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女孩需要夸奖,而是夸奖使她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女孩需要责骂,而是责骂使她们变得越来越坏。父母的教育习惯,决定女孩的成长习惯。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很让人感动,于是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可是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出身上的一些零钱。然而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依旧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啰里啰唆的演讲,真正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因为气愤,不但没有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偷拿走了两美元。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父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时常发生。如当女儿由于粗心,一次考试没考好时,父母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女儿没考好这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使女儿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实在忍受不了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因为学习不好,总是遭到父母的责骂,有时还免不了要受到惩罚。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5名,数学只考了40分,妈妈看到成绩单后大发雷霆:“你怎么这么笨呀,考了这么一点儿分,你脑子里整天都想了些什么?傻瓜也能考这些分数,你一个女孩家就不怕被人笑话吗?”女孩感到很委屈,就哭了起来。但是这丝毫没有阻断妈妈的责骂。
等妈妈吵完之后,她抽噎着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感到父母对自己一点儿都不好,也感到自己实在是不争气。可是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她的成绩都在班级的最后面徘徊,当然,父母对她的责骂仍旧一如既往。后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意上学,甚至上课睡觉、说话,放学不愿意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也不愿意学习,结果她的成绩滑落到全班最后一名。
如今,很多家长在“盼女成凤”的观念支配下,总是对女儿不厌其烦地说教、叮嘱、责骂,整天喋喋不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女儿“刻骨铭心”。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由于小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女儿心里就会抱怨:“为什么总这样子对我?”女儿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恢复平静,反抗心理就会越来越强烈。
因此,父母对女儿的批评与责骂不能超过限度,在女儿犯错误时,也应该只对她批评一次。如果非要不停地重复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而是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女儿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对抗心理也会因此而减少。
育女心得
妈妈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应如何避免“超限效应”呢?
(1)表扬或批评要有“度”
表扬时,要善于抓住女儿的“闪光点”,但表扬不能太频繁,否则,时间长了,孩子“腻”了,表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批评时,更要讲究艺术。要切记:女儿犯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如果女儿犯了同样的错误,应该换个角度、变个方式,千万不能“穷追不舍”。
(2)父母教育女儿要做到“点到为止”
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是留适当空白。有了空白,才能产生美感。家庭教育也同此理。父母在平时与女儿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她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女儿就会敞开心扉,和你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