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满分作文分类大全
3043900000071

第71章 北京的符号(3)

从学校回到家中,便将车往旁边一放,从来不锁,几个小孩子便凑到了院中的小石桌小石凳上写作业,读课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个小孩子便抬起头透过密密的树叶去眺望那蔚蓝天空中那初升的小月牙,再低下头“思故乡”。是啊,我们的故乡便是这个漂亮的四合院。偶有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来到院里,他们都在感叹四四方方的院落,高大入云的国槐,感叹邻里和睦,感叹井水的清凉,那眼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羡慕。姥姥说,这是北京以外找不到的建筑,是北京的符号,我说:“不明白,为什么呀?”姥姥指着院中的小枣树苗对我说:“什么时候它长得和你一样高,你就懂了。”也许姥姥说得对,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

十五岁的我,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回响在四合院中。

那白字写的“拆”字,套着个大圆圈来到了四合院的墙上,推土机来的那一天,我哭了,我不相信,我住了十几年的最美丽、最安静、最和善的四合院,就在这大家伙的魔爪下夷为平地,我流着泪问姥姥:“您不是说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吗?小枣树长得比我都高了,可是为什么四合院却没了啊!”姥姥的眼中也是亮晶晶的,她搂着我说:“孩子啊,你说得没错,四合院,国槐都是北京的符号。它们永远不会消失,你看那边,红黄蓝的健身乐园,西单的那只大蝴蝶,王府井的步行街,也是北京的符号,就好像姥姥和你,有老有小啊!”我点点头,眼泪依然在流。

如今,每当我看到幸存的四合院,胸中总有抑制不住的亲切和伤感,怀念起我的童年,我的四合院。但看到高大的新建筑,我又会为北京的新符号感到快乐和骄傲。

四合院是茶,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也爱新建筑,我爱北京,爱北京的符号。

得分点评

作者截取五岁、十岁、十五岁三个片断构成文章主体,分别以“五岁的我,耳边是歌谣”、“十岁的我,耳边是琅琅书声”、“十五岁的我,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领起,构思巧妙,文章结构轻巧而灵活。语言优美、简练,读来令人陶醉。

精彩文句

春花的灿烂芬芳,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阴,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微凉凄清,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清醒我混乱的思绪。

四合院是茶,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现代、清爽。

北京的符号

(北京一考生)

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不约而同地,多少文人风尘仆仆地朝你赶来了,古都北京,文人扎根在这儿,你宽广的胸襟温暖了他们,你深情的水土养育了他们,你慈爱的双手抚慰了他们。他们的诗歌中、散文中、传记中;他们的寓所里,魂归处;他们的血脉中,都汩汩流淌着你留在他们灵魂深处的气息,然而他们逝去了,你却依旧恒久存在着,于是你的文人孩子们留下的踪迹,成为了你永恒的符号。

是钱锺书曾居住的三里河的寓所吗?一位学贯中西的硕儒,不求闻达的学者,“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大儒已逝,但后人瞻仰,仍能感受到那严谨的治学之风。踱步走过,仿佛看见一盏孤灯下,独编《管锥篇》的身影。

走过鲁迅曾居住的八道湾,四合院里那株紫藤还开得正旺,侍候周家一辈子的老佣人张淑英依旧踮着小脚穿过庭院,守着周家的故宅,向前去探访的客人叨唠着大先生和二先生。

走过史铁生在迷惘失落时徜徉徘徊的地坛,千年的古柏沉默不语,葱茏蓊郁,回望一眼,月季正开得烂漫,蝶儿正舞得热烈,仿佛母亲深情注视的眼光。

走过城南的陶然亭,高君宇和石评梅安然沉睡,青山无语,碑上刻着他们的墓志铭:“我是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陶然亭无语,停滞了峥嵘岁月。

走过文革中逃脱“除四旧”浩劫的明城墙、钟鼓楼,就仿佛听见梁思成先生痛心的话语:“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倘若在建筑上失掉自己的特色,是大大有碍瞻观的。”又仿佛看见林徽音与北京市长吴晗争执时的黯然神伤、潸然泪下。

什刹海畔,有储安平“一万分的失神,一万分的慌张”;昆明湖边,有金岳霖的谈笑风生;荷塘月色下,有朱自清的抒怀。我走过窄窄的小巷,穿过长长的胡同,穿过深深的庭院,处处都是文化的气息,处处都是深藏不露的符号文化。

古都北京,你养育了一批热爱文学的孩子,他们老去逝去,成了失根的兰花,飘零的浮萍,心里牵挂着你,你是心灵的故乡。他们的灵魂远去,留驻的第一站,一定在你的心头。他们留下的严谨、狷介、正直、忠诚,他们留下的文化氛围,就是你亘古不变,浩然长存的符号啊,北京!

得分点评

该考生将北京的符号定位为“文人的踪迹”,这是一个别致的构思和视角,不落俗套,也是文章的亮点之一。除此之外,考生对丰富题材的调度和剪裁也颇具匠心,显现出该生广博的见闻和深厚的文化积累。

经典事例

钱锺书、鲁迅、史铁生、高君宇、石评梅、梁思成、林徽音、储安平、金岳霖、朱自清等

北京的符号

(北京一考生)

每次漫步于平安大街,我都免不了有种心痛的感觉。两侧灰墙间夹着宽宽的马路,仿古的屋檐下,卖的是琳琅满目的外贸商品。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在保护北京的文化遗产,是在留住北京的符号。而在我看来,这种不伦不类的符号不如不要,要留下的是真实的,能够向后人诉说历史的符号。

北京是文化古都,自然有许多能够传承历史的符号性建筑。就拿四合院来说,曾经的北京处处是古香古色的四合院。然而为了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都市,无数的四合院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仿英仿美的高楼大厦。不知道当推土机推倒一面面古墙时,北京人是什么心情,是喜,是悲?是为北京走向国际化而喜,还是为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中毁掉而悲?

我想,一定还是有人悲哀的,不然为何又新建了不少仿古建筑?只是在这些仿古的饭店里,在那些仿古的大街上,我们不再品得到历史的芳香,不再寻得到历史的踪迹。因为它们毕竟不是真正经历过时间冲刷,真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真正能向后人诉说些什么的建筑。看到这些人们因悲哀而建造的东西,我反而更觉得悲哀了。

好在还是有四合院保存下来的。然而,在我欣慰的同时,我又被一种更大的失望所笼罩。因为我看到前去参观四合院的人中北京人很少,然而在街上随便找个北京人问些关于四合院的常识,却少有人不以“抱歉”作为回应。看到这些,只觉得心如一下子浸入冰水一般。我原以为,只要留下真正的四合院,北京的符号就不会丢,然而我错了。四合院所承载的是北京特有的文化。四合院被留下了,而那文化也真的被留下了吗?北京的符号就真的没有丢吗?

于是我明白为什么那些仿古建筑很难给人以古感,是因为建筑与观赏的人心里早已没有“古”,于是我明白,为什么许多文化遗产会那么轻易地遗失,是因为太多的人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早已在心里将其丢弃;于是我明白,要想真正留住北京的符号,首先要让每一位北京人都意识到自己肩上那传承历史的使命。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们要尽力留住祖宗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建筑,更应该留住我们心里那代表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

毕竟我们谁也不愿听到我们的后代夹杂着伦敦音的北京话。

得分点评

深沉的文意来源于考生深刻的思想。该生为古都北京一些传承历史的符号性建筑的消逝而“心痛”,为留存的些许“符号”而欢欣鼓舞……文章语言朴素,句式平实,行文流畅,感情真挚。考生能以自己的思考引领人们的反思,精神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