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3043200000004

第4章 关于14世纪以前的古波兰语

语言历史具有两方面:外部的(民族—地理的)和内部的(语法的)。在很大程度上,语言的外部历史材料与历史和文学史材料是吻合的。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是内部历史的材料。

现代科学拥有如下手段,以展现语言内部历史的全面发展:

1)从不同角度研究现今的语言结构与组成,划分出语言构成的独立层次。

2)比较亲属语言。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进行比较。

3)分析能够显示一种语言对外来语影响结果的现象,或者研究来自于其他语言中的词语和短语。

4)研究古代文献。

不能根据一定时期的文献判断那个时期的活语言。因为:1)文献局限于一个民族智慧生活的某些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穷尽语言的丰富多彩性。2)一个甚至完全不发达的、严格意义上说完全缺乏文学的民族也会形成某种正字法,但是这种正字法不是随时能够转达语言的音素,甚至是与口语表达有一定的区别的且以文学方式隆重地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所以,语言研究者应当在一定时期文献的基础上,借助于所掌控的科学手段,重建这个时期的活语言。当然,在现今的活语言中实现这一切远比在已经不存在的语言那里容易得多。……

……

由于语音的历史变化,在没有违背语言构成和发展的生理条件下,就像发生在所有其他斯拉夫语中一样,在波兰语中出现了语音的物理性质与民族感觉意义不相符合的情况。

(1)语音在生理上是复杂的,对民族感觉来说却是简单的。比如:c,dz,cˇ,d,,c',dz'。按照来源,其中一些语音很简单,如c'—t(在e之前等);其他的一些很复杂,如c—tj等。

(2)生理上属于硬音,但在语言机制中却承担软音的角色。比如:c,dz,cˇ,d,。相反,生理上属于软辅音的,在语言机制中感觉是硬辅音。如:c,g……

(3)针对另一语音来说,某一个语音是软音,尽管这些语音发音部位分布在口腔的不同区域。如:к—c,к—cˇ等。相反,相对于生理上的硬音c,dz而言,生理上的软音c',dz'与其并没有词源上的联系。

如何解释这一切呢?很简单,c,dz,cˇ,d,,c',dz'起源于生理上简单的语音,c,dz,cˇ,d,来自于生理上的软音,而к,g只是在某些元音e(=或者o)和i(=y)前的辅音к,g的变体。

这可以解释下面的现象,即软音(在语言机制中)与相对的硬音发音不同,完全通过另一个器官发音。比如:к—c,cˇ,g—dz,d—等。它们(过渡软音)起源于与硬音相同器官的非过渡软音。在这类过渡性的软化中,软音过渡到另一个器官,但是与其相对应的硬音仍然留在原来位置上,它们与软音(软音的代表)的关系也没有消失。

我在这里谈的辅音关系,完全适用于元音关系。……

……必须在专有名词中区分构成的不同时代、不同层次。在专有名词的历史发展中,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渐过渡过程显而易见。曾经能够使人联想起某一人物或者某一地名的活的语音最终成为了类似于数字或者纸币上的约定性符号。

……不应当在个别语音差异中寻找划分斯拉夫语的原则(所有的语言都是如此),但应当在决定整个语言机制个性发展的共同追求(общиестремления)中探寻这一原则。

……在看起来发生在语言中最简单的过程里,必须顾及无意识概括的力量。一个民族借助于这种无意识概括力量的行为将精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归为某一共同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