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蔬菜生产技术
3033000000004

第4章 项目瓜类蔬菜生产技术(2)

(2)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每亩1.25千克与50倍细干土混匀,定植时撒于播种沟或定植穴内。发病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代森按1000~1500倍液灌根。上述药液每株灌0.25~0.5千克,10天左右再灌1次,连灌2~3次。

2.黄瓜疫病俗称死藤,各地都有发生,但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南方春黄瓜、北方夏秋黄瓜发病率较高。除危害黄瓜外,还危害冬瓜、南瓜、菜瓜和西瓜等葫芦科蔬菜。

症状特点:苗期受害嫩梢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却不倒伏,湿度大时发生软腐,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裂;成株期蔓茎结节和叶柄发病较重,出现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患部具有明显溢缩,特别是茎基部溢缩普遍,患部以上叶片萎蔫下垂。如茎蔓多处受害,植株很快枯死。瓜条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凹陷病斑,湿度大时瓜条很快软腐,患部长有稀疏霉层。

防治方法:主要有种子消毒、轮作倒茬等措施。发病初期用72%可湿性粉剂克露600~8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或100~200倍液涂抹病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混合,500倍液喷雾。

3.霜霉病

典型症状:叶片,茎、卷须、花梗也可受害。幼苗期子叶出现不均匀的退绿、黄化。形成不规则枯黄斑,甚至子叶枯死;成株期从下部叶片开始,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扩展后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病班。湿度大时叶片背面呈现水渍状,尤以早晨的水渍状角状病班最明显,中午稍微隐退。而后产生灰黑色霉层。病班很快扩展,后期及附近叶肉呈铁锈色。病重时叶片布满病班,互相连片,致使叶片卷曲干枯,瓜秧自下而上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如津研1、津研2、津研3、津研4号。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加强通风,灌水后及时排湿,降雨时关闭大棚,防止雨水滴人棚内。定植前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灌根。

(3)发病前7~10天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50%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百菌清烟雾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乙膦铝500倍液。一旦发生,必须选用最有效的农药迅速扑灭,主要有:0.25%的72.2%普立克水剂+0.25%的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抗灵可湿性粉荆800倍液;0.3%的60%甲霜灵铝铜+0.1%活力素+0.05%亚硫酸氢钠。

(4)高温烤棚灭菌,是利用霜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30摄氏度以上活动缓慢,42摄氏度以上时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的原理来抑制和杀灭病原菌。在闷棚的前1天浇一次大水,同时喷用1次防治霜霉病的高效杀菌剂,次日必须是在晴天揭苫后密闭大棚,使棚内瓜秧顶部气温升至44~46摄氏度,闷棚2小时。处理后要及时降温。

4.黄瓜炭疽病南方普遍发生,北方今年来随着保护地面积的扩大,也有加重的趋势。

症状特点:叶柄或蔓染病,初为水渍状淡黄色圆形斑点,稍凹陷,后变为黑色,病斑环绕一周后全株枯死。叶片染病,初为圆形至纺锤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斑点,有轮纹,干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潮湿时叶面长出粉红色黏稠物。果实染病初期呈水渍状凹陷褐色病斑,凹陷处常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黏稠物,严重时病斑连片腐烂。

防治方法:发现病害时,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每6~7天喷一次,连续喷4~5次。

5.白粉病俗称白毛,各地普遍发生,是保护地和露地黄瓜的常见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但生长后期受害较重。除危害黄瓜外,还危害其他瓜类和豆类蔬菜。

症状特点: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茎也可受害。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布满叶片,好像撒了层白粉。后变成灰白色,长有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并逐渐变成黑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一般叶片自下而上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定植前进行土壤处理。用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4千克,撒于土表,搂平畦面,使药土混匀。或用50%托布津或50%的多菌灵0.5千克,加细土25千克拌匀,撒于定植穴。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50%乙基托布津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40%福美砷500~600倍液;或农抗“120”100毫克/千克及植物防病膜荆-i脂膜或京2830的50倍液;可湿性硫黄粉3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药。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3~0.4千克,半月灌1次,连续2~3次。另外用百菌清烟剂熏烟效果好。

