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3043400000026

第26章 可怕的“上班恐惧症”

网络上一位发帖者说:“上班时就想到什么时候辞职;还没做,就打算做完试用期就辞职;一上班就想还是在家舒服,何必要死要活找工作?”这个帖子有100多条回帖,有的回复:“一上班就神经衰弱,连晚上睡觉都会梦到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每天都如同煎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可见拥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而每年5到9月份,几乎每天都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害怕工作而遇到心理困惑和问题。

吴洁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前一段时间她按照父母的意愿进了一家银行工作,待遇还不错。由于是新人,她一开始被安排到柜台点钱,“工作日复一日,太枯燥了!”作为一名时髦女孩,吴洁心底更向往光鲜亮丽的职业。于是,在银行工作还不到半个月,吴洁就辞去了这个比较稳定的“金饭碗”,跳槽到一家公关公司。

但是进了公关公司,吴洁依然只能从基层做起,她被安排去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打字、复印、接待、端茶、倒水,新工作的“美丽光环”渐渐从吴洁的心中褪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像第一份工作那样的焦虑和烦躁。终于,吴洁又无法坚持上班了,不到两个星期,她再次放弃了这份工作。

在辞去了第二份工作之后,吴洁对自己是否能正常工作产生了怀疑。“无论什么工作都那么枯燥乏味,都提不起我半点兴趣。”现在,吴洁一提到“上班”就充满恐惧,也没信心继续找下一份工作。

据了解,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中,这种恐惧上班、害怕工作的并非个别现象,从全国各高校的BBS上每天都可以浏览到大量关于“工作恐惧症”的信息。

对于毕业生的“上班恐惧症”现象,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类人往往过于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总是想到“我想做什么”和“我喜欢做什么”,却很少考虑“公司需要我做什么”和“这份工作本身要求我做什么”。正是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才使这些毕业生在工作中常感到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开始怀疑工作本身的价值,所以恐惧上班或频繁跳槽。

小舟是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被分到工厂工作。他的专业知识比较过硬,自认为可以搞好工厂的管理,同时胜任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然而,工厂的主管根据整个大环境和形势,不让他冒险,加上很多客观原因,使小舟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他和工厂主管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不得不离开工厂。

还有一个男生在毕业后的一年之间,他不断跳槽,换了十几个单位。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怎么看他们都觉得不顺眼,他们是错的,又不听我的。”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医师认为,出现“上班恐惧症”的学生,多是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社会接触较少、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问题的人。同时,他们又比较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毕业后思想的松弛让他们胡思乱想,从而影响到了心理健康。如不及时疏导、治疗,必将对工作后的各种表现产生影响,有的甚至可能会丧失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对于工作一年的大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是适应不良。像小舟最后变得十分偏执,这已经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了。频繁换单位的那个同学,则属于思维逻辑出现了问题。

对于刚接触社会的一些人来说,有的时候对自己期望太高,所以在工作中达不到一定标准时,就很容易受挫,致使自己信心和自尊受打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就充满了担忧和疑虑。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很难再融入自己所处的工作团队。

那么,对于这样的“上班恐惧症”,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应该开始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型和蜕变,要开始转换自己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总是要工作的,靠自己养活自己是不变的真理,所以,与其惧怕这种改变,不如学着去积极适应。

其次,要学会更多地融入集体,从大众品位来说,内向的、孤僻的性格是不怎么受欢迎的。同时,要学会体会工作中的乐趣,感受与同事相处时的快乐,更要懂得劳逸结合,不要让自己负担太过沉重的压力。学会把自己在工作中受到的痛苦缩小,把快乐放大,这样,每天的工作开始,才能让自己充满热情和活力。

最后,如果我们真的在工作上出现了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应该适时地向同事、领导、朋友、家人求助。如果是心理上的问题,则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去咨询,不要试图回避,要敢于面对,因为只有面对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其实,走出上班恐惧症的泥潭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快乐、自信、坚定、努力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就能解开上班恐惧症的枷锁,快乐地工作。幸福其实很简单,有的时候只需要我们转变一下想法,不要让自己钻牛角尖,陷身于不可自拔的泥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