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满分作文分类大全
3043900000007

第7章 走与停(1)

(2006年重庆卷)

作文试题

1.片段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2006年重庆高考作文沿袭了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一大一小的趋势。作文总分值为6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50分。小作文的考查沿袭了传统的命题方式,这次主要考查学生的描写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普通生活中发现值得思考的东西。大作文则是关系型话题作文,侧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多向思维。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

写作思路提示

考生在写小作文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要素:“车站”、“一瞥”、“描述性文章”。场景的发生地为车站,车站是一个人流涌动,迎来送往的地方;“一瞥”则暗示出考生需要描写的场景要短而精悍,不能长篇大论,要突出一个特定的场景。作文要求以描写的方法写作,就必须要具体、生动、形象。可以写车站候车的乘客等车时的神态、动作或者语言,也可以写刚下车的民工初到城市的欣喜与期望,或者写车站内贩卖车票的票贩子,以及到处吆喝的小贩等等。

如同命题人所说,大作文“走与停”的内涵十分丰富,“走”象征前进,追求,可以分为快走、慢走,也可以是昂首挺胸地走,也可以是闲庭信步地走;“停”意味着“终止”,也可以意味着“思考”、“停顿”。命题人就是希望考生能够展开“联想与思考”,抒发“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考生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对国家历史的变迁,或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走走停停”,也可以写身边的小事。但是,最重要的是考生需要把握好“走”与“停”的辩证关系: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更快地接近目标;“停”是为了继续“走”积蓄力量,“走”又是“停”的目的和结局。

满分范文

车站一瞥

(重庆一考生)

一辆车刚刚到站。一个小孩一边挥着手,一边呼喊着“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就蹦跳着跑了过去。车还没有停稳,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少妇顾不得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迫不及待地挤开车门,将手上的东西扔在站台上,把女儿紧紧搂入怀里,一串晶莹的泪珠从她脸颊滑落,小女孩依偎在妈妈怀里,甜甜地笑着……

一辆车缓缓启动,正要出发。一对恋人的手还紧紧地拉在一起,不愿松开,俩人就这样相互凝视着,千言万语似乎都在这脉脉的眼波里传递。车终于开动了,女孩下定决心似的甩开了男孩的手,头还伸在窗外。她不停地朝男孩挥手,男孩看着女孩远去,竟追着汽车跑了起来……

每一天,车站都上演着无数依依不舍,聚散匆匆的场面。每一辆车,都满载着故事在车站出发,或在车站抵达。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在这儿精彩浓缩!

得分点评

该篇小作文主要描写了“母女久别重逢”和“恋人依依不舍地离别”两个站内小景。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的细致描写,考生把这两个场景写得活灵活现,足见其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尾一段也恰到好处,实为点睛之笔。

车站一瞥

(重庆一考生)

这是一个很小的乡村车站,只有一个简陋的充作售票亭的小草棚,一辆汽车,一排站台。但在朝阳照耀下,小车站人声鼎沸,似乎要将这大山唤醒。

车快开了,乘客们还在往车上搬运货物,有山里的特产,地里的瓜果,沉甸甸地系在车顶上。司机摁着喇叭催促着,连售票员也不得不出来帮忙搬运货物,车站内还有几个前来送行的人站在旁边挥动手臂,祝福车上的亲人一路平安。

车开动了,满载着一车乘客和沉重的货物,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驶出了车站。这时,太阳已经挂在空中,在这温暖的阳光下站台上有几只麻雀在地上蹦跳着觅食,待这些麻雀一飞走,小站又恢复了惯有的宁静。

得分点评

该篇小作文通过几笔简单的勾勒,生动刻画了一个乡村小站的独特场景:搬运山里特产的乘客、按喇叭的司机、送行的亲人等,场面既温馨又感人,足见小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车站一瞥

下了客车,只见一伙拿着头盔、衣着不整的摩的佬涌了过来,他们紧紧跟随在旅客的身边,个个热情洋溢,手臂挂着一顶简单的塑料安全帽,不停地发问:“小姐,去哪儿?坐车吗?”尽管这时候是大白天,但是我仍然觉得坐摩托车很不安全,怕被他们蛮缠,我不敢看他们,只顾低着头走,走了一段路,跟随的人已经只有几个了,突然有一个中年男子再次问我:“小姐,去哪儿?”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中等身材,穿着一件廉价的罗汉衫,目光中带点浑浊,但是看起来还精神,这让我突然想到了祥子,为了生活,尽管政府一再强调不准用摩托车载客,抓到就罚款,可是屡禁不止。是啊,我们的社会还是贫富不均,这些人租用不起出租车,只好靠摩托车载客维持生活。如果他们不来拉车,也许家中的老小就要挨饿……想到这些,我微笑地点点头,接过他手中的头盔。

得分点评

“人物刻画逼真形象”是本文最大特点。通过一个害怕受骗而又心地善良的小女孩的心理刻画,描述了一个真实而又令人感动的场面。在人物刻画时,小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还注意到了“点面结合”,既刻画了群体人物形象——一伙拿着头盔、衣着不整的摩的佬,又着重描述了中等身材,穿着一件廉价罗汉衫的中年男子,这点在考场作文时十分难得。

走与停

(重庆一考生)

刘禹锡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子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阵阵掌声,得到了来自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尘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让你因累而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作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得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