6.黄瓜灰霉病 温室和大棚黄瓜普遍发生,以危害瓜条为主,防止不及时可减产一至三成。番茄、茄子、甜椒、马铃薯、甘蓝、菜豆、蚕豆、莴苣等也可受害。

症状特点:病菌多由开败的花侵入,引起花腐烂,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嫩瓜条扩展,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蔫,病部长出灰褐色霉层。大瓜条病部先发黄,后长出白霉并渐变成淡灰色,最后腐烂脱落。叶片多产生大型枯斑,边缘明显,生有少量灰霉。幼苗和茎发病常引起死苗和烂秧,并长有灰霉。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10%的速克灵烟剂每一亩用200~250克或45%的百菌清烟剂,每亩用250克熏3~4小时防治,或用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天一次。

7.瓜蚜瓜蚜又叫蜜虫,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瓜类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取汁液,造成幼叶卷曲,同时排出大量的水分和蜜露,滴落在叶片上,引起霉菌感染,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防治措施: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5%功夫乳油4000倍液;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按每亩300~400克,倒入盛锯末的盆中,点燃进行熏蒸。

8.美洲斑潜蝇成虫体长1.3~2.3毫米,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腹面黄色,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外顶鬃着生在黄色或黑色区。幼虫浅橙黄色至金黄色,长3毫米,后气门突呈圆锥状、顶端三分叉,各其一开口。此虫以幼虫潜于叶内为害,形成蛇形白色虫道,终端明显变宽。

防治方法:灭蝇纸诱杀成虫,每亩设15个点,每点挂1张诱蝇纸;释放姬小蜂、反颚小茧蜂等天敌;喷施5%抑太保2000倍、5%卡死克乳油2000倍、5%锐劲特悬浮剂50~100毫升/亩,1.8%爱福丁2500倍、0.2%阿维虫清2000~2500倍、40%绿菜宝1000倍等,每天上午10~12时施药效果好,最好连片统一防治。

工作任务1.8适时采收

黄瓜必须适时采收嫩果,特别是根瓜要适时提早采收,一般开花后8~10天即可采收。采收标准是顶花带刺、瓜条显棱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分级装箱,防止相互摩擦影响商品质量。

任务2塑料大棚春早熟黄瓜生产技术

下达任务

任务分析

早春大棚黄瓜栽培,主要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选择处理种子、浸种催芽、播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结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八个环节,关键在定植提早,所以必须要有较完善的抗寒保暖措施(内盖小拱棚、草苫、二道幕),寒流来之前可采取热风炉和炉子临时加温,否则将会遭受巨大损失。本任务要求根据不同黄瓜特性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能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指导与实施黄瓜生产,并总结、分析、完善其生产程序和生产技术。

实践操作

工作任务2.1选择处理种子

步骤1选择品种

选用早中熟品种,耐低温,耐弱光,早熟性强;主蔓结瓜,根瓜结瓜部位低,节间短,株型紧凑,侧枝少,叶形较小,适于密植;抗病性较强。主要品种有: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北京大刺、津研2号、津优4号、农大14号、鲁黄瓜5号等。

步骤2处理种子

方法一:热水烫种,先用25~3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0.5~1小时,一方面通过水捞出成熟不好的瘪籽,一方面使黏附在种子表面和进入内部的病原菌吸水萌动,这样一来可提高热水烫种的杀菌的效果。将60摄氏度的温水倒人种子容器内,使倒人容器内温度达到55摄氏度,一般对入水的量相当于种子重量的6~7倍即可。倒入水后用木棍按一个方向搅动,直到水温下降到25—30摄氏度停止。

方法二:药剂消毒。0.1%升汞溶液浸种半小时;0.1%硫酸铜溶液浸种6小时;200倍液代森铵浸种20分钟;100倍液福尔马林浸种10~20分钟。药剂消毒后要用清水投洗干净。

