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3057000000018

第18章 合理的预测助你飞黄腾达——推断力

谁都无法预测未来,所以那些巫师、大仙都没有存在的依据,但人类却能根据已知的信息,合理地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拥有的信息越多,或者你的推断力越强,你推测的未来就会离真实越接近。如果你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也就意味着你将以最快速度飞黄腾达。

很多人都认为:我还小,还年轻,财富在我看来遥不可及。财富离你真的很远的吗?其实,很多时候,财富看似离你很远,但又离你很近,只要你有充分的准备和合理的推断。所谓充分的准备,即是收集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这些看似无用的信息,好像对你没有任何价值,但对有准备的人却大不一样。一件事情的决策很大部分是基于对信息的把握,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注意,能从有限的信息中发现别人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线索,你将获益匪浅。以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

2008年以前,很多机构和专家似乎都在为迎接更加繁荣的经济欢呼呐喊,只有少数人在为繁荣背后可能存在的泡沫担忧,因为金融机构使用杠杆比例实在是太高了,稍有差池,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当时,不是没有人发表对这种状况的担忧,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就曾发表过个人的意见,但真正关注到不同声音的人能有多少?很快,克鲁格曼的担忧变成了现实,金融泡沫碎了,虚假繁荣垮了,很多人失业,很多公司倒闭。有的人不只失去了工作,甚至瞬间背上了一身的债,从过去的中产阶级一下子变成了什么都没有的穷光蛋。

危机的发生不是没有预兆,但相似的经济危机总是一再发生,并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些征兆,而是陷入全球性经济发展的狂欢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相信经济低迷的到来。

相似的情况,还有中国股市著名的530事件。2007年的5月30日,中国股民迎来了历史上最“昏暗”的一天,股市当日大跌,而且从此以后,似乎落入一蹶不振的深渊,越跌越深,深不见底。很多股民在这场股市风暴中,损失了不少家产。

类似的情况真的无法避免吗?当然,类似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的股市在经过大幅度的上涨之后,整体市盈率已经接近“荒谬”的程度,但在各类专家以及股评家的大肆宣扬下,中国的股民不顾市场规律,也一再地坚信“还能涨、还能涨,肯定能破10000点”。

显然,无论是盲目乐观的银行,还是先天自信的股民,都是毫无准备的人,为此,他们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倒闭的倒闭,损失的损失。但如果你是有准备的人,就肯定能从中得到一些细节的启示,比如,当一只股票的市盈率高到什么价位的时候,就立刻出局,为自己设立止赢的点位,哪怕少赚点,日后也不会深套其中。合理的准备就是告诉我们,要对所有的情况都有所掌握,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在合理准备的基础上,你要做的就是合理的推断。在所知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合理的推断就是通过已有的信息来预测。个人的推断力决定了对信息的使用情况,也决定了你获取财富的机会。因为善于推断,获得大笔财富的例子,屡见不鲜。

中国人民在2006-2007年经历了股市的大涨,在2009-2010年经历了房价的大涨,在其中获益不少的人比比皆是,你也是其中之一吗?有的人在股市或楼市发了财,可能是因为幸运,看着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意义,甚至可以用“踩了狗屎运”来形容,但更多的人是明白了必然会赚钱的道理。

先说中国的股市,在2006年以前,已经蛰伏了好几年,其不温不火的状态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根本不符,所以说它的整体上扬,是能够预料到的。但经过了接近两年的大牛市,再赶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股市下挫的大背景下,它实在很难独善其身。如果投资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踏准节奏,低点入手,高点出手,真是想不赚都难。

那中国楼市呢?为什么近两年,全球的房价都不见起色,偏偏中国的楼市涨个不停,触目惊心?你只知道在大家都买房的时候,自己也买房,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道理?道理很简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受益于当年的“四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造成的刚性需求。所以,在房地产开发商最困难的2008年,房价也没跌下多少,等他们缓过来以后,房价又大肆上扬。

这些就是合理推断的好例子,如果经济学上的合理推断,让你觉得似乎有点太过专业,难以驾驭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你的推断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专家会根据已有的信息推断地震产生,你也可以在玩牌的时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风格,推测牌局的走势。此类的例子,真是太多太多。

对年轻人来说,提高自己的推测推断能力,有的时候能帮你迅速了解他人心中所想,通过观察领导或同事的行为举止、表情眼神,迅速摸透他人的心思,很容易与他们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