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蔬菜生产技术
3033000000009

第9章 项目瓜类蔬菜生产技术(7)

步骤3定植方法

定植前一周低温炼苗,起苗前适当灌肥,以保持营养钵水分含量适中。定植最好在晴暖天气,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进行,先开沟浇水,水将渗完时,放入苗坨,要求土坨面与瓜垄面相平,填土压实,后覆膜扣棚。覆盖地膜时,相应瓜苗部位开十字形小口,将瓜苗引出地膜,将地膜拉紧铺平,紧贴垄面,细土封严出苗口及四周,接着扣棚。要求栽一畦扣一畦,最后当天晚上即盖草苫保温。

工作任务3.5 田间管理

步骤1度调控

幼苗定植后3~4天内不通风,密闭保温,以利缓苗。在17时以前覆盖草苫保温,上午太阳直射棚面时揭开草苫,晴天中午棚内气温超过35摄氏度,可短时间回苫遮阳降温;缓苗后及时通风换气,应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初期可在拱棚两头揭膜通风,先一头揭开,天暖后再两头一齐通风,当平均气温在15~18摄氏度时,白天可两侧通风,夜间再盖好。气温超过18摄氏度,可昼夜揭开通风。随着通风口位臵不断变换,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时间也逐渐延长;当北方寒冷地区外界最低气温12摄氏度以上,瓜蔓15~16片叶,开花授粉前7天左右撤除拱棚。为提早成熟,也可延至坐瓜后再撤棚。撤棚前5~6天,低温炼苗,直到拆棚为止。一般北方双覆盖西瓜栽培扣棚期为30~35天。

步骤2枝压蔓

定植后20天左右,西瓜即甩蔓。此时,外界气温尚低,瓜蔓仍应在棚内生长,为防止植株生长点靠在棚膜上烤伤,应适当棚内盘蔓。双覆盖栽培多采用双蔓整枝,单行双株栽植者,一株向一边,一株向另一边爬蔓。双行栽植者,一行植株向另一行植株方向爬蔓。当蔓长 30厘米左右时开始压蔓,此时瓜蔓匍匐在地膜上,应用土块明压,瓜蔓进入伸蔓畦可用6~7厘米长,0.5厘米粗树条,折成“V”字形卡压在蔓上进行枝条压蔓。由于双覆盖栽培多用嫁接苗定植,应避免浅沟压蔓法,以防压蔓节发生不定根,降低甚至失去嫁接防病作用。一般每隔4节压一道蔓,坐瓜时前后两节各压一道蔓,以防大风损坏幼果。

步骤3工授粉与留瓜

定植后30天左右,第二雌花陆续开放,但小棚尚未撤掉,加之外界气温尚低,昆虫传粉较少,须人工辅勘授粉。一般在主侧蔓第二雌花开放的当天上午6~9时,人工授粉,方法同地膜栽培。但留瓜最好主侧蔓第二雌花同时进行,以利选瓜、定瓜,并防止环境不适引起坐瓜节位上升,延迟坐果。

步骤4肥浇水

双膜覆盖栽培要获得早熟、高产、高效,肥水适量,促控得当是成功的关键。尤其要防止徒长疯秧,落花、化瓜。因此,首先要及时准确判断植株是否徒长,以便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一般健壮成龄叶长度为18~25厘米,叶柄长为8~14厘米,即叶柄长均小于叶片长;正常叶片长度略大于叶宽或基本相同,叶片中午稍向内卷曲,傍晚舒展,叶片姿态微平,嫩茎俗称龙头微翘,生长中速。反之叶柄长明显大于叶身长,叶身长明显大于叶宽,嫩茎高翘生长迅速即为徒长株。其次,判定雌花能否正常坐果是合理采用护花保瓜,提早成熟技术的前提。其一,当日雌花开放节位居顶端距离远近是判定雌花能否坐果的重要指标。即开放雌花节位距顶端30~50厘米,蔓粗为6~8毫米,节间长度小于或等于叶片长度的植株容易坐果。大于60厘米或小于20厘米,均会因长势过强或过弱不易坐果。其二,雌花开放时子房大小与坐果关系密切。雌花子房大,茸毛多,果柄长而粗者易坐果,且瓜大、产量高;相反,坐果差,瓜个小,品质不良。生产上只有正确诊断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双覆盖西瓜苗期一般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进入伸蔓期,采用条沟施肥法第一次追肥,应距瓜苗60厘米左右开浅沟施肥,同时浇促蔓水;当幼瓜直径长至4~s厘米,果实褪毛时,表明已坐稳果,结合浇水,第二次追肥即“膨瓜肥”,每公顷施腐熟豆饼600~750千克,三元复合肥225千克。当幼瓜直径13~15厘米时,第三次追肥,即“二次膨瓜肥”、每公顷尿素75千克,硫酸钾75千克。同时浇水,结合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补充磷、钾肥。此后每隔3~5天浇一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果实定个后要减少灌水,防止裂果及品质下降。除上述正常管理措施外,一旦发现植株徒长,应采取如下措施及时补救:控制肥水,特别是不能偏施氮肥,适时喷施硼肥;有针对性地加强植株调整,如开花前摘心或压蔓的顶端;重捏一下雌花前的瓜蔓,破坏养分向幼茎生长点精送;在雌花节前用2根竹签互为垂直插入瓜蔓,以利养分向幼果输送,控制茎蔓生长等。此外,发现西瓜龙头高翘,可在靠茎尖处挖一深槽,将其压入槽内,使茎头露出压蔓槽口5~10厘米即所谓“重压龙头”,以抑制顶端优势,达到控制植株徒长的目的。

