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3035500000046

第46章 蒋源:因单纯而感动与快乐

“蒋老师好!”正走在大街上的蒋源,听到远处传来一个男孩的声音。

那男孩渐渐走近了,蒋源仔细看,原来是她过去教过的一个学生。她热情地回应道:“哦,是戢超啊,你好!”

学生招呼老师,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此刻蒋源心里竟然有了一些感动。因为这个男孩曾经是一个很让人头疼而被蒋老师狠狠批评过的“差生”,可这孩子完全忘记了老师曾经的严厉,记得的全是老师的好。不仅仅是感动,还有那么一点点内疚,因为这个男生后来转学了,蒋老师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把他转化过来。

就这么擦肩而过的一次邂逅,让蒋源心里泛起波澜。戢超在自己班上时十分顽劣,学习态度自然也令人头疼,许多老师都说“没治了”,但蒋老师在和他接触时发现他也有温和有礼的一面,认为他并非不可救药,而是可以转化的。于是蒋老师与他父母亲联系,了解这个学生的种种经历,思考对策,找他谈心,有进步就表扬,犯了错误也批评,有时候批评还很严厉,总之以各种方式尝试转化他。但遗憾的是,还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戢超就离开了自己。

戢超转学走了,蒋源对他的思考却没有结束,这其实是对自己教育的思考。她想:戢超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如果再多点儿耐心,再多点儿智慧,真正走进他的心灵深处,他的转变是不是就会快一些呢?蒋源进而又思考这个孩子的顽劣是怎么形成的。她想:每一个顽劣的孩子,他们的心灵都曾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就可能来自老师,比如戢超,就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被老师当众羞辱过,才慢慢变得厌学、抵触老师的;也可能来自家庭,比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作为老师,当你真正了解了那些学生的顽劣,你才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谈得上去转化他们。

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后进生”转化的成功,而不太愿意对没有转化成功的案例进行反思。其实对教育而言,特别是对教师成长而言,后者往往更重要。因此当我从蒋源写的一篇文字中读到她的自责与反思时,很是感动。

戢超只有一个,但类似于戢超的学生蒋源还会遇到,这就是对戢超反思的意义。后来,蒋源果真又遇到了另一个“戢超”——李春亮,这是一个在小学就让老师头疼的孩子,进了中学更是肆无忌惮,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行为习惯,都让老师一提起就摇头。

但现在的蒋源对这样的孩子有着足够的耐心。她特别注意研究这样的孩子,尽可能走进其心灵。那天,李春亮又犯了错误,蒋老师便找他谈心。从孩子口中,蒋老师得知他生活在单亲家庭,总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此恨父母,进而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蒋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他,说老师也是从单亲家庭走出的孩子,很明白一个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渴望,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仇视父母。蒋老师进而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自强,人生只能靠自己来把握。这样的谈心,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尊重平等,是以心换心。孩子当时很感动。

从那以后,蒋老师对李春亮还做了许多细致的引导。只要真正赢得了孩子的心灵,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有了很大改变,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作业也能完成,学校的规定也能基本遵守。蒋老师知道他是一个有很强表现欲望的孩子,便让他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让他监督同学们日常的学习生活,这让他很来劲,做得很认真。慢慢地,同学们也发现李春亮其实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班级发新书,他可以连续五六趟地往返于教室和后勤办公室,帮助其他学生拿书;同学生冻疮,他会不顾自己已长满冻疮的手,在大冬天帮助其他同学用水擦黑板。可喜的变化一个接一个,这让蒋源十分有成就感。

实际上,蒋源的工作远不只是当班主任和上课,她还先后在学校行政办公室和发展研究室(类似于其他学校的教科室)担任干事。当初刚刚就职办公室主任的唐燕需要选一名干事,首先就想到了蒋源。在唐燕眼中,蒋源单纯,干练,踏实,充满活力。于是她找蒋源说了自己的想法,还谈了办公室工作的琐碎、细致、繁重,经常加班,而且都是幕后默默无闻甚至说不出“究竟干了什么”的事,有时候还会招来一些老师的不理解和误解。唐燕让蒋源好好想几天再答复,结果第二天蒋源就向唐主任表示:“我想好了,我干!”

