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信念改变命运
3058900000001

第1章 序: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的张继历经“不朽的失眠”所给我们一首好诗——《枫桥夜泊》。当今的勇夫,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奉送给我们这本好书——《信念改变命运》。

人们常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现如今,快餐文化盛行,时人变得越发浮躁,“纸质阅读”被多数人视为“敝屣”;即便是要赶高考“科场”的学子,也不过是“学好数理化”钟情“ABC”,对一些母语“闲书”无暇无意甚至不屑一顾。但我要说,高考犹如战场,在战前的备战阶段,如能在百忙中抽空好好读一下这本书,绝对可以让你学到更多、学得更好,让你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让你身手不凡、如虎添翼。

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勇夫在书中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特别是告诉我们怎样读书、怎样学习。

勇夫从小就对书有兴趣,“几乎着了魔”。即使是去投奔远方的姨妈家和三哥家,他也怀里揣着书,书包里装着书。在“不法人员学习班”拘留所的大牢里,书也有着巨大的魔力,也会有拘留所所长慧眼识珠:“这些(指勇夫随身携带的好书)就是你的边防通行证。”其实,书籍何止是“边防通行证”,更是人生的通行证!当县委书记问他“为什么这样热爱学习”时,他发自内心地说:“如果一天不给我书读,我马上会死去”。在那样一个排斥知识,丁玲、艾青那样的大文豪、大诗人都要被下放劳动、被监禁的特殊年代,居然有这么爱书、这么爱学习的人,真勇夫也。

真正的读书人,心怀大志。在那山高林密、野兽出没的少年求学路上,他海誓山盟:我要一辈子做好事,一生做好人,人的生命极其短暂,再伟大的人物也会死,但好人的精神可以与天地共存。怎样做好人呢?他要终身学习,生命不息求索不止,不论遇到什么磨难,什么险境,他都要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用自己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别人。发誓这样做的时候,他哭了,泪流满面。哭过之后,他的心灵如雨过天晴的蓝天那样透明。

真正的读书人,必定勤学。勇夫是“书本随身带,有空儿学起来”不仅如此,没“空儿”他也要找“空儿”,创造“空儿”。真可谓百计千方,煞费苦心。他的教室数不清:火车站的候车室、饭店的餐桌、火车车厢、马路边、树荫下、小河旁、所有访问过的中学……大概谁都不乐意更不会希望生病,但勇夫的脚烂了,他不以为苦,不以为憾,反而异常高兴,还认为是“天助我也”。 这不奇怪,更不是变态。因为这样他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而留在家里安心放心地看书学习。我们知道,他不是不爱劳动,只因为这时他还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读书是他的义务,更是他的权利。而且,他爱读书,他要上大学!

真正的读书人,必定好问。他问身边最近的人,问同学、问朋友,更问老师。参加高考前,他一共走访过了39所中学,请教过379位老师。他是上世纪70年代一名独特的访问学者,是一名“流学生”,一位“朝圣者”,一位“取经人”“取经”之路苦不堪言。大家读过古典名著《西游记》,熟知“唐僧取经”,虽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他有白龙马驮着,有沙僧挑行李,有老猪化斋,有老孙护卫,比起勇夫这“骑路”的“独行侠”来,也不过尔尔……

真正的读书人,必定会讲求学习方法。勇夫的学习条件特别不好。而且他读书的时候,正赶上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个时代上学等于没上。”他1976年14岁时从七年一贯制的戴帽“初中”毕业,你不难想像他这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有多高。可是他从1977年11月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到1978年7月参加高考,期间仅九个月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要实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这样高难度的“三级跳”,除了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外,必定有独特过人的学习方法。什么方法最好?考取北大、清华的那些个“状元”们,似乎各有一套。勇夫们的成功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勇夫在本书的二十一章介绍了他出奇制胜的学习方法。他这种世界学习史绝无仅有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引起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专家和中国教育官员的重视。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谁都可以掌握。如果你也像他那样跳得远一点,不妨一试!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勇夫的故事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他从小就立志向上,要做“大天上人”。他的大天上人,被他崇拜的漂亮大姑娘老师“翻译”成了“英雄”。实际上在勇夫心里,应该是“让无数人刮目相看”有过人的真本领“不同凡响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人!想做这样的“人上人”,确实要“吃得苦中苦”。书中作者曾借上帝之口说“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更是必要的,甚至蝗虫也是必要的……”古人说得好:“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勇夫读“初中”时有没有读过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老夫不得而知。如今的诸生是一定要读的,因为此文入选初中语文课本,是传统名篇。虽说是送给“马生”的,但又何尝不是在启发人们专心求学,刻苦自励?其中“余之求师也”一段讲到他当年求学的艰苦、艰辛,确实令人感动、佩服。然而,愚以为勇夫的求学和从师与宋前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艰苦”、“艰辛”之外还加上“艰难”、“艰险”。谓予不信,看了“不惜生命请教一道物理题”一章便知。

另一位前贤蒲松龄撰联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勇夫的实际行动和艰难历程就是此联意蕴的最好注脚。他是“有志者”,他就是“亡秦”的霸王项羽;他是“苦心人”,他就是“吞吴”的越王勾践!只要你像勇夫那样“有志+苦心”你必定会“天不负”、“事竟成”!

打开手中这本小书吧,他将会让你又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开卷有益”。

肖史信

2012年2月21日于英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