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地考虑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地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家人吃饭时,最好的菜总是孩子一个人独吃;看电视时,遥控器总是操纵在孩子的手里;家里来了客人,孩子竟然不允许妈妈把自己的糖果拿给客人吃。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人考虑的心理呢?这是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时,很轻易地就指向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所以就只想到自己而想不到别人,只关心自己而不在意别人的感受。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去公园玩,她们来到公园里的小亭子下面休息,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牛奶给女儿喝。这时,妈妈看到旁边的位子上坐着一位小男孩,他正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喝牛奶,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他也很想喝牛奶的渴望。这时,妈妈对女儿说:“孩子,把你的牛奶也给小弟弟喝一点儿好吗?”
“不好,我要自己喝!”女儿显然不愿意。
妈妈耐心地对女儿说:“孩子,要是妈妈忘记给你买牛奶,而这位小弟弟在喝牛奶,你想不想喝呢?”
“想喝。”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
“同样的道理,如果现在你把牛奶分给小弟弟喝,等下次妈妈忘记给你买牛奶的时候,这位小弟弟也会把好吃的东西拿给你吃的。”
女儿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小男孩,终于把牛奶给小弟弟喝了。
很多女孩都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是因为现如今的女孩都是独苗,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因而缺乏与兄弟姐妹分享东西的经验,也就缺少互敬互让的品质。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都是自己独占,得不到也会让家长想方设法给弄来。此外,父母的过度溺爱,把女儿放在家庭的主导地位也是滋生女儿的“独占”、“独享”心理的病源。这样下去,父母看到的女儿心中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更不要说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了,这样的女儿怎能让父母不焦虑?
育女心得
俗话说:美德出良材。良好的人格来自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做父母的只有教育女儿从小就要关心他人,处处想到别人,互敬互让,女儿长大后才会具有崇高的修养与风度,成为关心他人的天使。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做呢?
(1)营造平等的享用氛围
家中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要全家人一起分享,不要让女儿独占;大人之间要营造一种互爱互让的氛围,并让女儿参与进去,让女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闲暇时可以带女儿去亲友家做客,让她学习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把自己的糖果与人分享的。
(2)做女儿的榜样
一个自私自利、小气吝啬、斤斤计较的父亲或母亲,很难想象他们会培养出大度无私、先人后己、谦虚礼让、懂得分享的女儿。所以,父母首先要起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行为大方、心胸宽广的人。
(3)多给女儿表扬和奖励
父母可以用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女儿去与人分享。当女儿能够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或者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却把选择的权利让给别人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