从此,办公室里多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给同事们带去了快乐。她总爱用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药材与非药材来给同事们泡水喝,总爱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大叫一声:“我要吃东西,我饿了!”总爱在办公室跟同事们聊着各种有趣的话题,叽叽喳喳,像只小麻雀。有她的地方便有欢乐。但她也有安静的时候,就是工作做完后,她会捧着一本书,看得极为专心投入。

蒋源带给大家的当然不仅仅是开心,更有放心。因为蒋源这个干事,可真“干”了不少“事”,而且干得都很好。难怪后来唐燕调任发展研究室主任时,又把蒋源带了过去。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发展室,每次有任务布置给她,只需要跟她交代一遍,她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完成。

当然,蒋源的“顶头上司”唐燕体会更多。上学期,教育局让我校就“第二课堂”的相关工作做一个提炼,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发展室主任唐燕理所当然地将这个任务安排给了蒋源,并给她交代了一大通,什么中心呀、重点呀、结构呀等等。按唐燕当时的想法,蒋源能按照这些想法把它写出来,这个任务就算交差了。

蒋源接受了任务后便开始忙活了。她可不想仅仅是交差便万事大吉,而是一如既往地认真。由于我校的“第二课堂”是教务处在具体操作执行,那段时间蒋源频繁地出入教务处,找教务处要资料,拉着教务处的领导、同事采访,找学生采访,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中午,正是午休时间,蒋源匆匆地冲进办公室。她拿出相机,正要往外奔,唐燕叫住她:“你忙什么呢?”蒋源说:“你不知道,教务处‘第二课堂’的相关工作做得太好了。他们做了大量繁琐的工作。我要去把那些细节的东西照下来,写出来,要不然别人还不知道呢!我一定要将这个总结写好,写不好对不起他们的工作哦!”说完她就飞一般地冲了出去。

几天后,她写成后交上来的总结,让所有人惊讶并感动——整整32页,正文后面的附件都多达16个。当唐燕表扬她的时候,她却说:“是因为教务处的工作做得太仔细了……”的确,蒋源之所以这么认真,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她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我都不说是“精神”了,因为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蒋源为教务处抓的“第二课堂”工作感动,她觉得如果自己不认真全面地写出来,就对不起教务处。其实蒋源不知道,她自己的行为也让周围的许多人动容呢。

蒋源有一颗简单而敏锐的心。因为简单,所以快乐;因为敏锐,所以能够随时收获到身边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感动。是的,蒋源总是善于用她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感动。一天中午,她所在的读书小组开展读书会活动,结束后她一走进办公室便对同事说:“你们不知道,我们小组今天的读书交流太精彩了。那些老师的发言深刻又生动,我简直太感动了。”她喜欢对同事说:“我太佩服某某老师了,他某某某方面做得太出色了!”或者说:“某某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实在太多了!”她就是这么爱感动,也让别人感动。我知道她的表扬和赞美其实都来得那么真实,而现在能那么真诚地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为别人而感动的人实在是不多。这就是我经常所说的“童心”吧!

蒋源是两年前来我校工作的非编制招聘老师。最近,她通过公招已经考上了成都市另外一个区的教师编制,也就是说下学期她将离开我们学校。最近她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表达着自己的不舍。信中说得最多的,是她在这个学校两年所收获的感动——

武侯实验中学有太多优秀的老师,有太多值得我学习、令我感动的地方。因为在处室工作的缘故,我有机会接触学校领导,这是我以前待的两个学校未能给予的经历。在一般人看来,领导手握权力,神秘而高高在上,武侯实验中学却不是这样。比如,李校长你承诺给我们招聘老师以正式老师一样的待遇,再困难你都在坚持。去年我参加了在山东无棣召开的“少教多学”开题大会,这样的学习机会我想只有在武侯实验中学才有,也只有武侯实验中学的领导会让我这个招聘老师参加。何书记在张局长上任后第一次到我校检查工作时就提建议要给招聘老师绿色通道,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份用心有几个学校的领导能做到呢?

在武侯实验中学,我丝毫没有感受到招聘老师受到什么歧视或者不公平待遇,感受到的只有浓浓的人情味,真诚的关怀,和睦的同事关系,这些都让我倍感幸福。武侯实验中学给予我的不是教学上的突飞猛进,而是人性的真与善。想到就要离开这个集体了,心里真的有很多不舍和遗憾。武侯实验中学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但我都没来得及好好向他们学习,要是能多听几节潘玉婷老师、郭继红老师的课该多好,多听几次优秀班主任的讲座该多好,打开心扉再向唐燕老师好好学习该多好。9月,武侯实验中学十年校庆我一直期待,却也赶不上了。那么独特的学校博物馆,我也等不到开馆了。我正在教的初一的孩子,也不能用心做满,陪他们走完初中三年……

但是我也安慰自己:“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无论以后我在哪里,我都会祝福武侯实验中学,把在武侯实验中学学到的经验运用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坚守教育的良知,多阅读多思考勤写作,“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眼前还浮现着今年的新年“团拜会”上的一幕:表演小品的蒋源戴着墨镜,提着大红包包,在舞台上做着各种夸张的动作的情形,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我在心里说,蒋源老师,我会永远注视着你的成长,更祝福你的未来。

201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