔬菜强国。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未来我国蔬菜生产将主要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设施化生产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园艺设施面积将增加到253.3万公顷左右,占适宜推广面积的50%以上。在发展步骤上,21世纪前期我国将以简易温室(包括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后期则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使用现代化温室。

2.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行标准化生产,不仅有利于生产的统一组织和管理,而且也是和国际接轨、增强我国蔬菜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所必需的。

穴盘育苗是一种新型的一次性成苗的育苗技术,它采用经科学配比的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配合机械化精量播种、精准灌溉等先进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发挥肥效,提高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不因施肥过量、吸收不良而造成环境污染。并提高了有效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产出效果。

3.组织化生产主要是对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蔬菜种植区,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协会组织、“公司十农户”以及“公司十基地十技术工人”等规模经营模式,将分散的蔬菜种植户联合起来进行有组织的蔬菜生产。组织化生产有利于统一生产操作,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同时组织化生产也利于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也容易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4.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和操作质量,而且也是实施蔬菜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所不可缺少的。目前,我国大型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发展也较快,从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移栽、灌溉到设施管理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而简易设施以及露地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

5.区域化生产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生产条件,安排种植不同的内容,既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可避免地区间的重复生产和浪费资源,减少内耗。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五大片农区商品菜生产基地有:南菜北运基地,黄淮早春菜基地,西菜东调基地,冀、鲁、豫秋菜基地和京北夏秋淡季菜基地。五大基地每年向全国提供超过200亿千克的商品蔬菜,约为城市消费量的30%左右。

6.蔬菜品种多样化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佐餐需要了,对蔬菜的滋补保健作用、美容作用、欣赏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趋强烈。近年来,滋补保健蔬菜(如山药、胡萝卜、芦笋、大蒜、苦瓜等)、山野蔬菜、美容蔬菜(如芦荟、黄瓜等)、水果蔬菜(如水果番茄、水果黄瓜、水果辣椒等)、观赏蔬菜等消费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7.采后增值处理蔬菜采后增值处理主要包括贮藏保鲜、深加工、包装等处理。对蔬菜进行采后增值处理,不但可以增强产品承受市场风险和出口竞争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转移市场风险。科技人员加强了蔬菜产后贮藏和保鲜技术的研究,使中国蔬菜产品开始向工业食品方向延伸。一批多维菜汁、蔬菜脆片、脱水菜、速冻方便菜等也开始投放市场,适应了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需求。

8.净菜与特菜上市中国蔬菜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一批优质新品种蔬菜走俏市场;精细蔬菜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稀有蔬菜等一批高档的时尚蔬菜开始进入市场,并有逐步发展的趋势。为提高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入90年代后,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明确了无公害蔬菜的标准。目前,全国累计有5大类630余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蔬菜及其加工品种约有近50种。

9.加工蔬菜的出口。蔬菜加工出口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这一产业的强大生命力。据初步预算,蔬菜出口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比在国内销售高出50%以上,有的要高出4~5倍,今后蔬菜出口有3个增长点:一是速冻菜,二是真空保鲜菜,三是保健型蔬菜,这也是蔬菜出口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21世纪是中国蔬菜产业走向产业化、设施化、现代化、集约化、优质化、绿色化的世纪。一个将产前、产中、产后及生产、加工、销售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蔬菜产业化高潮正在中国兴起,前途广阔。

思考与练习

1. 蔬菜的特点?

2. 我国蔬菜的发展前景如何?

3. 我国蔬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