工作任务2.2浸种催芽

先用温水把黄瓜种子泡湿,再用55~60摄氏度的温汤浸种10~15分钟,后加入凉水,降低温度至25~30摄氏度,浸种4~6小时,接着将种子投洗干净,放人没有油盐污染的干净盆碗内,上边用湿毛巾盖好,放在25~30摄氏度的地方催芽,每天淘洗1~2次,1~1.5天就可出芽。

工作任务2.3 播种育苗

步骤1确定播种期

为黄瓜安全定植期减去育苗所需的天数,得出的日期,就是最佳播种期。采用温室育苗需50~55天苗龄,一般播种期在2月下旬,安全定植期在4月上旬。

步骤2育苗床的准备

营养土的配制:田园土40%、粪肥60%,在制作时各种成分要充分混合均匀,一般每吨营养土加入硝酸铵3千克(或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氯化钾2千克,制作营养土方。将配合好的营养土平铺于育苗畦内,耧平,厚度12厘米左右,然后浇透水(浇水后厚度保持9~10厘米),待水渗下稍干用刀切成6厘米×6厘米或8厘米×8厘米的营养土方。

育苗盘的准备。无土育苗盘: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6厘米,内装筛选的直径为0.3~0.5厘米的炉渣,厚度为4厘米。营养土育苗盘: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10厘米,内装配制好的营养土,厚度为7厘米。

步骤3播种育苗

一般应在日光温室或具有加温条件的改良畦内育苗,将已出芽的种子按照一个方向芽朝下平摆在营养土方中央,上覆1厘米厚湿营养土。播前营养土方要浇透水,如果在刚制作的土方上播种可省去浇水。无土育苗,先将装好的苗盘浇透水,接着将种撒播均匀,再在上面覆细炉灰渣1厘米厚。播后7~8天真叶顶尖时进行移植。育苗温室要在播种前提早进行清理、消毒、加温、制作苗床,使其在播种时室温稳定在25~30摄氏度。

步骤4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从播种到子叶出土时需要高温,日温保持27~30摄氏度,夜间17~18摄氏度,地温22~25摄氏度,这样出苗快而整齐,2~3天内即可出齐。苗出齐到真叶已顶尖时,需要较低的温度,白天保持20~25摄氏度、夜14~16摄氏度,地温日夜在20"C以上。保持较高地温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的关键。气温稍低些有利于花芽分化和增加雌花率。第一片真叶展开到五片真叶顶尖时,掌握日夜较大的温差,白天保持25~27厘米,夜间由16摄氏度逐渐降到后半夜8~10摄氏度。地温日夜保持15~20摄氏度。在定植前7~10天,要特别注意做好幼苗抗寒锻炼,提高幼苗抗寒能力以适应定植初期大棚内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点。气温白天保持15~20摄氏度、夜间10~12摄氏度,临近定植前的3~5天,夜温可逐渐降到5~6摄氏度,以至短时间的1~2摄氏度低温锻炼。

(2)湿度及养分管理。播前要浇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但无土育苗盘固基质保水性差,见干就应适量浇水。营养土方育苗,出苗后表土见干时进行浇水,浇水时间要在上午10~12点进行。苗期浇水要勤浇少浇,不干不浇。苗期要进行2~3次根外追肥,具体时间可在第2、第3、第4片真叶展开时,各喷施1次。

根外追肥的配方:一是在15千克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25~50克,硼酸10克,尿素50~75克、硫酸铜10克、硫酸镁10克、硫酸锌10克;二是在50千克水中加入叶面宝5毫升。

(3)光照管理。无土育苗,出苗后要把苗盘及时放到温室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照射。苗床育苗,在满足温度要求的前提下,要尽最早揭和晚盖草苫子,并要经常清扫擦洗育苗温室玻璃面,增加光照时间和透光率。

(4)通风管理。育苗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通风不仅是调节温度的技术措施,同时也是向苗床补充CO2气体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可调节空气湿度。因此,在温度许可的前提下,要尽量提早通风和加大通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