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3038900000046

第46章 心理治疗是科学还是骗术

心理治疗到底有没有效果?这是许多患者经常问的问题。他们担心自己白白付出了金钱,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心理学界,许多学者同样存在这样的疑问。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就曾愤怒地指责心理治疗没有任何作用。

艾森克的指责是有效的吗?心理治疗到底是科学还是骗术呢?

患者的看法

如果以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心理治疗的标准,那结果无疑是肯定的。心理学家勒博大范围地调查了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75%表示满意,50%表示非常满意。塞利格曼对2900名患者进行了访问,89%表示从治疗开始起他们就非常满意,而剩下的人中有90%的人表示在治疗结束后他们的态度有了改变。

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患者的满意度并不能有效说明治疗结果的好坏。在一项大规模的实验中,研究者召集了500名5~13岁的男孩,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行为。通过随机分配,一半的男孩加入到一项为期5年的心理帮助小组。30年后,学者们对这些人进行了回访。为了获得更客观的结果,他们还收集了社会公共机构对他们的行为记录。结果表明,两组测试者在犯罪率、工作满意度、嗜酒率、死亡率等各项指标上并没有明显区别。

批评者的看法

心理治疗的批评者们通常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怀疑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1)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因为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的现象。在批评者看来,患者因为相信心理治疗,信任心理治疗师,所以症状会有所改善。这只是单纯的安慰剂效应,心理治疗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自然缓解作用。自然缓解作用,是指即使我们没有接受心理治疗,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下,心理症状也会有所好转。艾森克在调查了许多心理治疗案例后指出,那些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相比,他们在恢复速度上几乎没有差距。

心理学家的实验

为了回答批评者的质疑,检验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心理学家给出了以下方法。

(1)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

为了检验安慰剂效应的作用,科学家设置了两组测试者。研究者告诉两组测试者他们将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的治疗,但其实只有一组接受了正规的心理疗程,另一组只不过接受了一些毫无目的的谈话。结果发现,前一组的治疗结果比后一组要好。这表明,患者症状的改良不只是安慰剂效应的作用。

对于自然缓解作用也是同样的方式。通过对接受过心理治疗的小组和没接受过心理治疗的小组的对比,人们发现关于自然缓解作用的质疑也是不成立的。

(2)元分析法

后来,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元分析的方法,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有效性。所谓元分析法,是把许多不同研究的结果,按照统计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的技术,它能达到与那些使用了成百上千被试的大规模研究相同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史密斯最早使用该方法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在收集了近60项研究结果后,史密斯及其同事对其做出了元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治疗的确是有效的。他们在总结了475例案例后指出,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患者比80%的未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在感觉上要更好,因此,心理治疗同我们平时在医院接受的药物治疗一样,它是可靠而有效的。

哪种疗法更有效

既然心理疗法分为这么多种,那么哪种疗法更有效果呢?尽管不同治疗方法的倡导者都坚持认为自己的最好,但心理学家史密斯给出了答案,通过元分析的方法,他发现每种方法的效果都差不多。在另一项调查中,学者调查了不同疗法下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也表明没有太大的区别。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发现,临床经验、训练、督导、授权等这些与治疗师的经验息息相关的因素与最终的治疗结果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然,在某些领域里心理疗法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治疗行为问题上(性暴露、冲动、厌食),行为疗法占据了一定优势;在治疗抑郁症上,认知疗法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