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3078300000022

第22章 智慧超群(5)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官场斗争的不测之祸,随即上书明太祖,要求辞仕过隐居生活。原因有二:一是青少年立下的报国志得以实现,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二是他生就这豪爽刚正、嫉恶如仇的思想性格,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曾得罪过不少人,像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常常直谏不讳。因此,他想尽早从官场的旋涡中抽出身来,激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奔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说刘伯温上书请求辞职含有被迫原因,还可以从他后来被朱元璋剥夺俸禄一事加以佐证。公元1373年,胡惟庸当上了丞相,他对刘伯温曾经在明太祖面前不同意自己担任丞相一事,怀恨在心,故诬陷刘伯温在故里谋占有王气之地为自己墓地,图谋不轨。朱元璋因疑心极重,遂于第二年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被迫忍气吞声进京说明真情,不想在京积忧成疾,公元1375年3月他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一个月后逝世。如果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前夕,不待封官列侯即隐退故里或山中寺院,恐怕也不至于后来遭到剥夺俸禄的冤屈。由此看来,政治斗争中的急流勇退宜早不宜迟,否则,虽辞职也难保全终身。

当我们处于人生巅峰时,就要学会顺流而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自存下去。

急功近利无长远之业

人生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敢于相信,并坚持到底,就有可能实现。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都尊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尊敬第一个在荆棘丛中迈出第一步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行动一下子就号准了成功的脉搏,他的双脚一下子就踏在了成功的大道上。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有了第二步;就会有第三步,这样地一直走下去,肯定会步入成功的辉煌。

一心只想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长远影响;总是思考追求眼前的小利,而不顾全局的根本利益,这都称之为急功近利。

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急功近利者,是戴着功利名位近视眼镜的目光短浅者。他们只看到目前的境况,只看到暂时的贫富盈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急功近利者一贯的思考模式。为了治了头而不顾脚,为了治好脚又不顾头了。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得一时的痛快,而以长远的痛苦为砝码。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

1950年,丰田公司因破产危机,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发生分离。但是,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却给丰田带来了喜讯,美军大量的卡车订单使丰田汽车公司起死回生。这对于亲身体验了产销公司分离痛苦的丰田英二来说,自然希望回到以前产销一体的体制。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分离的体制已经形成,当时负责技术部门的董事丰田英二,深知即使他提出重新合并的建议,在当时也是行不通的。

丰田英二在确定丰田的未来发展方向时,决断很慢,这是因为英二在深思熟虑考察各种条件的同时,还要衡量各方面的利益是否均衡,他认为条件不成熟,即使勉强行事也是失败的,他只有耐心地等待。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的两家公司才终于结束了长达32年的产销分离,诞生了全新的丰田公司,丰田英二的等待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

在处理丰田赴美建厂一事上,丰田英二也同样小心谨慎,着眼长远。丰田进军美国,在日本汽车厂商中,是继本田、日产之后的第三家,为此不少人抱怨为时太晚。会长丰田英二和社长丰田章一郎的回答是:“我们在耐心等待,我们的行动并没有落后。”由于采取了谨慎的战术,丰田公司最终顺利地打入了美国汽车市场。

许多成功者,如丰田英二和丰田章一郎,他们与失败者的惟一区别不是更多的努力,或是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他们能耐心等待多坚持了一会儿。

人生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敢于相信,并坚持到底,就有可能实现。人类历史上那些文化丰碑,都是曾经也是平凡人的巨匠们呕心沥血多年坚持而成:玄奘去印度求取真经来回19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1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30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30余年;法布尔著《昆虫记》30余年;歌德写《浮士德》前后60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22年;摩尔根著《古代社会》40余年;马克思著《资本论》40年。

你可能不敢奢望有这么大的建树,但不论你希望做成什么,你并不需要什么,你只需要每天坚持进步1%,长此以往,你一年就会进步500%。贫困的人不必羡慕富者,因为,你只要时常抱着富于使用、富于享受的观念,你不主张像守财奴那般看重钱财,你也不主张像大富翁那般强迫平民,你但愿有了些钱,能够多做一些造福于民的事。那么,深信你所愿望的东西,它一定可以被你得到。

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获得长远发展的秘诀在于付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如果我们的所想所说所行,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那种心情是再令人兴奋不过了。

成功一定要先付出,只要付出,就会有获得。想要收获什么,就要看你先付出什么。这是永远不变的成功定律。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意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些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啧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免除,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往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毁。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一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呀。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获得长远发展的秘诀在于付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如果我们的所想所说所行,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那种心情是再令人兴奋不过了。我们常常被那些为了追求人生最高价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动,他们无条件地去关心人们,带给人们极大的幸福。你也许看过根据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拍摄的音乐片,对电影里的主人翁冉阿让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为人们的幸福付出了很多时间、精神。每天我们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别只想到自己的好处。

