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3076200000044

第44章 官可以不做,法不可不改(12)

袁氏家族自从以科举发迹之后,其出名的男性长辈确实都是短寿之人。如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1806—1863,袁家第一代进士)只活了57岁;袁甲三的长子袁保恒(1826—1878,袁家第二代进士、翰林)死时年仅52岁;次子袁保龄(1841—1889,举人)命更短,死时年仅48岁。袁世凯的本生父袁保中(1823—1874)死时年仅51岁,而其嗣父袁保庆(1829—1873)只活了44岁。这种普遍的短寿现象,很可能成为袁世凯心理上的一种宿命,尤其年过50之后,他更是觉得自己进入了临界期,恐惧成为他心头上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他那么急着做皇帝,很有可能存有把称帝当作“厌胜”的办法,以渡过他短命的一劫。

袁世凯曾说过他大儿子是残废,二儿子是假名士,三儿子是土匪,他如果做皇帝,实在传位无人云云。这话似乎颇具诚意,不但使冯国璋信以为真,连当时驻华的美国使领馆也信以为真。他们竟据之报向华盛顿白宫,说袁总统不会恢复帝制。但是,我国古人说:“知子莫若父。”其实,反之亦然。他那个有野心的大儿子袁克定,就不把老爸不恢复帝制的话当真。袁克定当然深知其父的真实心理。抓住袁家无人活过60岁的老传统,直接或间接地不断向老头子明言和暗示:这一不祥的家庭命运,只有做了真命天子才能冲破。另外,他更制造出无数中国传统帝王最容易用来欺人自欺的所谓祥瑞、所谓显圣等以突破迷信老人的心理防线,使他深信称帝乃天意。例如此时湖北某地发现龙骨,长数丈,上书者言之凿凿。事实上,或许就是一种恐龙遗骨,是实有其事,使袁氏不得不信。还有更荒唐的真龙显圣的笑话,说某次袁世凯午睡方醒,家童以总统最心爱的玉杯进茶,竟失手把玉杯摔得粉碎,说是在床上看到一条五爪金龙,惊恐之下,才摔掉玉杯的。这些荒唐故事,可以肯定,都是出自袁克定的巧妙设计,但都是袁氏心理防线最弱之时,最能接受的莫大安慰。这样,袁克定顺着袁世凯的心理,步步设下陷阱,促使老头子跳进火坑,改总统为皇帝,以为他将来可以君临天下做好准备。朋友,千万别小觑了这些今天令人听之发笑的封神鬼话,要知道,在那个迷信盛行的年代,在适当的关口,那些原在天堂、地狱之间徘徊的政客,何择何从,往往就会因它而决定于一念之间呢。

写到这里,笔者忽然想起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想起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是啊!人生不就是一首荣枯悲欢的歌曲吗?只要你不是上帝,你就一定会有“走麦城”的时刻。既然如此,为何不早早醒悟,还要去苦苦追求呢?

仔细想想,袁世凯在终身大总统的任上,如果不是想多增寿几年,不是为了后代子孙考虑,不去触犯帝制这个雷区,也许,他的荣华富贵还会长久一些,他的统治也许就会慢慢地稳定下来,可惜,人一旦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就会把自己视作上帝,自以为无所不能。其实,不过是一叶障目、身陷迷局罢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卑微的人类永远只能是上帝的奴仆。谁不服这个理,谁要较这个真,谁就必然会输得一塌糊涂。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拍案叹息:袁大总统,你怎么就会被迷信与传子的思想束缚住了手脚,也做出俗人之举?你为什么就不多读读《周易》、《老子》、《庄子》这凝聚了我中华五千年博大智慧的三玄经?多去汲取汲取其中精深的关于人的生存智慧?

在我国5000年的文化中,有一部以阴阳八卦为主题的典籍,它的名字叫《周易》。这部具有根源性意义的元典,据说经历了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丘三代圣人,历时2000多年才得以完成。在书中的64卦的第一卦“乾”卦的爻辞中,有一句很重要的名言:“上九,亢龙有悔。”它的意思是说:物极必反,一个事情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一个人走得太远、太骄傲了,就会有后悔的地方。“九五至尊”已经到了顶点,如果不及时刹住车,继续向前冲,步入“九六”,就会“亢龙有悔”,甚至追悔莫及了。把这个卦用到洪宪帝制前夕的袁世凯身上,倒也是有一种说不清的合适。

在袁世凯鬼迷心窍、心乱意迷之时,他的二儿子袁克文倒很清醒,为了告诫他这位已经犯了迷糊的老爸,曾特意写过一首诗进行讽谏。

诗云:

乍着微棉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落骄阳黯九城。

驹隙存身争一瞬,蛩声惊夜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这首诗重点是最后两句,“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袁克文奉劝老爹不要到“琼楼最上层”做皇帝。因为,《易经》首卦云,“九五至尊”已到顶点,如果不及时刹车,冲到“九六”,就会“亢龙有悔”。可惜,此时的袁世凯,在袁克定等一帮利欲熏心之辈的包围和推动下,已经骑虎难下,开弓没有回头箭,最终走过头了,醒悟时再想回头,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三玄里面的第二玄,则是老聃的《道德经》。该书的核心是遵循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本性,因势利导,自然而然,最终可收无为而无不为之功效。

老子认为,如果遵循万事万物自然发展的规律,那所做的事情自然就会成功,而这种成功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有为的成功,不是通过刻意干涉什么、改变什么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得来的。这样的成功,谁都不会感到不舒服,谁都不会嫉妒,因而才可以长久,才可以说是真正的成功。对于获得成功的人,则更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居功自傲,正所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遂身退,天之道”。这是取得成功,持盈保泰的最佳办法。

南华真人庄周则更是强调逍遥、齐物精神,在《庄子》一书中,他要求人们追求更高的自由精神,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高深境界。

逍遥、齐物、养生,可谓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最终理想,是站在事业的巅峰而又无所束缚,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已经是不为事苦的人;是心境开阔的人。这种人不再为一个重要职位、一笔重大生意的得失而斤斤计较。他们不再是不断积累与扩大自己的权势与财富,不再是不断需要别人认可自己存在的意义,而是凡事达观,在适当的物质条件拥有后,即追求人生精神上的相对自由,极尽逍遥,“鲲鹏展翅九万里”,“背负青天朝下看”,“阅尽人间春色”。但是,对于已经习惯在名利场摸爬滚打、趣意极浓的人来说,他们被一张庞大的欲望之网所束缚,什么逍遥、齐物、养生,在他们的眼中可能都是天外来客。只有在他们栽了跟头、吃尽苦头后,或许才可对此理解百分之一二。

《周易》、《老子》、《庄子》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几部破解人生成败密码的根源性的典籍,笔者始终认为,无论是谁,如想全生、如想保身、如想长久的成功,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诸君如果能将袁世凯及其集团的成败与三玄经加以对照、思考,能够有所感悟的话,则作者的一片苦心,就不会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