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3043400000090

第90章 给疲劳的心铺张“床”

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会出现这种想法:自己的心累了,想歇一歇。其实,随着压力的加大、责任的增多,许多人都会感觉“心累”,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指心理疲劳。人们心理疲劳的产生,不仅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与自身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能为自己做的,就是给自己铺张“床”,躺上去歇一歇。那这张“床”要怎么铺呢?

首先,过高的工作负荷造成高度的心理应激,使人体的紧张程度过高,心理能力使用过度,从而造成心理疲劳。心理负荷过低的单调工作也会引起心理疲劳。单调、乏味、长时间地从事一件事情会引起操作者极度厌烦,它能引起和加速操作者心理疲劳的产生。单调的工作往往与不变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在单调情绪中,人们容易产生不愉快,缺乏兴趣,以及觉得工作永无止境等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疲劳。

其次,工作热情高、有积极工作动机的人可以忽视外界负荷的影响而持续工作,他身体上可能感到疲劳,但情绪很好;工作热情低、毫无持续工作动机的人对外界负荷极为敏感,往往夸大不利的效应,虽然工作并不紧张,消耗的能量也不多,但仍觉得“累”。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提出的疲劳动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从事某项活动中体验到疲劳的程度,依赖于个体对完成这次任务的需要和动机的水平。

再者,在期望即将实现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最好的;如果一个人老看不到希望,心里就易出现疲劳感。许多研究者探索了8小时工作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工作时间的延续,工作效率逐渐下降;休息后继续工作,则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回升;更为令人感兴趣的现象是,每当工作日快结束时,人们的工作效率又会出现较明显的回升。毫无疑问,在这里,意识到结束时间快到,结束工作的期望很快就要实现,使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这里可看出,由于期望的即将实现,虽然生理上可能很疲劳,但心里的疲劳或者说是疲劳体验却减轻了。

同时,心理疲劳还受情绪因素的影响。消极的情绪使人们体验到更多的疲劳效应,积极的情绪往往让人们将工作中积累的疲劳感冲得一干二净。当一场重大比赛结束之后,胜利的一方往往由于取得了胜利而兴奋、喜悦,比赛中的疲劳已忘了;而失败的一方由于失败而悲伤、消沉,比赛之后就愈感劳累。

而且,精神压力过重也是心理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中年人。中年人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之中,长期背负着各种压力,在工作、事业开创、人际关系处理、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对家庭和事业的不断权衡方面,总是处于一种思考、焦虑、烦闷、恐惧、抑郁的压力之中,心理很容易陷入“衰竭”的状态。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心理疲劳还受人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工作环境条件、睡眠状况及心理暗示等的影响。

心理疲劳表现突出的人,似乎总在忍受一种精神痛苦的折磨,心中积压着许多痛苦、悲伤、委屈、苦闷、烦恼、不平等、总感到自己生活得很累,期盼着能够解脱一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临那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做准备。

2.平静地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意识地调整身体状况,改善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3.缓解工作压力。中年人一般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常常超时间工作,天长日久难免会透支体力,难以应对。工作中应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伸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如果目标明确,还可以分阶段工作,起码自己的精神上有一定的轻松感,尽量想办法缓解压力。

4.理好家庭关系。要想消除心理疲劳,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婚姻关系,珍惜夫妻间的感情,与丈夫互相体谅与沟通,尽量满足彼此的需要,分担彼此的重担,多花时间相互交谈与相互陪伴,享受人生乐趣,增进婚姻的满足感。成功的婚姻永远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基本保障。

5.培养业余爱好。人到中年以后,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到两个业余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年以后,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淡,有时会产生倦怠感,缺乏新意,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整生活,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大胆进行新的尝试,心态上永远保持年轻。

这里还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消除心理疲劳的方法:开怀大笑,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压力;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不要耿耿于怀;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然后酣然入梦;遇到困难时,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