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3035100000029

第29章 避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高原反应总会让人很难受,而“高原反应”绝不仅仅出现在现实中的青藏高原之类的地方,学习中一样会出现。

孙宁是某高中高三的学生,他长得眉清目秀,平时学习十分上进,但最近却无精打采,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课下他去找老师,并且告诉老师他不想学了。原因是孙宁有一个姐姐,现在已经在读博士了。可能是姐姐太优秀的缘故,父母对他的期望也一直很高,希望他以后能像姐姐一样有出息。可孙宁从小成绩就不是特别突出,能考上大学对他来说已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了。刚上高中那会儿,课程一下子增加,内容加深,他学习挺吃力的。但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孙宁丝毫不敢懈怠,经过努力,成绩确实有了很大提高。可是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同样地用功学习,可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总是在及格分数左右徘徊,他感觉自己的努力白费了,越来越没学习的劲头。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极限,不能再有什么突破。

心理分析

心理学认为,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的一部分线段,即“高原现象”,亦称高原期。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习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促进的,又有阻碍的,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即产生这种现象。具体讲,当你学习一段时间后,好奇心已得到满足,学习兴趣不如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强烈,学习动力随之下降。也许你目前使用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这一阶段学习的要求;也许你的生理状况欠佳,精力不够充沛;也许你原来形成的知识结构网络不适合进行新的学习等诸多因素,致使你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于是学生可能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迷失学习方向,陷入可怕的迷茫中。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因为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学习开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一般说来,学习是比较费劲的,所以学习提高的速度比较慢,但总的来看,学习效率呈向上的趋势。

2.迅速进步阶段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进步迅速,直线上升。

3.高原阶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主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各种障碍,学习进步速度缓慢,学习效率不佳,提高甚少,或者有明显下降,使学习处于波动甚至停滞状态。

4.克服高原阶段

学生主观不断努力,积极改变和寻求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环境的促使下,克服种种障碍,掌握了新的学习规律和技巧,学习兴趣又得到提高。

孙宁的学习经历正好验证了这四个阶段。

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习惯于某种学习方法后,出现了惰性,缺乏因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属于这种情况的,应该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否则就会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若是已经改进的方法还没有全部掌握,而原来的学习方法依旧产生影响,新与旧的学习方法相互干扰,必然会影响成绩的提高。

2.意志力的薄弱,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

急于求成,一旦目标达不到,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淡漠了竞争意识,或者灰心丧气,这当然不会提高学习成绩。

3.学习积极性降低

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致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消极情绪。主观上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必然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心理呵护

那么青少年学生怎么克服这种高原现象呢?

1.改变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学习方法陈旧和思维习惯僵化是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学习的不同阶段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总是采用一种方法,一成不变,必然会妨碍你的学习。对于需要实践的知识你应该积极参与,改变之前某些书本知识是用来学的,不是用来做的旧的思维习惯。其实一旦你亲手做了,就会发现它们比书本上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只要作出适当的改变,学习成绩很快就会提高的。

2.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学习的动机之一,如因学习疲劳而减弱了好奇心,必须设法重新将它唤起。比如,发现自己的求知欲不如以前,成绩也停止提高了,就应采取措施。上课前,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与上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以此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上课听讲时,特别注意听与所提出问题有关的知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对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不要压抑而要疏导

可以找知己倾诉或参加文体活动等转移注意力。在困难面前,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顽强奋斗的毅力,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努力,那样困难只会越来越大。

4.每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适度

每天给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可太重,不可把时间都用学习塞得满满的,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休息、锻炼、娱乐的时间。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有讲究,如果学科的安排顺序、时间分配不当,容易使自己陷入高度疲劳。一般来说,刚开始应安排中等难度的学科,然后再配以最难的学科,最后关注容易的学科。

最后,建议青少年学生要多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很努力地学习并且做得不错,你需要他们的支持而不是压力或责骂。这样,你就能在心理上轻松多了。

心理测试

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各题做出选择。

1.在学习必须记住的东西时,你是否会思考它是什么意思?

A.基本上考虑

B.有时考虑

C.不考虑

2.在背记人名、地点、年代等时,你是否动脑筋、想办法?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3.每学过一课之后,你是否尝试过不翻书而回忆所学的要点?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4.你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否还要再复习一遍?

A.经常复习

B.有时复习

C.几乎不复习

5.你是否利用参考书或课本的目录和索引,来检查自己记住了多少东西?

A.经常是

B.有时是

C.不是

6.在学习参考书和课本时,你是否经常自己提出并解答问题?

A.基本上这样

B.有时这样

C.不这样

7.做题时,你是否通过回忆试图利用曾经学过的知识?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8.在练习题中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题目时,你是否在两天之内再次尝试解答这道题?

A.基本上会

B.有时会

C.不会

9.遇到难以解答的题目时,你是否继续坚持,尝试从多方面思考?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10.解答完问题,你是否会重新检查一遍解题过程并总结解题方法,把它记住?

A.基本上那样做

B.有时那样做

C.不那样做

11.你是否定期作学习总结?

A.经常是

B.有时是

C.不是

12.你是否经常翻阅曾经做过的学习笔记?

A.常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常常不这样

13.在学习复杂的定理和公式时,你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不这样

14.你是否在老师讲解这一步时就开始预测下一步会怎样?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15.当你的解题方法和老师的不一样时,你是否会放弃自己的解法遵循老师的解法而不去问为什么?

A.不是

B.有时是

C.常常是

16.小型考试的卷子发下来后,你是否常常不去思考做错的题目就把试卷丢在一边?

A.不是

B.有时是

C.常常是

17.你是否常常记不住历史年代和外国的人名、地名?

A.能记住

B.有时这样

C.常常记不住

18.作业发回来时,你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而老师却给你打上了错号,你会再仔细检查一下答案吗?

A.基本不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19.在你做题时,是否只在意结果而不在意解题步骤和方法?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20.当你用一种方法解题行不通时,你是否经常反思,思考方法的可行性或另找方法?

A.基本上这样

B.有时这样

C.常常不这样

评分标准:

选A计0分,选B计1分,选C计2分。算出你的总分。

测试结果:

13分以下:表明你已经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可能已经从中受益,学习成绩较为突出。

14~25分之间:表明你的学习方法一般,但如果再改进一步,将会对你的学习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26分以上:表明你的学习方法很差,已经影响或者将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