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3057000000008

第8章 独立重要,自尊更重要——做让自己满意的人

什么是独立?经济独立是独立吗?精神独立是独立吗?思想独立是独立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都在父母的羽翼呵护下长大,未出社会前,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雨,走出的每一步,上什么学校,念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都是在家长的设计下完成,这当然不能叫独立。真正的独立,是建立在自尊的基础之上的,当然,这个自尊我们说的也是心理学上的自尊,即自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上的自尊涉及了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涉及个人对自己是否有积极的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与我们常说的自尊心有极大的区别。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即使你自尊心很高,也不能说你有高水平的自尊。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自信,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因为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心。

自尊可以说是自我评价的开始。一般说来,两三岁开始,人便有了自我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自我的概念,如年龄、性别、喜欢的活动等,像是“我是女生”、“我叫某某某”;到了三四岁,人就能评价自己,从中体验自豪或羞愧,自尊便开始萌芽,比如经常能听到有的孩子这样评价自己“我很乖”,“我很漂亮”等。

两者有什么不同?对自我的描述,可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自尊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积极的评价,这就是“我是一个中学生”和“我是一个优秀中学生”的不同之处。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应该努力培养。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自尊。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

我们也能通过身边的例子来了解自尊的重要性。

孙文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她1米65的个头,身材纤细、皮肤白皙,一头长发乌黑亮丽,更重要的是她不是只有外表。当年,孙文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进了某211重点大学的金融专业,大学四年,顺利考过了英语六级、金融英语、商务英语,还考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可以说,凭着手里的这些证书,她任何时候找工作都不是问题。果然,凭着姣好的外形和扎实的成绩,孙文被一家国有银行和一家投资银行同时录取,面对选择,她却犯了难。国有银行相对稳定,外资投行虽然待遇更好,但想必一定也卧虎藏龙,面对可以预见的激烈竞争,她心里对更好的就业机会打起了退堂鼓,最后选择了去国有银行。

国有银行不是不好,但相比之下,待遇和发展在外资投行面前都失了颜色。孙文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真的是因为她能力不够吗?其实有很多条件不如她的同学,都去了外资银行或投行,也许现在来看,起步没有什么不同,但外资企业能给个人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是习惯“按资排辈”的国企难以企及的。贪图清闲和一时的悠闲,孙文放弃了难得的工作机会,就真的一点不后悔吗?

做出选择后的孙文,在得知平时很多不如她的同学都签了待遇比她好很多,当然竞争也相对激烈很多的单位,对自己的决定思前想后,终于后悔了。她甚至觉得,如果在选择的关键时刻,自己能得到他人的鼓励,说不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高自尊的人总是很自信、自豪和自重,而低自尊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安,缺乏自信并且不停地自我批评,因此产生焦虑和不快乐。高自尊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抱有乐观的态度,认为自己一定能胜任,也能毫不畏惧地迎接任何挑战;低自尊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思前想后,总是担心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常常让自己孤立,最后让好机会悄悄溜走。

孙文做出了一个让她后悔的决定,是因为她的自尊水平太低了。她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并不了解,对自己不自信,现在的她完全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但在她的意识里,自己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时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同学的支持,若让她独立完成一件事,她就会开始质疑自己:我行吗?我可以吗?还是不要吧。面对简单和复杂的情况,她下意识就选择了没有挑战难度的一项。

如果孙文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通过努力不断获得成功,就会对自己形成另一种认识:“原来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她也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尊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看来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