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紧张是一种情绪反应,当考生觉得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思维、生理、行为三个部分,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
一位考生说,我压力越来越大,对高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虽然平时的考试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总害怕高考让人失望。背着这样的包袱,让我自己很累,而且不能全心投入考试中。害怕失败,以至于考场上思路完全乱了套,甚至有写不下去的感觉。试卷一发下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完全没有学过一样。
曾经有个考生这样说过:“我之所以这么紧张,完全是因为家里的无形压力太大。自打我进入高三,全家人就完全进入备战状态,父母停止了一切娱乐和社交活动,电视和收音机也被彻底‘封杀’。虽然父母从未当面要求我考上怎样的学校,可是那种‘临战’气氛明显令人压抑、窒息。为了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我下定决心要考出高分,给父母脸上增光。谁知越是这么想,心里就越紧张,也就导致了我在高考三天里严重呕吐、失眠。结果,那年的高考,一直处于年级前三名的我落到了年级50名之外。”
心理分析
每年临近高考的时候,考试紧张就成了热门话题。很多高三学生及家长都听说过,往届有些考生平日学习成绩不错,但在重大考试中由于考试紧张而发挥失常,成绩很不理想,甚至名落孙山。在对高三学生的调查中也确实发现,考试中感到紧张的学生约占50%,而其中比较严重的学生占5%~10%。
紧张的情绪状态自然会影响到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调查显示,认为考试中能够发挥出自己水平的学生只占9.8%;认为自己发挥一般的占74.2%;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与平日相差较大的占16%。因此,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现在不少同学心里又多了一份担忧,怕自己万一在高考中由于考试紧张而发挥失常,多年的努力岂不毁于一旦?
上考场每个学生都会紧张,即使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放松要从考前开始。考生之所以紧张,就是把高考看得太神秘。很多经历过高考的考生说,高考没什么了不起,高考就考以前考过的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换了教室,换了监考老师,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考生一定要打破对高考的神秘感,以平和心态来对待。高考就是那么回事,感受它,体会它,等待你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心理呵护
考生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考前复习阶段最好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不打疲劳战,保证好睡眠。睡眠不好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降低学习效率,形成恶性循环。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树立自信心,调整好自己的位置,目标锁定要适当。珍惜最后的时间,抓紧复习。
1.要注意克服总复习时出现的厌烦心理
随着总复习的深入,复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练习、模拟不断,心里不免产生烦躁情绪。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克服厌烦心理,下决心坚持下去。
2.总复习时要经受住挫折
在总复习阶段有各种各样的练习和考试,不可避免的有一两次没考好,没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是总复习阶段的正常现象。偶尔没考好的因素很多,要经受住这样的挫折,总结经验教训。
学生在总复习时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练习,似乎不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其实,这是总复习当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这正说明你已找到各个环节中的漏洞了。这时候你千万别打退堂鼓,以后再复习就感到比较自如了。
3.巧妙应对高考难题
在考试中出现了难题,突然产生紧张感或大脑一片空白,可以用转移法,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让头脑安静一会儿,想些鼓励自己的话。此外,学会自我安慰也很重要。同时,可做几次深呼吸,并在呼气时说“放松”。
遇到平时掌握的内容而在考试时突然想不起来的时候,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去做别的题目,这是比较正确的考试习惯。待别的题目都做好了,紧张情绪会得到缓解,这时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目时,失去的记忆就能恢复,千万不要为了一道题影响了整体的发挥。
在最后解答不会做的题目时,若是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理出思路。如果是中下层次考生,不会做难题是预料之中的事,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被中低难度的题卡住,那就要冷静下来,这些凭自己的水平是能够完成的,只要理清思路,按部就班就一定会水落石出。若是优秀生,遇到不会做的题,则多数是难题,此时一定要有心理准备。难题之所以“难”,就是不能一眼就看出解题思路,但只要发挥自己超常的思维能力,难题就一定会解出来,至少能解出此题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