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3043400000044

第44章 再婚非儿戏

当前,再婚已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再婚者特殊的生活经历,坎坷的婚姻史,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常使这些人在处理再婚问题时,遇到一些矛盾,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许多中年人,特别是女性,对待再婚总是思虑太多,迟迟下不了决心。除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外,还因为他们自身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障碍。

有些离婚者曾经历过痛苦的感情折磨,他们对原配偶的歧视、背叛甚至虐待都刻骨铭心,对不幸的婚姻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害怕再经历一次失败婚姻。因此,不敢奢望再婚后得到幸福。

一些带有小孩的单身者,特别是女性,再婚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问题。母爱的利他与无私使得她们面对再婚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再婚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倘若未来的家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或者孩子坚决反对,他们情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放弃自己的追求。

一些丧偶者,对原配偶的感情专一、热烈持久,时常回忆过去的幸福生活,重温昔日的温情。认为再婚是对原配偶的亵渎。即使考虑再婚,在选择对象时也常以原配偶作为对照,品德才学、气质性格不如者,甚至不像者都不予考虑。如此大大缩小了择偶范围。

如果因上述原因而拒绝再婚的话是不可取的。因为重新追求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如果出现了过多的“怀旧”,那么就会影响追求新感情的激情和动力。

再婚的男女大多是在人生旅途的中点走到一起的,他们的经历处境与一般夫妻相比是大不相同的。再婚者特殊的人生经历、过去的婚姻生活势必对新的夫妻生活留有影响,重新组合的家庭人际关系复杂,矛盾纠纷在所难免,也可能给新的家庭带来不和谐。因此,对再婚者来说,注意调适婚后的心理状态,对于协调新家庭的人际关系、建设和巩固再婚后的家庭、重新塑造幸福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再婚后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呢?

1.摒弃怀旧心理,面对现实

有过一次,甚至几次婚姻经历的人,对过去生活的体验是不会轻易忘记的。但是再婚后就应该面对现实,珍惜新的生活,注意发现爱人的优点,体会对方对自己的对方为获得自己的爱而做出的努力,注意发掘出彼此和谐因素,共同为创建新生活而努力。

2.克服嫉妒心理,宽宏大量

有的再婚者会强制对方忘却前夫或前妻,阻止爱人保留原配偶的相片、保存其遗物等,甚至干涉、阻挠对方对前婚生子女尽义务。实际上,过分的嫉妒往往会引起爱人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让他思念原配偶,他越感到你自私专横、不近人情,从而越思念原配偶。因此,再婚者应注意克服这种狭隘心理,以自己的宽厚与善良向爱人显示出你的无私和高尚。

3.消除“排他”心理,共建幸福家庭一般说来,再婚家庭的子女对“后爹”、“后妈”都会有一定对立情绪。而再婚者也难以将对方的孩子视如己出。特别是看到对方的孩子有一些自己看不惯的品行时,常常不自觉地产生厌恶之感,这是“排他”心理的表现。在感情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常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夫妻的和睦,甚至家庭的存续。因此,再婚者应克服排他心理,对对方的孩子要倍加关心,生活上、教养上应与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让他们重新获得你爱或母爱,逐渐消除其对立情绪和不信任感,大家共同努力,共建幸福家庭。

4.丢开戒备防范心理,彼此信任

一些再婚者,特别是女性,再婚后戒备防范心理较强。有的表现为谨小慎微、顺从忍让;有的表现为对对方的孩子百依百顺,不敢管教;还有的表现为经济上留一手,攒私房钱……这些做法均是不可取的。这说明她们在心理上与爱人及其孩子还没有真正融通。正确的态度应是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感情,以坦诚与爱心换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既然结婚了,都是一家人,就不应该戒备和防范他们,应该互相信任,追求彼此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