许多人一生下来什么都不会,就只知道要求。跟别人要求就像个无底洞,永远是不满足的。但是当你学会了付出,你的人生就开始活了起来。我们人生里许多问题的产生,就在于等待别人先表示。有一对夫妇不和,先生指责太太不温柔,太太指责先生不体贴。他们之间问题的症结何在?原来他们都在等待对方先表示对自己的感情。要想维系良好的关系,你就得先付出,并且继续地付出,千万别停下来光等待对方的付出。如果你只想等待,那么这场戏就唱不下去了。

感情的维系犹如种植果树。如果你只跟土壤说:“给我水果吧!”土壤一定会说:“抱歉,你不是昏了头吧?要水果是这种要法?”这时土壤可能告诉你先撒下种子,然后浇水、施肥、除虫、细心照顾,迟早有一天会有水果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管你有多少钱、多大公司、多广的土地,如果你只为自己着想,那根本就算不上成功,算不上能干,也算不上富足。就算你攀上了“成功之巅”,那也只会使你高处不胜寒。

成功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你想美梦成真,那就得把成功看成是一个人生的过程、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心灵的嗜好、一种生活的策略。

说话只需点到为止

处世高手说话圆滑而保守,不该说的则不说。这绝对不是不诚实的行为,也不是狡猾的行为,而是有心机的表现。

说话应把握分寸,不能一吐为快,点到为止是智者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狮子把羊叫过来,问羊自己是否很臭,羊说:“是的。”狮子很不高兴,就把它的脑袋咬掉了。狮子又把狼叫来问同样的问题,狼说:“不臭”。狮子又把狼咬成了碎块。最后,狮子又问狐狸同样的问题,狐狸说:“我感冒得很厉害,闻不出来。”结果,只有狐狸活了下来。可见,说话太诚实了不行,而尽说好话奉承的也遭殃,话说一半,点到为止,才是恰到好处,是真正的大智大愚。

坦率真诚,快人快语,言无不尽,这是人的美好品德。但人心险恶,你的坦诚和言无不尽极可能被有心人利用,给你造成伤害,所以你不得不防。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就需要沉默寡言。无巧不成书,在戴高乐之前的几百年之前,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猝时看不破,惊扰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

这里所提到的圣人,也只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

我们或许成不了圣人,但我们可以做“部分的圣人”——一个有悬念的人。为此,首先我们必须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免开尊口。

在交际中,不应该问对方“你是做哪一行的”,要留给别人一点自由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看破,才能显示出我们的风范。俗话说:“祸从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大多都演绎在说话当中。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但是这些弱点和缺点,一旦从他人嘴里出来,就成了短处和隐私。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大忌。聪明者说话懂得点到为止,给他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局外人一般很难知道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况且另外还要有许多隐衷非外人所知。因此,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不能凭主观猜测乱说,更不能只由于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这样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会被人认为是道德问题。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在与他人交往时,倘若你与对方的交情不是很深,但你却畅所欲言,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可是也要考虑对方愿不愿意听。双方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只会显出你没有修养,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这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意思是说,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说话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经显得太多;得其人,而非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趁机观察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好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再择地作长谈,这可以说是世故通达,是有心机的表现。

古人有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让人们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唯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每天都在兴风作浪,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便说,不清楚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

倘若遇到这些人说其他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了就算,像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也不深信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倘若在听到片面之言后贸然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当明白自己说错话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除了要懂得不应散布别人的是非外,还要学会对自己的秘密也应该少开口为妙。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倘若你凭一时冲动找人去倾诉。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抛出一片心”说不定恰巧入了别人的陷阱。

因此,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倘若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就只能说三分话。

有心机的人对于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假如轻率做出决定而没有实现就会惹来耻笑。一件事情只显现出他的三分而留七分在其后,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会使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去把握。

在有些时间你只说三分话,是出于你的职业习惯。倘若你是一名医生,特殊病人的状况、病历,你是只字不能向别人提及的,这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倘若你从事的是保密工作,或者特殊的行业,对人只说三分话,更是应该注意的。你说的三分话,或许是风花雪月,或许是柴米油盐,或许是天文地理,或许是稗官野史。总而言之,应该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在外人听来,你虽然说得头头是道,说得淋漓尽致,说得皆大欢喜,其实是言之无物,不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处世高手说话圆滑而保守,不该说的则不说。这绝对不是不诚实的行为,也不是狡猾的行为,而是有心机的表现。