步骤5选留二茬瓜

双覆盖早熟栽培由于第一茬瓜收获期较早,若管理得当,第二茬瓜与普通露地栽培不差上下,增收潜力很大,二茬瓜产量可占总产量的1/3左右。其管理要点为:头茬瓜采收前10~15天,选生长健壮侧蔓选留二茬瓜。头茬瓜管理过程中不要损伤叶蔓,并以防止植株早衰为中心环节,从头茬瓜膨大时即每隔7天喷一次0.3%~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补肥;头茬瓜采收前2~3天,每公顷追施磷酸二铵225千克,促进二茬瓜膨大。头茬瓜采收后,及时清除杂草及病叶枯蔓,加强通风透光,促进二茬瓜生长发育。

工作任务3.6时采收

双覆盖栽培提早采收,季节差价较大,经济效益显著。为此生产上多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果实充分长大,已定个时,用100~300毫克/升乙烯利溶液加少许肥皂粉喷布果面,可提早成熟5~7天;第二标记保熟,即在留瓜雌花授粉后,旁插一根长50厘米,顶端涂颜色的木条,每2天更换一种颜色,记载何日插何色条,后按品种熟期日数,抽样切瓜查验,保证适期采收上市。标记法较常规形态及物理判别法准确可靠,能充分发挥早熟栽培作用。采收最好下午进行,次日上午上市。若供应当地市场,成熟度应在九成以上;若远途运销,则以七八成熟较宜。

任务4小型西瓜吊蔓生产技术

下达任务

任务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西瓜品种果实大小的要求愈来愈小型化,特别是单瓜重在2~3千克的西瓜,可满足旅行携带方便和家庭可一次食用完的要求,深受市场欢迎。本任务要求根据不同黄瓜特性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能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指导与实施黄瓜生产,并总结、分析、完善其生产程序和生产技术。

实践操作

工作任务4.1品种选择

目前大陆小型西瓜品种尚比较缺乏,常用品种多引自台湾。通过近几年试验,较适宜大棚栽培的小型西瓜品种主要有黑美人、特小凤、小兰、秀玲等。

工作任务4.2播种

育苗。可参考西瓜部分。

工作任务4.3定植

大棚要提前清园,深翻,并造墒。结合整地做垄施足基肥。小型西瓜需肥量较大型瓜为少,可每亩施生物活性菌有机肥1.5吨/亩,复合肥40千克/亩或亩施用腐熟的圈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腐熟豆饼50千克。有机肥在耕翻时施入一半,其余一半及其他肥料均施入丰产沟中。

土地耕翻施肥整平后,按1~1.2米行距挖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丰产沟,沟内施入腐熟的有机肥,肥料与沟内土壤混匀。在丰产沟上做小高垄,垄基部宽6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垄高10~15厘米,每垄栽植一行。大棚小型西瓜采取吊蔓栽培可充分利用大棚空间,增加密度,提高产量。密度因品种而异,一般每亩栽植1500株左右。

选择寒流过后的晴暖天气定植,在垄面上按37~44厘米的距离开穴,浇足水后,每穴栽苗一株,覆土。然后覆盖地膜,有条件的可在定植后于大棚内扣小拱棚。

工作任务4.4 定植后管理

步骤1温度、湿度调节

定植后缓苗阶段,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4~35摄氏度,夜间不低于15摄氏度,维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西瓜尽快缓苗。当瓜苗中午有萎蔫现象时,可适当遮阳。遇寒流天气时要注意保温防冻。缓苗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20~30"C,夜间不低于14qC。坐瓜后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4~30"C,夜间16~20摄氏度,结瓜期温度低于12摄氏度或高于40C对西瓜生长发育不利。

后期注意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5摄氏度o

步骤2肥水管理

定植缓苗后,适当控制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生根。伸蔓期,结合浇水每亩施用腐熟的饼肥50千克、尿素4千克、硫酸钾4千克,促进秧蔓的生长。为防止秧蔓徒长,影响坐瓜,开花期应节制浇水。在幼瓜坐住并开始膨大时浇水,并随水冲施膨瓜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果实坐住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瓜的膨大,一般4~6天浇一次水。接近采收时停止浇水,以提高西瓜含糖量和风味。采收二茬瓜时,可在二茬瓜坐住后,每亩再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千克。

步骤3植株调整

吊蔓栽培小型西瓜,可采取双蔓整枝,除保留主蔓和在主蔓3~5节上留一条健壮子蔓外,其余侧蔓均摘除。但在留瓜节位以上,只要棚内不郁闭,植株长势不太强,可以保留一部分侧蔓。用竹竿支架或吊绳,当蔓长40~50厘米时,将瓜基缠到吊绳或竹竿上,注意保持植株间高度尽量一致。在坐瓜节位上边再留10~15片叶即可打顶。

小型西瓜栽培的其他管理可参照西瓜部分。

支撑知识

1. 根的形态特征西瓜的根系分布深而广,可比较耐旱。其主根入土深达80厘米以上,形成主要的根群,分布在30~40厘米的耕作层内。 根系生长的特点;一是根系发生较早。出苗后约60天,开始坐果时,根系生长达高峰。二是根纤细,易损伤,一旦受损,木栓化程度高,新根发生缓慢。因此,幼苗移植后恢复生长缓慢。三是根系生长需要充分供氧。故在土壤结构良好,空隙度大,土壤通气性好的条件下根系发达。西瓜的根系生长需要充分供氧,因而根不耐水涝,因此,在连续阴雨或排水不良时根系生长不良。土质黏重、板结,也影响根系的生长。

2. 茎的形态特征茎上有节,节上着生叶片,叶腋间着生苞片、雄花或雌花、卷须和根原始体。根原始体接触土面时发生不定根。 西瓜瓜蔓的特点是前期节间甚短,种苗呈直立状,4~5节以后节间逐渐增长,至坐果期的节间长18~25厘米。另一个特点是分枝能力强,根据品种、长势可以形成4~5级侧枝,造成一个庞大的营养体系。其分枝习性是当植株进入伸蔓期,在主蔓上2、3、4、5节间发生3~5个侧枝,侧枝的长势因着生位置而异,可接近主蔓,在整枝时留作基本子蔓,这是第1次的分枝高峰;当主、侧蔓第2、3雌花开放前后,在雌花节前后各形成3~4个子蔓或孙蔓,这是第2次分枝时期。其后因坐果,植株的生长重心转移为果实的生长,侧枝形成数目减少,长势减弱。直至果实成熟后,植株生长得到恢复,在基部的不定芽及长势较强的枝上重新发生,可以利用它二次坐果。

3. 叶的形态特征西瓜的子叶为椭圆形。若出苗时温度高,水分充足,则子叶肥厚。子叶的生育状况与维持时间长短是衡量幼苗素质的重要标志。真叶为单叶,互生,由叶柄、叶身组成。有较深的缺刻,成掌状裂叶。

4. 花的形态特征 西瓜的花为单性花,有雌花、雄花,雌雄同株,花单生,着生在叶腋间。雄花的发生早于雌花,雄花在主蔓第3节叶腋间开始发生,而雌花着生的位置在主蔓5~6节出现第1雌花,靠昆虫传粉。 西瓜的花芽分化较早,在两片子叶充分发育时,第1朵雄花芽就开始分化。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第1朵雄花分化,此时为性别的决定期。4片真叶期为理想坐果节位的雌花分化期。育苗期间的环境条件,对雌花着生节位及雌雄花的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较低的温度,特别是较低的夜温有利于雌花的形成;在2叶期以前日照时数较短,可促进雌花的发生。充足的营养、适宜的土壤和空气温度可以增加雌花的数目。花的寿命较短,清晨开放,午后闭合,称半日花。无论雌花或雄花,都以当天开放的生活力较强,授粉受精结实率最高。由于其开花早,授粉的时间与雌花结实率有密切的关系,上午9时以后授粉结实率明显降低。授粉时的气候条件影响花粉的生活力,而对柱头的影响较小。两性花多在植株营养生长状况良好时发生,子房较大,易结实,且形成较大果实,对生产商品瓜影响不大。第2朵雌花开放至采瓜约需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